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7 09:14作者:來源:東方網
近日,山西省一位學生家長致信本報,反映該縣200多所中小學劣質教輔泛濫,向全縣學生攤派劣質教輔的書店雖多次被家長舉報、被媒體曝光,卻能照常營業,甚至變本加厲。(9月6日《人民日報》) 原本,教輔讀物作為學習輔導書,其作用在于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并通過一定量的練習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可上海市教委花10萬元從市場購買了1800冊教輔讀物進行研究分析,結果至少有70%屬于粗制濫造,抄襲、抄錯現象更是比比皆是;江蘇對114本使用頻率高的樣書進行逐本評議,發現近半數圖書存在問題。這哪還是什么輔導書,分明是誤人子弟的誤導書。 盡管質量如此不敢恭維,教輔市場卻是出奇的火爆。全國不到600家出版社,就有500多家在出版教輔圖書,市場產值至少有200個億。有人粗略統計,如今市場上各學段的“作文大全”有300種之多,每一種都有針對不同年級的若干套,有關“奧林匹克競賽”的參考書甚至多達四五百種。滿園看花,頭昏眼花,學生無所適從在所難免。再說,基礎教育階段應試類教輔讀物主要針對高、初中學生,如今也已升級為“全線開花”,這那里還有半點為學生減負的味道,明擺著向學生加壓。教輔之多、教輔之亂、教輔之濫,可謂亙古未有。 固然,教輔讀物多亂差的根源,來自于暴利勾引,是無良出版社見錢眼開唯利是圖。但有沒有其他推波助瀾的“外因”呢?有沒有其他“成人之美”的因素呢?即便沒有,我們是否大可對教輔亂象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甚至于放任自流聽之任之?或者說坐井觀天無為而治? 早在2006年,教育部、國務院糾風辦等五部門就曾發文,嚴格禁止任何部門、學校、教師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由,向學生推銷或變相推銷教輔材料和其它學習用品。一律不準教輔材料銷售部門和其它商業服務機構進入校園推銷教輔材料和其它商品。可為何至今只見李鬼橫行不見鐘馗現身?其間,學校與老師又扮演了那些角色?武漢有學校規定,暗示學生統一購買或向學生兜售教輔,將被認定為重大教學事故。倘若都這種大刑侍候,教輔還會亂上天么? 按道理,國家已對教材的出版單位實行了資質認定,教輔讀物不該出現如此低級的錯誤。那么問題究竟出在那呢?金錢掛帥只是其病因之一,恐怕,教輔讀物評審制度缺位,教輔圖書推薦制度缺失,教輔市場精品意識缺席,尤其是教輔市場失管不管才是主因。 學生書包,輕一些再輕一些!教輔讀物,凈一些再凈一些!問題是,教輔讀物已病入膏肓,誰來“開胸驗肺”呢?
來源:新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