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9月28日 07:57:16 來源:新華網山西頻道
當我們把學生的分數看得非常重要,而忽略德育的時候,在山西長治卻有這樣一所小學,老師不為“顏如玉”而教,學生不為“黃金屋”而學,他們為追求真理,為讓學生學到真本事而努力,重“德”求“真”,崇尚的是立大志、求真知、辦正事、做真人——
長治:一所小學的“求真”之路
這是一個大膽的實踐。
一位學者說:“如果要問我,中國的教育有什么難處?我無以回答,因為太多太多。但是,如果要問我什么是最難的,我認為就是‘求真’”。“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一個“真”字寫起來很容易,總共“九畫”,但實際做起來很難很難。在“學生考試成績好就是好老師”的觀念影響下,在以應試來評價教師的指揮棒下,社會和家長往往看到的只是分數,一所學校對教師的評價也以考試為手段,以分數為刺激,以學生成績為目標,然而等我們的“小太陽”們出現了問題,才知道我們在過分追求成績的同時,恰恰缺了重“德”求“真”。
德是什么?顧名思義就是道德、德育。真,就是求知、說真話、辦真事、做真人。近年來山西長治城區建東小學正是以“求真教育”為核心,以“求真的教師文化、學生文化、課程文化、家長文化、校園文化”為內容,以“真”字作為自己的立教之本,去面對學生差異,面對生活現實,面對不同情況,以真實而純潔的教育,走出了自己大膽的一步。
“真”理念打造“真”教師
景秀萍,長治市城區建東小學校長,這位從一線摸爬滾打走出來的女校長,從教27年取得了國家、省、市諸多的榮譽,是個十足的樂觀人。在一次述職報告中,她面對著全校的老師說:“我感覺自己累并快樂著,快樂著學生的快樂,快樂著教師的快樂,快樂著教育過程的快樂,這樣快樂常常讓我神清氣爽,干勁十足,下面就讓我暢談一下自己的快樂吧!”結果贏得掌聲一片。在建東小學,她正是以這種樂觀向上的激情,帶領著一所學校向著“求真”的方向不斷邁進。
“學校要發展,首先應定位一種文化,一種內涵,一種品味,我們的定位就是‘求真’。”景秀萍說,“建東求真文化應是久遠而厚重的,我們校領導班子就是要盡心竭力帶領全校師生匯聚人文之力,成就建東,再領風騷。”
現在的小學校,80后教師已占到40%,首先在教師隊伍中弘揚一種“爭比教真人之真功,育真人之真法,樹真人之真效”非常重要,教育是科學,其價值就在于求真。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覓教育之真,育時代真人”。要知道一個好的校長成就的是一所好的學校,一個好的教師帶來的就是一個好的教育,育出一批好的學生。所以他們經過大膽的摸索,構建了一整套“求真、博學、善教、進取”的教師文化體系。
求真:就是在科研活動中用“真”心研究教育教學各個環節,發揮教師的科學思維、進取精神;在教學管理中以“真”情研究學生發展的外部環境、心理環境的變化,以服務于學生;在教育活動中讓“真”愛融入每位學生的心間,講真課、講真話、做真人,時時為人師表。
博學:就是鼓勵老師博學多才,用多讀書多看報刊,常寫心得來提高師德修養,提升高尚人格品質;用看講座、記筆記、寫反思、談感受來積累博學的業務知識;用鼓勵進修、推出去參賽、請進步點評來提高各項教學技能。好書籍作為最大的獎勵,培訓學習是對教師的最大福利。他們認為,讀書可以頤養心田,書猶圣水滋潤心靈,使心靈更廣闊、更純凈,讀書會長我們的精神,讀好書才能教好書。在該校一些年輕老師說:“在建東小學當老師其實是和孩子們在一起成長,這樣的日子是快樂的,看著孩子長大的瞬間感覺是幸福的!”
善教:就是鼓勵教師善于從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反思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開展課題研究;要求教師上真課,善于深入進行原生態教學環境下的課堂教學研究,不擺花架子,不走假過場;鼓勵教師整合資源,善于充分利用網絡等資源開展校本課程,拓展教學資源,提升教學質量。為了培養的思維能力,該校郝翠娥老師就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從一年級就教學生寫“數學日記”。如一位學生在日記中寫道:“今天是三八國際婦女節,我和媽媽單位的同事去爬山了,其中有女士8位,男士11位,還有兩位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呢?就讓我來算一下吧,8+11+2=21(位),今天一共有21人去爬山了,哈哈,真快樂呀!”,沒想到數學日記取得了這么好的效果。校長景秀萍說,能將數學和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這其實就是一種“原生態的真教育”。
進取:就是倡導合作研究,讓“周周大教研,天天小教研”活動成為教師間對話與交流的場所、共同發展的舞臺,開展名師、骨干、學科帶頭人引領和自我修煉活動,從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如該校校級名師馮靜莉說:“我常常想,教育也是一種緣,在茫茫人海中,我為什么偏偏與我的學生相遇呢,無論聰明,無論調皮,是他們一次又一次讓我的心靈經受幸福而純真的洗禮。”在全國青年教師優質課賽講中獲得一等獎的城區名師張惠麗老師說:“看著孩子們一天天成長,覺得自己的工作很充實,和孩子們在一起感覺很真實很快樂!”這也正是學校“真”理念帶來的結果,因為他們在教學中感受到了樂趣。
建東的師生每天走進校園,都會沉浸在一種和諧、求真、合作的氛圍里。這種理念已不只是耳熟能詳,已滲到骨頭里、融到血液里,成為每位師生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
“真”教師育出“真”學生
“求真”,真是什么呢?《莊子》說:“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貴真,不拘于俗。”古往今來,真的含義非常深廣,有真正、真實、真誠、真摯、真知、真諦、真理之意。概括起來說,它既指事物的真實情況,又指事物的究竟、本質、真實意義或道理。“求真教育”,其實就是正確的教育,去真實面對學生差異,面對生活現實,面對不同情況,教師不為“顏如玉”而教,學生不為“黃金屋”而學,為真理而戰,為真本事而努力。
就比如在該校一個叫揚揚的學生,是一個英俊的小男孩,卻是一個有著心理障礙的學生,曾有一段時間,他非常的厭學,老師每次找他談話,均被他看作是最“煩人”的事情,老師稍加批評,他轉身就跑出教室,害得老師能找遍整個校園,后來老師才得知,孩子的家長平時非常的忙,只給他一些零用錢,很少關心他的學習和生活,此后他的性格就變得內向、自卑、孤僻,有時候家長批評幾句,他就跑出去,家長到處找都找不到,嚇得家長也不敢管他。針對這一重要情況老師就慢慢給他做心理工作,每次放學后,老師都和他一起做作業,經過老師的耐心引導,昔日那個滿臉“疲倦”的小男孩不見了,一個“丑小鴨”轉變成了“白天鵝”。毛麗萍是該校一位數學教師,從上學期開始,她在數學作業本上開辟了一小塊溝通平臺“作業心理話”,內容可多可少,孩子們很容易接受,在完成作業的同時很容易就把“心理話”寫了出來。有一次,一位同學在作業本上寫道:“最近,我爸爸和媽媽老吵架,我很害怕,都不想回家了……”老師看了后告訴他:“其實有時候大人之間的吵架也是一種溝通和交流的方式,因為意見不統一而互相爭執,你不必擔心,你所能做的就是好好學習!”幾天后,孩子寫道:“我的父母和好了,我很開心!”毛麗萍說:“其實,學生心中許多事情在我們看來是小事一樁,但是在學生眼里可能就是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山,所以我們要用心傾聽每一朵花開的聲音。”
該校校長景秀萍說:“為追求真教育,我們在教課上徹底打破‘單一的課程觀、禁錮的教材觀、機械的學生觀’,以綜合實踐活動為突破,開放課程管理,以原生態課堂教學研究為平臺,遵循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憑借于教材又要跳出教材的原則,開放教學設計教學方案,讓老師間真誠交流成為常態,讓家長了解真實課堂,讓學生豐富生命的內涵,目的就是還課堂一個‘真’字教學生求真、教學生學做真人,這比教會學生在考試中多考一點分數更重要。只有失敗的教育,沒有失敗的孩子!我們就是營造一種寬松的、活潑的、求真務實的教育方法。校長是學校里的主人,老師是學校里的主人,每一個小學生都是學校里的主人。通過求真教育,不僅讓學生懂得了學習,而且明白了如何做人,每當有學生來我辦公室報告說:景校長,操場有個鋼筋露出頭了得及時處理,校長樓道里的扶手存在安全隱患……,每當聽到這些,看著孩子們張張稚嫩的小臉,感覺作為一名校長、一名老師累是累點,真是很幸福!”
“求真”學校帶動“真”家長
有人說,學校教育的真諦不是塑造名星,追逐分數,而是關注生命,培育新人。為了讓孩子們學做真人,學校必須求真,教師必須求真,家長也必須求真。
為了幫助和引導家長朋友轉變教育理念,傳播先進的家教知識和科學的家教方法,創新學校“求真教育”之家長文化建設的思路,豐富家長文化建設的內涵,在該校不僅專門成立了家長學校,而且經常定期召開家長會,特邀家庭教育專家到校對廣大家長、教師進行講座,傳授家教經驗,向家長發放家教培訓資料。如學校請《知心姐姐報告團》到學校為學生家長傳播家教新理念,使家長受益匪淺;學校定期舉辦“家校合一共贏孩子美好未來”研討活動,學校與家長共同分析學生出現偏差的原因及孩子與家長產生隔閡甚至對立的根源,找出了孩子們不喜歡的五種家教行為。一是總說別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好;二是一次沒考好就指責埋怨不停,覺得孩子干什么都不對;三是大包大攬孩子的所有事情,好像孩子什么也做不了;四是當著外人的面說孩子的缺點、不足;五是把自己不順心的事遷怒于孩子。同時家長明白了: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每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會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可以使他們的尊嚴受到極大的傷害。研討會上,家長紛紛發言,四年級學生孫異程的家長就如何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善良的人,談了自己很多做法。如帶領孩子給孤寡老人裝蚊帳、打掃衛生;到長安慈善學校看望汶川地震中的學生并帶去過冬的棉衣與毛衣等,她說:父母對人好,孩子也會對人好,一個與人為善熱心助人的人是會很幸福的。還有的家長談如何培養孩子節能的理念;怎樣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還有多讓孩子接觸外面的世界等家教方法進行了熱烈的交流與互動。這種樸素溝通、同心合力的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建立了和諧的家長文化,促使了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除此之外,求真的課程文化,求真的學生文化等等也都浸潤著每位師生。他們通過實踐,編寫了符合自己學校實際的《求真教育手冊》,他們追求的是:理念超前、追求領先、求真務實、辦出個性。倡導在求真中創新,在和諧中爭先,在樸實中育人。以“用愛心、智慧與責任為孩子贏得美好未來”為辦學目標,以“求真教育”為核心,形成個性鮮明的文化特色。
創建于1975年,歷經三十多年風雨兼程的建東小學,融入“求真”理念之后,如今更為學校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先后被評為“長治名校”、山西省“文明學校”、“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集體”和全國巾幗文明示范崗等,并被團中央等九部委授予長治市唯一的“為了明天——自救自護教育基地”。求真的教育理念、務實的工作作風。使教師在“新課程、新課堂、新教師”為主題的校本研訓活動中不斷更新理念,快速成長。在全國“十五”規劃重點研究課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工作圓滿結題后,又承擔山西省“十一五”規劃“13150”工程子課題《信息技術與具體教學內容的整合》的研究工作,使教育教學質量大踏步提高。
“求真”使建東柔情而寧靜、閑暇而自主、陽光而自信。以仁愛之心管理校園,以幽雅環境陶冶性情,讓師生在閑暇中衍生智慧,在自主中張揚個性。這里已成為滋潤新芽的一灣碧水,這里已成為健康自信、快樂成長的最靚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