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多說“要”,少說“不”
東北網-教育頻道 (edu.dbw.cn) 2009-10-06-09:18:20
我們做個小試驗:請你閉上眼睛,很響亮地對自己說:“我現在不去想有一只老鼠。”這時,在你的眼前會出現什么景象?肯定就是一只老鼠!這表明,用“不要去做”來強迫思維的嘗試顯然是失敗的。同樣,對孩子經常性地用“不要這樣做”來規定他的行為舉止,也是會失敗的。
“不要將你的玩具到處亂放”“不要與小朋友吵架”等諸如此類的句子,每天都會從被孩子折騰得心煩的父母嘴里說出來,其實到最后幾乎都是沒有什么用的。
“不”字正是這一類教育方法失敗的真正原因所在。不僅是孩子,就連大人在潛意識里也根本不會把這個“不”字聽進去。你對孩子不停地說“不”,而到了孩子的耳朵里卻變成了:“將你的玩具到處亂放”或是“與小朋友吵架”。
夸張點說,大人的“不當語言”是促使孩子產生不良行為的誘因。如果一個孩子整天聽到大人對他說:“不要亂吵!”孩子或許就真的會變得整天亂吵亂鬧。其實,只要父母、老師和其他與孩子有關的人能夠盡可能地改變講話的方式,就能看到令人驚喜的好結果。
比如,對孩子說:“要整理好自己的房間。”“要好好和小朋友一起玩。”這類比較正面積極的教導所帶給孩子的信息,就要比前面所用的那些句子要好得多。最重要的是,你這樣對孩子說話比較管用。
當然,你不要期待一句話就會出現奇跡,如果長期注意這個問題后,你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舉止正在慢慢地發生變化。
來源: 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