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10 08:32:00 來源:奧一原創
作者:葉雷
希望能給報到新生帶來正面的提示,讓他們從入學開始就樹立自立精神,鍛煉自己的能力,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給所有“獨自來校報到”的新生發放百元“紅包”。(《成都商報》9月9日)教育要重導向,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這樣做的初衷,是不容置疑的。但這種方式,及效果卻是值得商榷的。
從博弈論的角度,獎勵也是一種游戲。一種游戲的博弈結果,要能服眾,要具有合法性,就必須保證“游戲規則”透明,讓“玩者自愿,愿賭服輸”。對獨自報到的學生給予獎勵,這就是新生報到游戲中的一條重要游戲規則,很遺憾的是,這條游戲規則并不是隨通知書就告知新生了,而是在游戲的過程中,想出來并實施的規則。
也許有人會說,100元,數字不大,吸引力不強,這正是只有十分之一新生可以拿到這個“紅包”的原因所在。即使事先將游戲規則告知新生,結果也是如此,當從教育的意義上,我們也不贊成在游戲過程中隨意制定和修改游戲規則的做法,因為這樣做讓游戲結果缺少了合法性,也讓教育效果大大地打了折扣。
如果事先知道獨自報到有獎,學生就會思考,學校這樣做的良苦用心何在,就會權衡自己要不要獨自去報到,即使權衡的結果,還是讓家長陪著去報到,但至少對所有新生達到了自立教育的啟蒙作用。現在,游戲中才制定的規則,對獨自報到學生進行獎勵,雖可以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但更多的是對已經具有自立精神學生的強化作用,作用面小多了。
自立,對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很重要。明朝的李贄就說“能自立者必有骨也”,方孝孺也說“有志者在乎自力”。但我們對自立應該有一個理性的思考,獨自報到就證明具有自立品質了嗎?家長陪同報到就能說明不具備自立品質嗎?恐怕不見得,很多時候,孩子上大學,家長比孩子還要激動,孩子不要家長送,家長可能還非要送。換一個立場,家長的激動、陪送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好漢。”今天,我們更需要對青少年加強自立教育,但怎么教育,卻是值得思考的?市場經濟下,“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但我們的教育為什么總是在后面部分著力,而往往忽視了前半句呢?
教育部思政司楊振斌司長,在談到大一新生教育時,曾經講過,大學就是一個高尚、純潔的地方,我們的教育也應該高尚、純潔,我們也要培養高尚、純潔的學生。他把高校比作鐵匠鋪,把新入學的大一新生比作等待鍛造的紅紅的鐵塊,把教育者比作打鐵的鐵匠,強調鐵匠“打鐵技藝要高,打鐵精神要強”。
用金錢來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雖然不失是一種方式,但未必是“高尚、純潔”的方式,未必是“高技藝、強精神”的方式。教育是一門藝術,學生自立精神的培養,也是值得我們去探究的一項教育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