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9月09日09:05 來源:《南方日報》
教師節臨近,溫家寶總理一句話“要像尊重大學教授一樣尊重中小學教師”,讓廣東校園里尊師重教的氣氛越來越盛。
楊丹剛走下訓練場就發現辦公桌上多了好幾張賀卡,上面有學生稚嫩的筆跡:“想不到12歲就能拿世界冠軍,謝謝老師!”
楊丹是廣東實驗中學的舞蹈團教練,這個團才組建四年多,今年暑假第一次參加世界大賽就代表中國隊奪了8個單項第一及總冠軍,創下了中國在這項賽事上的最佳成績。外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楊丹和省實的老師明白是怎么回事,就是學校的“群眾演員”素質太強了。“特別是每個女孩都有舞蹈基礎,所以后備力量比專業的音樂學院都要強。”
省實還有更多讓人吃驚的地方:學生每周起碼有6節自習課,有60多門選修課程;生源算不上最好,但幾乎每個學生都有一門絕活,國內各類中學生比賽前幾名中總有省實學生的名字;普通文化科目成績也不遜色,近幾年的高考本科率都穩定在95%左右……
當人們千方百計地想去挖這所牛校有什么背景時,卻發現省實也曾經坐過“冷板凳”,只是在那段高考成績不怎么出彩、特長比賽也不見有多長的日子里,她不爭論,不猶豫,不動搖,就是培育著素質教育這棵苗子,終于在這些年開花結果。
在以實施素質教育為主題的首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即將出臺的新學年里,或許是時候讓我們來剖析省實這個在素質教育中浸潤了24年的標本,看看這個喊了多年、說法無限、搖搖擺擺的“素質教育”究竟長啥樣。
誤讀素質教育就是唱唱跳跳?
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指出“在整個教育體制改革過程中,必須牢牢記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24年來,很多人包括教育界行內人對素質教育的普遍理解就是“唱唱跳跳”,即在文化科成績外再加一個藝術特長砝碼。
【省實解題·打造創新型人才】中學生擔起“十一五”課題
省實也有藝術類選修校本課程,但占比重很少。為了避免孩子們過分偏重應試類學科的“攻尖”,省實在初一、高一開設的合共60多門選修課中主要是以社會科學類為主,有意識地去培養創新型人才。
城市河涌污泥治理、太陽能小汽車模型……該校環境教育與課程開發實驗室,不斷冒出學生的創意,當中還有世界冠軍級作品。但誰想到這樣一個碩果累累的實驗室成立之初卻因為學生覺得太生僻而冷冷清清。但學校照樣加大投入,配備了價值20萬元的專門儀器,3間共享實驗室和1間網絡機房。結果,在老師的啟迪下,越來越多學生愛上了“環境”,這個實驗室不僅產出了18枚國內金牌,其中的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教育能源項目組還承擔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兩項教育規劃課題,一項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
據統計,該校近四年在國內外青少年科技領域競賽中獲得一等獎或金牌數超過200個,20多個學生因為科技創新發明類比賽獲獎而被保送至國內外著名高校。而這些獲獎項目基本上來源于校本課堂。“誰都有機會,誰都可以是世界冠軍。”
誤讀素質教育就是埋頭苦拼?
不少中小學學生的生活就是教室、家兩點一線,應付的是一摞摞作業和參考書。因為在旁人的理解中,如果能把課本上的東西“舉一反三”地加深,就是能力的拓展,就是素質。
【省實解題·提高人文修養】一個暑假奪11個世界冠軍
“想不到中國的孩子那么動人!”今年7月初,在“昆士蘭2009CSTD國際青少年舞蹈比賽”上,代表中國的省實舞蹈團才第一次參賽,就從30多個國家選派的310支舞蹈中脫穎而出,一舉奪得本屆比賽的8個單項冠軍和總冠軍,創下中國人參加該項大賽的最佳成績。“廣東實驗中學”這六字校名也隨之被永久刻在冠軍紀念杯上,在世界不同的國家流轉。
“實際上,我們排練得并不多,孩子的基本功也很難與西方國家的專業選手媲美。”楊丹告訴記者,學校舞蹈團每周訓練三次,每次只排1個半小時。“訓練時都是從點滴入手,一個動作,一個眼神,讓舞蹈背后的故事,包括做人、了解歷史,以及對社會的想法、感悟融進舞蹈中。因此在比賽中,我們是用我們的內涵、靈魂去舞蹈。可能是這樣,打動人心。”
省實在初中開設了7個藝術類校本課程,在高中開設了12個,覆蓋書法、聲樂、器樂、舞蹈、電影、美術、刺繡等領域。也正因為“面”夠廣,省實培育出的各種藝術奇葩已經成為了這所學校、廣東,乃至全國走出世界的“名片”:成立于1952年的合唱團近年來斬獲國際大獎無數,連續三年奪得世界合唱大賽冠軍,在國際合唱聯最新榜單上排名世界第三;而管樂團、弦樂隊、舞蹈團雖然是“新生兒”,但已經在近三年奪得20多個國內第一。在剛結束的暑假,省實藝術團隊一口氣奪下了11個世界重量級冠軍,蜚聲國際。
誤讀素質教育就是表面工夫?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很多學校履行的是:“轟轟烈烈”談素質教育,“扎扎實實”搞應試教育。上級來檢查的時候,就把“素質教育”用作上公開課;不來客人了,就關起門來多上幾節課,多做幾道題。結果,素質教育反而成了應試教育變本加厲的幌子。
【省實解題·培養合格公民】學生身體合格率達99%
“踐行素質教育有個關鍵,就是要關注學生整體素質的面,而不是某個點。”省實校長鄭熾欽說,如果只是完成上級交下來的任務是難以實現素質教育的,只有真心實意為學生好,從學生能成長成一個合格的公民角度出發,才能實施好素質教育。
正是有這樣的思想,省實一直堅持每周為每個學生確保起碼6節的自習課(不算晚自修),而每天的第八節則安排體育鍛煉活動,加上課間操時間,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小時以上的體育鍛煉時間。
據介紹,省實學生身體素質十分突出,體育合格率高達98%,達標優秀率達45%;而體質測試中,該校學生身體合格率達99%。
“一個合格公民當然得健康第一,才有可能去考慮其他因素。”對于學校抓體育特色,省實很多老師都十分理解,即使一年一度的體育節來臨時,個別學科要讓路體育,大家都認為是“理所當然”。
“如果只做表面工夫,是不可能關心到孩子的身體素質和內心世界的,但如果忽視了這一塊,一所中學又怎可能成為中學?怎么去育人?”鄭熾欽感慨。
誤讀素質教育就是不要分數?
在現行的教育制度下,搞素質教育最大的阻礙就是“學生的成績”。很多人覺得素質教育是個風險,比如,推行素質教育而導致學生成績下滑、考不上理想的學校等等,老師你負得了責嗎?學校聲譽受到了影響,校長你擔當得起嗎?結果,素質教育就像是“貴重商品”,只能欣賞而不能觸摸。
【省實解題·課堂教學創新】追求“明天比今天好”
在國內,省實并不算歷史特別悠久的中學。但就是這所曾經在老廣州心中也只能屬二線重點的年輕中學,如今卻躋身全國十大名牌中學之列。
“很多人問,為什么省實的學生那么能玩,搞了那么多業余愛好,還有那么多時間和精力去讀書。其實這個問題也是解答如何實施素質教育的又一個關鍵問題。”鄭熾欽說,省實的答案是搞好課堂的教學創新。
據介紹,省實的課堂教學與其他學校一味加難或單純教授課本知識不一樣。它首先解決的是整體達標問題,把知識點都講透了,打好基礎,才會兼顧個性發展。
那怎么知道有多少學生聽得明白?省實建立起一個年級備課長例會制度,每一階段都會組織備課長進行教學質量分析,有時是對某一課提前備課,集體研討,有時則是教師進行評價,評價的標準有一部分就是來自學生。
由于強調的是“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的“發展率”,追求的是個體的進步和課堂的最大利用,所以很多省實學生課堂內對知識的吸收率很高,不用課后加碼補課,因此就有了實現多元發展的可能,大部分學生“既玩得,又學得”。
■對話
省實當家人談素質教育:
不去“選擇學生”
為學生創造機會
記者:在您看來,什么是素質教育?
鄭熾欽:我所理解的素質教育是一種教學觀念和教育追求。就是你這個教育是以追求升學、成績為目標還是以追求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為目標。
所以,素質教育不是設幾個琴棋書畫班,或者搞幾個體驗生活的活動,更不是說不要分數,不考試,不留作業的機械,而是更多地捫心自問:這種教學能不能健全孩子的人格,能不能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如果不能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叫什么名堂的“教育”都會變質。
記者:那怎樣才能做到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鄭熾欽:教育要解決的問題簡單來說就是三個:培養什么人,培養人的什么,怎樣培養人。
省實的答案分別是:培養出品學雙優、體藝雙全、身心雙健的人;當中主要的是培養他們的多元發展;培養的落腳點就在于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的開展。
課堂教學首先要培養的是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讓學生爭取主動地發展,主動學習,比補多少課、請多少家教都有效。課外活動就是讓學生“抬起頭來走路”。
記者:但總會有些孩子不具備什么天分或者興趣,尤其是省實的初中生源因為“電腦派位”并不齊整。
鄭熾欽:一個學生本身的基礎很好,又擁有全面的素質,也許需要更高層次,更廣的領域去獲得成功,這個領域我們可以提供。但教育如果忽視個性鮮明的一些孩子,就會成為我們的缺失。
所以,省實不去“選擇學生”,而是提供了60多門的選修課程,以及發展特色教育,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機會。我們不求人人發展一樣,但求人人都能發展。
記者:在素質教育提出的20多年來,省實也有過低谷,在廣州中學的民間排名榜中甚至跌出了前五名,主要是因為高考成績不出彩,狀元不多。
鄭熾欽:推進素質教育不可能立竿見影,需要在與應試教育的辯證統一中不斷完善。但是我們不爭論,不猶豫,還是得搞下去,并且要搞得更好,向社會證明搞素質教育的,不會耽誤孩子考試成績。
信心很重要,要堅信真正的素質教育是不會拖孩子成績后腿的。因為學生的學業成績很重要,它關系到學生個人的發展,關系到家庭的幸福,也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馬虎不得。 (記者 謝苗楓 梅志清)
■鏈接
德慶130余萬元
獎教書育人先進
記者昨日從德慶縣獲悉,7日,該縣隆重集會慶祝第25個教師節,并表彰獎勵了2009年度高考有功單位和個人,以及尊師重教、教書育人先進,總獎金達130多萬元。其中香山中學獲高考優勝獎,獎金達79.8萬元。
在教師節來臨期間,該縣領導還率領有關部門負責人上門慰問了部分教師代表。 (記者/謝輝通訊員/李均陽龍許)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