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27 08:04:00 來源: 天津網-每日新報(天津)
普通班 來源:網易
漫畫 浸水
“中考我不怕,現在我就怕分班考考砸了。”上月末,本市學生楊蕾收到某重點高中的錄取通知書時,內夾著一張開學分班考試的通知,這讓一臉歡喜的她擔心起來。她說現在每天都在家捧著書復習初三功課,仿佛又要參加一次中考。“聽說重點班的老師要比普通班的好,到高考時給的推優名額也相對增加。如果分班考沒考好,這豈不是影響很大?”記者近日在采訪中發現,像楊蕾這樣準備“分班考”的準高中生不在少數,本來該放松喜悅的假期變得忙碌和郁悶。昔日的“快慢班”如今已改頭換面,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作為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分班教學頗具爭議。
現象
A 快慢班改頭換面
“快慢班”在本市已經升級換代,比如一中、七中、南開中學、新華中學分為“理科實驗班”和“普通班”,耀華中學除了有“重點班”和“普通班”之分,還有“德語”、“英語”雙語班以及初高中五年一貫制的“競賽實驗班”。四十一中則把“普通班”叫成“平行班”,“重點班”則稱作“愛校班”、“雙語班”以及“精英班”。放眼全市,快慢班的升級名稱更是五花八門,“強化班”、“潛能班”、“特色班”、“實驗班”,不一而足。一位從教多年的教師透露,分“快慢班”大概有三種方式:一種是入學時以分數高低分班,分為“重點班”和“普通班”,有的在此基礎上還分出“尖子班”;一種是畢業班分“快慢班”,為確保一定數量的“優質”學生能順利升入高一級學府;還有一種就是利用模擬考試、月考等成績,選拔一定數量成績較好的學生,利用課后加強訓練。
B 削尖腦袋進好班
一提到女兒即將轉入重點班,河西區吳女士就倍感自豪。“女兒成績不是很好,但是誰都知道重點班和普通班差別太大。今年暑假我動用了所有可用的資源把女兒轉到了重點班。”吳女士得意地說,“現在這個‘市場’的行情有明確標價,兩三萬元是底線,四五萬元也有人花。而且更多的時候,你有錢也不一定能進到重點班,還要有過硬的關系。”
C 臨近高考還分班
“沒有考好都是分班惹的禍!”本市某重點中學學生周挺語氣沉重,他說由于學校臨近高考還按成績分班,直接影響了他的備考狀態。他介紹說,學校原本有兩個實驗班和4個普通班。升入高三,學校決定從4個普通班里挑出30人組成新班。但新班的人員并不固定,而是按照每次考試成績從4個普通班的學生中抽選,成績好的進,成績差的淘汰。“分班根據考試成績決定,我們感到壓力很大。那時一想到被分到差班,就感覺沒了學習勁頭。”
意見
學生:
偏見壓力如影隨形
“重點班”和“普通班”的學生之間是否存在偏見?記者針對此問題在小記者團中進行了問卷調查,數據顯示,74%的重點班學生認為普通班學生“頭腦簡單”,在超過一半的普通班學生眼中,重點班學生都是“書呆子”。“有的老師毫不掩飾對我們的輕視。他們稱我們為‘垃圾股’,叫重點班的學生‘績優股’。”一位普通班學生在問卷中寫著,自從被分到“普通班”后,她郁郁寡歡,喪失了自信心。此外,肩負著為學校“創優”擔子的重點班學生也難談快樂。問卷中,2/3的重點班學生認為“壓力非同一般”。“自從被編入重點班后,由于周圍同學成績都很好,心理壓力特別大。”一位重點班學生用他的睡眠時間舉例,“原來在普通班11點睡,現在每天要學習到后半夜,總怕自己落在后面。”
教師:
工作積極性兩極分化
這種偏見不單出現在學生身上。在走訪中,很多老師表示,擔任“尖子班”、“重點班”班主任或在“尖子班”、“重點班”任課,是他們十分向往的事。究其原因,不僅在于這些崗位得獎的機會多、收入好,而且他們認為在普通班工作影響了積極性。穆桐是本市某中學重點班老師,他坦誠地說,“在重點班教學需要加班加點,但我們是欣慰和積極的。而普通班雖然不需要加班加點,但我們卻非常郁悶。因為要長期面對那些學困生,既要維持課堂紀律,還要保證完成必需的教學進度以及取得一定的教學成績。稍有差池便會招來領導的批評和家長的指責,這也導致了普通班的老師工作積極性越來越低,甚至也有的像普通班學生那樣破罐破摔起來。”
家長:
分班導致家庭矛盾
“一進入高三,學校就分了‘快慢班’。我兒子成績中等被編進了‘慢班’。此后,他的情緒一直很消沉。后來發展到只要我們一說他,他就不學習,甚至說要離家出走。”河東區隋先生說,升級換代的“快慢班”讓他們一家子很痛苦。記者了解到,孩子被分進“普通班”的家長們,有的能夠理智對待,鼓勵孩子努力學習;有的則同孩子一樣一蹶不振;還有的氣急敗壞指責孩子不爭氣,由此導致家庭矛盾的情況并不鮮見。
學校:
分層教育存在有必要
針對分班造成的是是非非,本市一些學校也道出了苦衷。他們表示之所以分重點班和普通班,一方面緣于升學率仍是衡量一個學校的重要標準,“將優秀的學生編到一個班,集中全校最好的教育資源進行‘攻堅’,是獲取高升學率的重要途徑。”同時他們認為,重點班的設置實質是因材施教,也符合新課改精神中的“分層次教學”。“重點班正是為了尊重學生個性、突出因材施教而設立的,其目的是為了讓不同起點的孩子都能接受到適合自己的教育。分班制度的存在更有利于培養各層次學生的自信心。重點班的學生會用更高的起點要求自己,普通班的學生也會在同層次的學生中找到自信,從而樹立他們的學習信心。”本市某重點中學校長這樣說。
本版撰文/新報記者 劉德勝
記者手記:
放平心態 別讓功利心使分班變味
本記者上高中時就是普通班。實事求是地講,除了每年看到重點班學生屢創新高的成績單尖叫一聲外,還真的沒感覺到普通班比重點班差在哪兒。也許你會說分到普通班多不公平,但我覺得如果非要逼著我犧牲睡眠學奧數,講雙語,我倒是覺得特不公平。也許你會說教師水平存在差距,但我覺得自己不努力再好的資源也白搭。也許你會說普通班學習風氣差,但我發現在沒有玩笑的沉悶環境里學習,一些同學蒼老了許多。普通班的這三年,我除了收獲一大幫至今活躍在飯桌上的知心老友外,就是有機會清晰地看到自己和優秀生的差距,這也無疑讓我明白了怎么把握自己的未來。我們那時候總拿一句話說事——誰也保不齊心理素質差的重點班學生在臨門一腳會敗下陣,沒心沒肺的普通班學生會脫穎而出。不信,我們班那年的高考成績位居全校第二,學生百分之百考進了重點大學。
事實上,分班造成的是是非非,很大程度上不在于分層教育理念,而在于家長的心態和教師的工作態度。家長由于從根本上就對普通班瞧不起,他們才會花錢托關系讓能力差的孩子在重點班自討苦吃,這將嚴重影響孩子價值觀和自我評判。而教師的評價體系是對教育的更大沖擊。對于那些普通班的教師,除了成績,是不是還可以著眼于其他綜合素質的比較上?平等寬容的育人環境不僅讓教師擁有較高的工作效率和責任心,也會讓家長放心——普通班一樣能教出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