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新一代受閱軍人“新”在哪
2009-10-03

2009年10月03日03:13  來源:中國青年報

  昨天上午10時多,當上等兵何煒邁著鏗鏘的正步經過天安門受閱時,他的父親何健——國慶35周年時水兵方隊成員、今年國慶水兵方隊政委——在幾百米外國家大劇院西側的疏散線位置看著整齊劃一的水兵方隊,感慨萬千。

  歷史有很多相似之處:同樣是風華正茂的19歲,兩人都在水兵方隊第六排面,每步都是75厘米,天安門東西華表之間距離96米需正步128步,用時1分零6秒。

  歷史也有很多不同之處:兒子身高1.78米,高出他5厘米;身上的水兵服由以前的上白下藍變成一身純白;手中的武器由56式折疊沖鋒槍變成更加先進的95式短突擊步槍。

  “不一樣的太多了。”何健說,“不僅僅是表面上能看到的,還有很多看不到的內在東西。前后相差25年,他們其實已經是新一代軍人。”

  陸軍:“80后”“90后”勇當新傳人

  99式主戰坦克編隊是裝備方隊第一梯隊。今年,坦克編隊一改往年方形隊列的慣例,以箭形陣勢通過天安門受閱。

  該團是解放軍第一支換裝99式主戰坦克的部隊,從這支歷史悠久的紅軍團里曾走出187位將軍。團隊所在的某機械化師師徽是一個兇猛的獅頭,由二進制計算機代碼“1010”搭組的長城圖案,展現著這支王牌部隊的信息化夢想。

  “現在的戰士以高中、大中專學歷居多,他們和我們那一代人很不一樣了。”方隊政委、某紅軍團副政委孫曉剛說。1992年他參軍入伍,那時團里服役的還是舊的59式坦克,戰士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了很大比例,還有小學文化的。

  根據孫曉剛的觀察,不同時代的官兵對部隊的認知不一樣。以前不少戰士入伍,最想學技術,以便退伍后有一技之長,因此司機崗位很搶手。

  “但現在的戰士更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他們會問,我這兩年在部隊收獲了什么?”孫曉剛說。

  他們甚至開始有以軍人為職業的意識。方隊戰士劉顯貴從黑龍江科技大學入伍。這個喜歡閱讀偉人傳記的炮長,入伍第一年就獲得了優秀士兵證章。他說:“我越來越喜歡軍人這個職業,如果有機會,我會選擇繼續留在部隊。”

  孫曉剛記得,10多年前入伍時,他們那一批戰士多半“老實巴交,班長說啥就是啥,排長叫干啥就干啥”。“現在的孩子不這樣,指導員上課如果拿著教材照本宣科,戰士不喜歡聽就會提建議說:"指導員,你講的我都知道,有沒有新東西?"”他說。

  這些“80后”、“90后”官兵是伴隨網絡成長起來的。2000年,團里率先將軍隊內部網鋪設進班排,可以輔助訓練的網絡游戲、模擬訓練設施也被引進軍營。

  官兵的民主意識也今非昔比。團局域網上開設了首長信箱,戰士們有什么意見都可以匿名發帖。一些“敏感”信息,比如改選士官、伙食費使用、干部任用等,都在網絡上公開。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士兵來到部隊,為團隊注入了新活力。今年5月,一輛坦克右后燈出現故障,幾位老班長半天也沒修好。畢業于安徽合肥萬博學院電子信息專業的新兵姜明浩自告奮勇,用萬用表測了兩下,接根線頭燈就亮了,幾位老班長佩服不已。

  孫曉剛說:“我不贊成妖魔化"80后"、"90后",起碼在我們團的訓練場上,他們無愧于紅軍團的新傳人。”

  二炮:高學歷人才匯集

  茍翼是第二炮兵巡航導彈方隊隊長。作為一名大學生干部,他曾被評為“二炮十大礪劍尖兵”,這是二炮官兵的最高榮譽。生于1972年的他被破格提升,目前已經擔任某導彈旅副旅長。

  “我不算年輕,我這個年齡的人有的已經當上旅長了。”他謙虛地說。

  茍翼所在的陸基巡航導彈部隊是解放軍第一支巡航導彈部隊。新型巡航導彈集微電子、光電子、人工智能等多門高精尖技術于一體,對使用者的要求很高。茍翼所在旅的連以上主官,100%達到本科學歷;11個旅常委中有6人是研究生畢業,其中旅長、政委全部是軍事學碩士。

  在鄰近的被稱為“撒手锏”的新型導彈方隊參閱官兵中,碩士生比例達6%,大專以上學歷官兵占40.9%,與10年前他們基地的另外一支參閱方隊相比,高學歷官兵比例上升了近10%。

  高素質人才的作用在閱兵訓練中已經顯現出來。新型導彈方隊一班班長宋彥輝是一名國防生,去年從西北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在校7年,他5次榮獲一等獎學金,并被評為西北工業大學優秀畢業生。

  來到閱兵村后,他在隊列訓練上遇到“攔路虎”,內務還被評比為倒數第一。“這沒有什么難的。”善于學習的宋彥輝說。兩個月后,他的隊列素質就變得非常出色;7月初的一次評比中,他以總分第一的成績當選“內務之星”。他還利用業余時間,為方隊訓練開發出激光等速測試儀,受到上級通報表彰。

  在近年來大批高學歷人才匯集的背后,是第二炮兵從上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實施的“百千人才工程”、“神劍人才培養工程”等一系列人才培養戰略起著支撐作用。

  來自二炮總部的一份材料顯示:1978年年底,整個二炮擁有技術職稱的干部僅有兩位數,當時常用的表述是“備受人才缺乏之苦”。而如今,第二炮兵“已經建立起一支與現代化武器裝備相適應的"人才方陣",作戰部隊發射營長、發射連長90%以上擁有碩士、學士學位,科研院所中青年科技干部六成以上是博士、碩士”。

  空軍:從“師傅帶徒弟”到與國際接軌

  1949年的開國大典閱兵中,9架從戰場上繳獲的美國產P-51野馬戰斗機,帶領8架飛機組成空中梯隊接受檢閱。一個多月后,人民空軍才正式成立。

  國慶35周年、50周年閱兵時,都是“轟-6”一馬當先。作為空中梯隊的“龍頭”,領隊機往往能體現一國空軍的建設水平。

  10月1日上午,空警-2000預警機如翱翔的巨型大鳥,率領空中梯隊151架戰機歷史性地亮相——這是解放軍空軍信息化建設的標志性時刻。

  特級飛行員李敬國是空警-2000機組的副駕駛。1991年,這位空軍航空兵某師副團長從飛行學院畢業,成為空軍第一批全部以本科學歷畢業的飛行員之一。

  在人民空軍成立初期,不少飛行員是直接從陸軍挑選出來的戰斗英雄,那個時候的培養模式多半是“師傅帶徒弟”。“當時的飛機操縱系統和火控系統比較簡單,對飛行員的理論水平要求相對不高,現在的三代飛機就復雜得多了,只有熟悉理論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飛行員。”李敬國說。

  李敬國這一代飛行員經歷了典型的飛行員選拔程序——高中畢業生體檢合格,經過高考后成為飛行員。這種方式也有一些弊端:“男女性別一分,人就少了一半,再淘汰掉近視眼、不愿意從事飛行的學生,最后供選擇的余地并不大。”

  從2000年開始,空軍在軍隊院校的應屆畢業生中招收飛行員,經過兩年飛行學院學習后,授予第二個軍事學學位。2003年,雙學士飛行員的招收范圍又擴大到地方50所普通高等院校。這些雙學士飛行員視野開闊、善于學習,計算機和外語水平好,受到基層部隊的歡迎。

  從飛行大隊長提升為飛行團副團長,李敬國又經歷了專門的院校培訓。在空軍指揮學院后勤與裝備系副主任、特級飛行員王國新看來,這種院校培訓是必不可少的,是國際上通用的軍官培養模式。

  “在院校,教員們精心準備的前沿課程是學員自學無法獲得的。更重要的是,他們還會被派到各作戰單位學習,參與組織演習,這些都有助于他們在以后的崗位上更加得心應手。”王國新說。

  李敬國和王國新都有過留學經歷。和他們一樣,走出過國門的飛行員越來越多。王國新說:“我國空軍飛行員的素質和培養模式,現在毫不遜色于世界上任何國家。從我們的殲擊機飛行員中培養出航天員,就是最好的證明。”

  今年的空中梯隊被稱為“龍頭龍尾”。“龍尾”是教練機梯隊,由我國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駕駛,這也預示著我國飛行員的選拔、培訓體制已經實現了質的飛躍。

  海軍:走向國際大舞臺

  一身白色的海軍學員方隊邁著整齊的步伐通過天安門時,掌聲、歡呼聲四起。方隊由大連艦艇學院的本科學員組成,這是徒步方隊中學歷最高的一個方隊。作為海軍的代表,他們未來要駕馭的先進裝備——核潛艇、新型驅逐艦、登陸艦等,早已在今年4月的海上大閱兵中揭開面紗。

  大連艦艇學院被譽為“海軍軍官的搖籃”。和別的方隊不一樣,海軍學員方隊學英語的氛圍特別濃。平時除了開展英語演講、學唱英文歌曲外,大連艦艇學院還專門在閱兵村里配備3名英語教員,在訓練之余為學員們補習英語。

  “海軍是一個國際性軍種。和有些人學英語主要為了考試不一樣,他們學習是一種職業需要。”海軍學員方隊隊長李漢軍說。

  李漢軍畢業于1986年。那一年,人民海軍首次出訪外國。“那時出訪是一件很大的事,要準備很長時間。現在不同,出訪已經常態化,甚至從亞丁灣護航回來就可以順訪外國。”他說。

  航海專業學員翁墨2007年曾跟隨168艦編隊出訪歐洲四國,遠洋實習讓他更加適應海上生活。甲板招待會上與外國海軍官兵的輕松交往,讓他更深切地體會到“海軍是一個紳士、洋氣的軍種”。

  “更重要的是,出訪的體驗讓我們的愛國熱情空前高漲。”翁墨說,軍艦經過蘇伊士運河時,當地華僑、留學生打出了“祝海軍編隊一路順風”的標語,令自己激動不已。

  本報北京10月2日電

來源:搜狐網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