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9月09日06:58 北京日報
本報訊 (記者周奇) “早就聽說老師工資要和績效掛鉤,原則上還不低于本地區公務員,但就是一直沒見動靜……”吳燕玲是西城區一所中學的政治老師。半年前,在學校的一次例會上,她學到了一個新詞兒——“績效工資”。 所謂績效工資,就是把工作薪酬待遇和個人工作成效密切掛鉤。昨天上午,市政府第49次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了《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的意見》。 該文件表明,本市義務教育學校正式工作人員,從2009年1月1日起實施績效工資。績效工資由基礎性績效工資、獎勵性績效工資、節日補貼、學年獎四部分組成,平均工資水平將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 崗位職責工資將占月收入7成 市人力社保局巡視員左小玲解釋說,基礎性績效工資主要體現崗位職責;獎勵性績效工資主要體現工作量和實際貢獻,須在考核的基礎上進行分配。基礎性部分占兩者之和的70%。績效工資按月發放。 “具體項目、標準和發放辦法由區縣確定,各區縣可根據實際情況,設立崗位津貼、班主任津貼、農村學校教師補貼、超課時津貼、教育教學成果獎勵等項目。”左小玲說。 這意味著,隨著政府文件正式下發,工作績效將成為教師收入的新指標,義務教育老師們工資的計酬方式與標準,也將逐步向公務員看齊。 學年獎彌補教師平均收入差距 在聽說盼望多日的績效工資即將正式實施,吳燕玲很高興。作為一名工作不到5年的年輕老師,如今她每月的收入是2500元左右。 “主要有近700塊的班主任津貼、800多塊的基本工資、600多塊的課時費以及文藝洗理、書報費、獨生子女費等共計300多塊的各種補貼。” 吳燕玲看了看上個月的工資條,和當公務員的老公相比,雖然工作年頭相似,但一年下來兩人的收入“還是差了不少”。 “與本市公務員相比,主要就差在公務員當年的督查考核獎金這一塊。”左小玲說,區縣可以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等情況,參照當地公務員當年督查考核獎金平均水平,為義務教育學校建立學年獎。 與此同時,元旦、春節、五一、十一,每個節日義務教務教師也將參照公務員標準獲得補貼。 績效工資分配與考核密切掛鉤 “現在老師的工資,可以說是一校一個辦法。”市教委副主任羅潔表示,推行績效工資有利于規范教師工資,調動職工積極性。 按照績效工資分配辦法,教育部門將制定績效考核辦法,學校將完善內部考核制度,根據教師、管理、工勤技能等崗位的不同特點,實行分類考核,“根據考核結果,在績效工資分配中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重點向一線教師、骨干教師和做出突出成績的其他工作人員傾斜。” 此外,學校制定績效工資分配辦法時要廣泛征求教職工意見,報學校主管部門批準后,須在本校公開。
來源: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