中國校長該有怎樣的素質?
來源:公益中國網 作者:潘軍強
中小學校長是教師的精英,是學校發展的領軍人物,是黨和國家教育方針在中小學得以全面貫徹落實的直接領導者、組織者和實施者,校長的思想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管理能力直接關系著學校的辦學質量和水平,關系著教育事業的持續協調發展,關系著億萬學子的健康成長。我認為,作為一名優秀的校長,要以教育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切實提升以下四個方面的素質:
一是忠誠。我為什么要把“忠誠”放在第一條?那是因為,“忠誠”這個素質在我們這個時代和氛圍中實在是太難能可貴了。靜態的看,“忠誠”相當于金子塔的底座,金子塔的雄偉壯觀、堅實牢固,大家一看就知道,那是來自于它特有的那種結構。動態的看,“忠誠”相當于冰山現象中的藏在海水以下的那部分,科學證實,冰山的牢固程度取決于藏在海水以下的部分。這對我們的啟發應該是很大的。忠誠來自于責任。一個忠誠的校長清楚自己的身后有幾十、幾百甚至數千雙眼睛看著自己。清楚自己忠誠事業的榜樣的力量將是無窮的,會激起全校教職員工們干事業的熱情。校長不光要對事業和學校忠誠,還要忠誠自己的教職員工。校長無論做什么事,都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對同事要坦誠相見;無論對待上級和下屬都要一視同仁、忠心耿耿,這樣便能贏得廣泛的信任。忠誠來自于理想。我觀察到,優秀的校長大都有點理想主義,因為他們縱覽上下五千年華夏文明,沐浴著歐風美雨,腦子里盡是些夸美紐斯、斯賓塞、布魯納、杜威、孔夫子、蔡元培、魏書生什么的,想不理想也難啊!忠誠來自于信仰。信仰堅定的人一定具有忠誠的品質。電視連續劇《潛伏》中有一句經典臺詞:“我們都是有信仰的人。”現在的校長隊伍中不就有像《潛伏》中的余則成,盡管“潛伏”得如履薄冰,但他那永不動搖的忠誠信仰,最終還是幫助他完成了心路上的轉折與思想境界的升華,支撐他經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驗,最終勝利完成了重任。
二是眼界。眼界,是指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程度與廣度;從某種意義上說,眼界決定境界。靜態的看,“眼界”是校長素質金子塔的頂端;動態的看,“眼界”相當于冰山現象中的山峰。我認為,校長的眼界,重點體現在有思想、有覺悟。當今管理學上有三句話:第一句是“智力比知識重要”;第二句是“素質比智力重要”,第三句是“覺悟比素質更重要”。我覺得講得很有道理,可供我們學習借鑒。根據我自己的工作實踐和總結,我認為人有三種:第一種有知識,第二種有能力,第三種有覺悟。第一種人可以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第二種人可以帶領一幫人做好工作,第三種人可以干出一番事業。有的校長有知識、有能力,也有著良好的素質,卻由于不具備應有的覺悟而看不到事物發展的規律,抓不住機會,被表象所迷惑,被周圍的人所同化,這些都是沒有真正覺悟、沒有眼界的表現。當前,學校越來越大,事情越來越多,情況越來越復雜,作為一校之長,一定要能洞察秋毫、高瞻遠矚,在具體的工作中眼光放遠一點,心胸放寬一點,魄力放大一點,把握機遇,創新發展。
三是境界。境界,是指人們觀察客觀事物的深度與高度。“境界”是校長素質金子塔的投影,相當于冰山現象中的冰山上下的分界線。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有境界,則自成高格。”我們相信,只要每一位校長和他所帶領的教育團隊都具有一種向上的信念、一種向上的力量,在牽引自己不斷向上的同時,牽引著更多的靈魂向上,教育必將“自成高格”。最高境界的校長,孕育自最高境界的教師。他揮舞一根明亮的指揮捧,宏觀地整理、控制著校園不朽的教育秩序。他身居校園,運思千里。大至世界先進的教育信息,小至地方的經濟、文化、教育和民俗,都系統地進入他思維的鏡頭。他通過最大極值的社會反饋的觀照,用最小極值的精密尺度,檢驗著優秀的教育產品,并穩操勝券投向社會市場。
四是文化。“文化”是校長素質金子塔的基地。相當于冰山現象中的海水。作為管理和服務教師這個知識分子群體的領導,作為引領學校文化教育發展的領軍人物,校長應當以文化為底色。我想,作為一名校長,文化素質應當體現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有文化知識。校長是一個文化人,是一名知識分子。學校是文化教育的搖籃,學校的文化底蘊越厚,品位越高,對校長文化底蘊的要求也越高。校長的文化底蘊對辦學的影響是廣泛的、巨大的,甚至可以說是深遠的。只有具有文化底蘊的校長才能使他所帶的團隊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第二個層面是有文化修養。校長因為有文化有知識,自然應該是一個文明人。校長是教師中的杰出代表。教師為人師表,校長為師師表。校長的言行舉止,儀態形象,待人接物,不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