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11 10:56 稿源: 每日新報
據《重慶時報》報道,重慶的輔仁中學本學期規定老師對學生的作業必須全批全改,不允許作業本上的批改痕跡只是“閱”、“已閱”或者一個年月日。
讀罷這則新聞后,有網友調侃地寫道,“同意,請安排執行”或“閱,轉相關部門立即執行”。可以說,這種公文化的語言,已經在生活中的諸多方面得到廣泛使用。如果說,先前,曾有浙江一區長信箱僅用“已閱”二字來回復市民對市政建設的質疑,是折射出行政的不作為,乃至權力傲慢的話;那么,教師用朱紅色鋼筆批注的“已閱”說明了什么,而輔仁中學的一紙規定,使“閱”字走入“歷史的塵埃”后,又將折射出怎樣的改變?
回顧上學的經歷,可以這樣說,那朱紅色的鋼筆決定了所有學生作業本的命運,它把握住了一種方向。那就是對于“正確”的引導,當然,這種引導很簡單,就是一些符號和幾個字。相信所有的學生都希望作業本上,出現的是對鉤而不是紅叉。而至于那個大大的“閱”字,并沒有多少學生覺得那是老師在“偷懶”,而是代表著自己的通過。
但是,在現代的教育理念,以及輔仁中學看來,用個“閱”字來擔任教育與引導的重任,既“雷同”又“單薄”。對于作為獨立個體的學生來講,因材施教是最好的教育與引導方式,用更加豐富的、更有針對性的教師批語來代替“閱”字,體現的就是這一思路。在輔仁中學“批語教育”的方式中,他們要求批語是可提缺點錯誤的,可批評的,可指出希望的。總之,既要有對于不同學生的針對性,也更體現出教師的個性與睿智。或許,以后該校學生的作業本上,就會出現“下次再錯我讓你穿特步,你看看,特步就是叉叉”,那位成都麻辣女教師這般的幽默語錄,未嘗不是一種教育的進步?
實際上,“全批全改”的要求,帶給教師工作量的增加,是可以想見的改變。但是,這種顯見的改變,卻有著一種倒逼式改革的意味。
如今,學生身上繁重的作業量備受指責,而其中懲罰性、謄抄、題海戰術等無效作業更是占了大部分比例。照輔仁中學的思路,學生的大量無效作業,對應的是教師大量的無效“全批全改”工作。如果教師想減負,那么必然先給學生減負。此外,對于中小學來說,教師之間有著很強的教學競爭壓力,要保證教學質量,在作業量減少的情況下,必須要有質的提升,而這更可以促進精細化、高質量、有效性的教學。
但同時,更深遠的影響是師生關系的轉變。那些發自教師內心的“批語”,代替了一個簡單的“閱”字,它是一種對于學生學習成果的尊重和情感上的人文關懷;而對于學生來說,它代表的是老師對自己的重視,而這種教育與引導的效果是春風化雨般的。
另一個更真切的事實是,如今,高校逾九成課堂借助PPT(一種幻燈片軟件)教學,教師在電腦前照本宣科地讀著PPT,甚至選用的案例是多年都不曾換過的。而這樣的課堂,不但“扼殺了老師的教學激情”,更令學生覺得“索然無味”。照此,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又從何談起呢?
不過,話說回來,上好每一堂課,尊重并關心每一位學生,既是對教師的要求,也是教師的職業倫理與職責所在。學生并非草木可以在校園里年復一年地生長,當他們離開校園時,帶走的不是大樓,而是一個個發生在這里的故事。如果故事里的主角,不是帶有教師心血的朱紅色的批語,幽默、睿智的教學風格,以及那些講堂上慷慨激昂的身影,而是一個個“閱”字與PPT的話,不知道那將是誰的悲哀。
所以,更直接地說,這種倒逼式改革的指向很明確,就是通過對教師的高要求,來提升教學的質量與效果,凸顯教師的責任感與職業精神。(王海越)
來源: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