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9月14日 07:37:21 來源:新華網
資料圖片:7月30日,一名小胖墩正在進行有氧器械訓練。暑假期間,80多名來自沈陽的小胖墩在一所軍事化管理的學院進行為期20多天的封閉式減肥訓練。在訓練中,專家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制定減肥訓練計劃和營養方案,并通過心理、生理等多個方面的輔導,讓孩子們身心健康發展。新華社發(楊新躍 攝)
新華網上海9月13日專電題:預防“小胖墩”“豆芽菜”——飲食教育讀本走進上海小學課堂
新華社記者 潘旭
新學期伊始,在上海靜安區威海路第三小學的課堂里多了一門“飲食教育課”。2日上午,該校新學期第一節“飲食教育課”在五年級開課,課桌上除了書本文具外,還有學生自帶的各式蔬菜、水果。
學生們的課本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飲食教育讀本》,該書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并結合小學生飲食狀況調研編寫而成。
課本作者之一的陸少明表示,這一飲食教育課本經中國營養學會、上海市營養學會等多位專家審閱,供小學四五年級試用。
“小胖墩”為何越來越多?
翻開課本第一課,沒有任何直接的知識信息,一個“故事啟迪”吸引了學生們的興趣,故事里的“小胖墩”踢足球踢得氣喘吁吁,而“豆芽菜”卻踢不動。
上海市兒科研究所和新華醫院臨床營養研究中心近日對楊浦、寶山等區域5700多名二年級至四年級的小學生調查,肥胖和超重發生率達到36%,而2001年的相關調查數據為26%。
上海市營養學會名譽理事長史奎雄指出,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學生營養過剩,導致了肥胖兒童的大量出現和各類疾病兒童化的傾向。
威海路第三小學四年級的曹禎琪平時特別愛吃甜品,比如糖、巧克力、果汁等,其他口味的食物都不愛吃,這使得爸爸媽媽傷透了腦筋。“以前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吃一顆糖,喝一杯飲料。”曹禎琪說。
針對學生愛吃甜食導致發胖的情況,《讀本》特意將“少吃甜食,五味平衡”單獨設立了一課,在課文的“醫博士診斷”一欄中,列出了過量食用甜食的多項危害。“往往家長在勸導時不會從醫學的角度進行教育,所以我們想用醫生的話來教育學生。”陸少明說。
陸少明介紹:“在《讀本》編寫之前,我們對上海6所中小學做了一個調查,調查發現喜歡或很喜歡甜飲料的學生占81%,其中小學生占87%。”
史奎雄介紹,甜飲食正是誘發肥胖癥和各類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甜味飲料一般含糖20克,差不多相當于成年人一天攝入的糖分。
史奎雄告訴記者,防治兒童肥胖,家長首先要提高認知度。許多小胖墩的家長認為孩子年齡小,胖點無所謂。其實肥胖出現在孩子身上有不小的危害,易引起腦血管受壓迫,影響神經系統,最后影響學習能力,有些則會影響孩子的心肺功能,這些都是對孩子生長發育不利的。至于肥胖的標準,史奎雄表示,由于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因此建議去醫院的衛生保健科作多方位的檢測。
“家長往往認為胖胖的小孩比較健康,這都是過去的舊觀念。”他說。
不吃谷物成“綠豆芽”
盡管目前學生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仍然存在營養不良的“綠豆芽”。據中國營養學會最新發布的調查顯示,超過三成三的0歲至5歲兒童身高達不到標準,一成八的兒童體重達不到標準。即使在生長發育水平較高的九個大城市,1歲至6歲兒童平均身高仍低于標準0.1厘米,體重低于標準0.8公斤。
史奎雄說,雖然現在大部分家庭生活條件很不錯,但孩子仍然可能存在營養不良的現象。究其原因除了消化問題外,不吃谷類食物是一大原因。米飯不如菜有營養也是很多家長們的錯誤觀念。
威海路第三小學四年級學生馬詩菁雖然一直吃肉食,但身體仍然較為消瘦,記者了解發現,馬詩菁不管在家還是學校幾乎不吃主食,而且蔬菜吃的也很少。
《讀本》的第二課是“食物多樣,谷物為主,粗細搭配”,其中明確指出,谷物的攝入應占人體每天攝入總能量的60%,建議6歲兒童每天攝入谷物250克。
史奎雄說,不吃米飯等谷物會導致脂肪、內分泌的代謝問題,破壞酸堿平衡,今后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因此,“瘦比胖好”也不是絕對的,關鍵看是否是由于營養攝入不平衡造成的。
什么都吃點 吃前先了解
史奎雄對學生的第一條營養建議就是,什么都吃點,這樣才能均衡飲食。《讀本》第三課“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是針對那些平時不吃蔬菜、水果的學生的。其中,推薦小學生每天吃蔬菜250克至350克,水果150克至200克。
史奎雄說,蔬菜不僅僅等于維生素,不能錯誤地認為通過其他渠道攝入維生素就可以免吃蔬菜了。缺少蔬菜會使身體的碳氧化能力下降,哪怕是小學生也會引發關節疼痛,這就不是補鈣能解決的了。
《讀本》介紹,薯類的攝入也非常重要,雖然薯類的蛋白質比谷類低得多,但含有相當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C,此外,由于薯類食品是低蛋白、低脂肪,還能幫助控制體重。因此,多吃馬鈴薯會增肥也是傳統的錯誤觀念。
如今“牛奶能不能喝”已成為熱點話題,史奎雄解釋,牛奶有害是指像西方人那樣把牛奶當水喝,每天攝入1700毫升至2000毫升,易發前列腺癌等疾病,但根據中國營養協會推薦,成年人每天仍應保持300毫升的奶品攝入,兒童則為200毫升左右。
陸少明說,種類繁多的食物,哪些有什么功效、哪些應該多吃、少吃,從知識量看也是個很大的學問,因此《讀本》還為學生普及食物方面的知識。比如黑芝麻、草莓、黑木耳、小白菜能防治缺鐵性貧血;大豆富含高蛋白;大米面粉不是越白越好;乳酸飲料不是奶品等基本知識。
首堂“飲食教育課”的執教老師屠圣琛說:“雖然里面牽涉到一些初中的化學知識,但學生們做到大致了解不成問題,這些都是很生活化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