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2 03:26:00 來源: 漢網-武漢晚報(武漢)
林坤 8月27日是湖南湘潭大學2009屆新生報到第一天。當天下午,網友“湘大河北老鄉會”在紅網論壇湘潭版上發布了一個題為《湘大開學第一天擔著行李毅行十公里報到的牛人》的帖子,介紹一位農村學生為了省錢,用扁擔挑著兩蛇皮袋行李,步行十公里報到的事情。 也就在同一天,網民“誰料黃榜中狀元”將湘潭大學報到現場數十輛的公車照片發在了論壇上。這些公車里有環境監察、衛生監督、防汛指揮、國土執法、價格監察、工商管理、血防專用,以及公安、檢察、法院等等(9月1日《云南信息報》)。二者兩相比較,頗有點耐人尋味。 其中最顯而易見的,當然還是“公車私用”的問題。而動用公車來為子女送行上學的,也并非湘潭大學門口才看得見。除了明明白白掛著單位名稱的,也有許多分辨不出是公是私的豪華轎車。這當中有對使用公車的特權缺乏限制,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人情的因素。在洛陽、杭州、綿陽等地,即使是紀委部門再三強調、短信提示、明察暗訪,這股公車接送潮也絲毫沒有遏止的跡象。在大學門口來批評領導們管不住公家的車,恐怕是找錯了時候。 諷刺的地方在于,步行十公里上學的農民子弟,即使節省不吃飯,家里也總是要交稅的。這筆錢沒能讓他比較體面地去學校報到,卻很可能變成了各路公車接送學生時燒掉的汽油。他認為自己是“農村里的孩子,走走也沒事”,這種質樸的念頭,可以說是鄉土少年的樂觀,也可以說是一種對權利差異的默認。 昨天晚上,全國中小學生都觀看了公益晚會《開學第一課》,其主題是“愛國教育”。如果大學生也有“開學第一課”,那么這些公車以及各種特權的展示,恰好能作為這堂課的主題內容。如何看待和認識社會上泛濫的“公權私用”現象,如何理解貧富差距、權利差距下不同階層的生活,如何選擇一條治學和為人處事的道路,或許都可以從中生發出來。當然,這堂課的主題還可以包括論文要不要抄襲、剽竊,如何傍上“大款”導師……我想很多大學生畢業離校的時候,他們可能發現,出校門和進校門的景象其實是一樣的:有公車接送的人始終有公車接送,步行而來的頂多打個的。對這種現實擺在眼前的“開學第一課”,我們的教育應該以貫徹“公平理念”來作為回答。
來源:網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