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31 19:06
在今年高考招生中,臨沂師范學院投檔考生中有十幾名考生由于“綜合素質評價低”而被退檔。據悉,這是山東省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納入高考錄取依據以來,首次出現投檔高分考生被退檔的情況(8月30日《中國青年報》)。
素質教育是我們喊了多年的一個口號,而如今真正以“素質”作為升學評價指標時,卻又招來很多人的質疑,我們是不是太讓素質教育為難了?
質疑的聲音主要認為,“綜合素質”的概念太過模糊,招生過程太不透明,很容易滋生“暗箱操作”,造成更大的教育不公平。但是細讀這條新聞,筆者覺得公眾的質疑包含更多主觀成分。因為其一,臨沂師范學院本來就是此項改革的試點校,站在風口浪尖上,在那么多人關注下想搞點“貓膩”不太可能。其二,盡管出現過類似高考造假、民族身份作假等事件,但也不能主觀判定“綜合素質”評價就有問題。何況“綜合素質評價”的標準雖然公眾并不清楚,但想必校方應該給了被退檔考生和家長一個交代,否則人家也不會接受。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素質教育改革中出現的種種問題,也替寒窗苦讀10多年的考生被退檔而惋惜,但任何一種高考制度都不能做到滴水不漏,任何一項改革在摸索中都會遇到困境,我們不能因此而止步不前,否則高考改革就永遠只能是一句口號。臨沂師范學院推行“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是一個進步的標志,應該扶持和鼓勵。但改變招生體制只是素質教育改革的一種手段而非目的,關鍵是刺激中小學素質教育的全面鋪開。要實現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合理對接,試點學校公開釋疑并公布“綜合素質”評價標準,讓中學教育有的放矢十分必要。當素質教育成為主流的時候,反觀今天的尷尬與矛盾就不成為問題了。
年年空喊口號,我們的素質教育改革就可能永遠停留在口頭上。在素質教育真正普及之前,對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還是寬容一些吧。(文/靜默思)
來源: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