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偉 2009-10-20
經濟觀察報 評論員 黃小偉 “本科畢業論文存廢之爭”的最新進展是四川大學黨委宣傳部表示,之前有些信息是錯誤的,學校不會取消本科畢業論文,只會優化畢業論文設計。最后的結論是本科生“不完成畢業論文不能畢業”。
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畢業論文制度對于中國的高等教育確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但隨著大學教育從精英教育過渡到國民教育,英語四六級考試、畢業論文被學生戲稱為 “兩座大山”,其流弊已成教育界共識。如今英語四六級考試與學位已經脫鉤,但畢業論文制度仍是堅冰一塊。四川大學提出取消本科生畢業論文的改革思路,引起熱烈回應當在情理之中。一篇論文,體現的是公眾對高校教學、評價體制中諸多急需改革和創新的問題的關注。
雖然此項改革并沒有達到期望中的一步到位——取消畢業論文制度,但提出在畢業論文的體系中增加傾向于實踐的新聞作品、社會調查等已是在一定程度上順應了改革的趨勢。
其實,問題的本身并不在于畢業論文是否一定要廢除,而是整個學界基本都認同畢業論文的作用已經有名無實,甚至有的高校已經在悄悄改革,為什么就鮮有人高調提出廢除畢業論文?這實際上又涉及到高教改革的更深層面——高校的“去行政化”。
針對本科畢業論文中存在的問題,教育部于2004年曾發出《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畢業設計(論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據通知精神,在本科教育評估中,畢業論文是十分重要的考查內容。這就意味著,一個高校如果取消畢業論文制度,它將在教育主管部門的評估中處于劣勢,這將直接影響對具有行政級別的校長的考核以及政府對學校的撥款。
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大學起源于德國洪堡創建的柏林大學。洪堡在創建柏林大學時提出的“學術自由”、“大學自治”、“教授治校”等辦學思想便成了現代大學制度思想的濫觴。洪堡一個很重要的思想是國家既要辦大學,又要讓大學保持獨立而不加干涉。
反觀如今中國之大學,從資金預算到招生指標,到學科點設立,到校領導的任用,方方面面都離不開層層的行政指令,缺少教育自主權。不管學校如何、專業如何,都按同一模式培養學生。這與現代大學的精神實質相悖。
擔任南方科技大學創校校長的朱清時院士,其理想正是中國高教改革未來之方向。朱清時表示,新創立的南方科大將強調去官化和去行政化,按照教育規律辦事,實現教授治校。這位院士在擔任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期間,用“原生態”應對行政評估,批評教育積弊,給公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們自然不能將高教改革完全寄希望于一個人的努力,中國的大學要變成真正意義的大學,需要教育決策者思想觀點的改變、行政體制改革的破冰乃至整個社會的推動。惟有此,中國的大學才能實現蔡元培提出的 “囊括大典,網羅眾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理念,達到“塑造學生的人格”的教育目的。
來源:經濟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