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6 09:30:30 來源: 半島晨報
少年MBA全球企業精英班 咋這么貴!誰讀得起?漫畫:唐春成 據《重慶晚報》10月25日報道,一年學費7萬元、畢業入讀美國高校、12人的超小班,目標直指“培養未來的企業領袖和行業精英”。成都三原外國語學校開辦了這么一個特殊的班 級——少 年MBA全球企業精英班,有人送了它一個別稱,叫“富二代”班。于是,個別網站就拎出“成都學校開設富二代班”的標題,引來網民罵聲一片。 A 批評無理性則爭執無價值 近日的一則新聞,又在網絡標題黨的創意下,生生刺痛了公眾的眼球。乍看新聞標題,以為又是一則教育資源不公的反面典型,但轉念一想,公立學校估計還沒膽肥到這個地步,黃石的VIP班被整治了,幼兒園的識字費和中小學的批改作業費也被曝光了,地方教育部門何至于又在本就敏感的“富二代”問題上大做文章?仔細一看,純屬誤會。所謂的富二代班,只是成都三原外國語學校的特色班,我查了下資料,這個學校是“2000年由四川省教育廳批準建立、成都市教育局直接管理的民辦寄宿制外國語學校”。既然是民辦學校,本就不能以完全公益的視角來考量,辦什么班,什么人來消費,得遵循市場化的邏輯。 少年MBA班就好比燕窩魚翅,不是人人都吃得起。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批評當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厘清政府責任與市場行為的區別,譬如在學校教育問題上,我們應該關心的是公立學校有無濫用權力的失衡行為,政府教育資源能否為公共教育兜底,對于民辦學校,則只能關注其有無逾越政策法規、悖逆公序良俗的行為;二是捍衛少數人通過正當途徑可以讀少年MBA班的權利,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正態的社會向來是分層次的,平均主義只會阻滯歷史發展,而少年MBA班是激勵社會成員“向上流動”的一種動力,今天,我們捍衛他們的正當權利,其實也是捍衛明天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也能享受到更好的商品與服務的權利。 少年MBA班令人艷羨,可以成為茶余飯后的談資,卻無須板起臉來正兒八經地批判訓斥。至于我們在此類問題上的敏感是否源于財富分配上的積怨,顯然不能混為一談。其實,在很多社會問題上,我們都須謹記一點:成熟的公民社會,批評不是眾聲喧嘩的形式,而是遵循理性精神的負責話語。(宋桂芳) B 少年MBA班是棄之可惜的“雞肋” 按照這個所謂的“少年MBA班”教育模式,學生們沒有了高考壓力,語文、數學和政治、歷史沒有什么區別,只要會考過關就行。課程設置別具一格,語文課上學的是象形字并要求熟讀和理解四書五經。體育課上學的是長拳,勞動課學的是中國烹飪技術,還有教官對學生們的禮儀進行專門指導。學校不要求應試教育,加強素質教育,為出國留學打牢基礎。家長和學校可謂用心良苦。然而,再好的教育模式也不是萬能的,也有其“短板”和缺點,MBA模式之下,未必學生們都能成為“CEO”。 一樣的教育模式未必同樣出人才,“桔生淮南則為橘”,“一個豬槽子里面養的豬,也有肥瘦之分”,接受同樣老師教育的班級也存良莠。富人對子女教育投資很大,期望值很高,但這個“富二代”班能不能出人才、能出什么樣的人才?恐怕得打上問號。 現實生活中,越是富人子女越有天生的優越感。難道有了給孩子年年花費7萬元上個 “少年MBA班”的教育投資,其子女就一定能出人頭地?我看未必。反倒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從小就上“少年MBA全球企業精英班”,就能接富裕老子的班了?從學習到實踐,再到商海拼搏,這完全是兩個概念。近日就有媒體報道,武漢某家庭花費40多萬元送女兒到芬蘭讀大學,海外歸來后日前在人才市場求職,僅將薪金定位在1500元每月。這個所謂的“海歸”算不算白上?會不會讓父母失望?這些“MBA班”的未來企業精英們,若干年以后會不會也“淪落至此”? 富人有錢,想花就花。但他們給子女花錢的心理未必不心存忐忑。他們最害怕自己的子女沒出息,也最怕錢過多、條件過好反而成了子女發展的拖累。如此分析,這個看似很超前也很奢侈的“少年MBA班”,未必不是一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畢曉哲) C 富人們迫切希望孩子接受素質教育 有人說,富人只選貴的,不選對的。有人說,這將會導致教育的不平等。不過,摘下有色眼鏡,筆者認為三原外國語學校國際部主任王勁松的話并不缺乏中肯。他表示,選擇出國留學使高考“指揮棒”失去了作用,學校不要求應試教育,加強素質教育,為出國留學打牢基礎。當前,這也成了大多數“富一代”們對子女中學教育的主要選擇。 這種心理應該有,倘若真能夠逃過題海折磨,不用超負荷學習,筆者也愿意為子女選擇這樣的教育,盡管筆者并不富裕。 以前聽到鄰居夸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勤奮,總是學到半夜不肯睡覺,一點都不用父母操心,還得家長勸孩子別太累了,早點休息。筆者家的對面是一所小學,每天清晨睡眼惺忪地在陽臺上伸懶腰時,看到七八歲的孩子一個個背著有半個身體大的書包已經走到學校門口了。我常搖頭嘆息,比成人還累的學習是他們應該承受的嗎?親戚說,現在學生的作業太多了,就拿生字來說吧,認識就行了,沒有必要沒完沒了地去寫。他們心疼孩子,常常在孩子趴在書桌上睡著時,替孩子寫上幾筆。 縱然“少年MBA全球企業精英班”會有許多弊端,但從它能減少孩子的考試壓力這方面論,就有讓人稱道的地方。在學生學習壓力有增無減,素質教育一次次成為空談時,應該鼓勵教育多元化,鼓勵社會各界進行教育改革探索。說白了,“少年MBA全球企業精英班”讓學生走的是一種曲線成才路,而這種教育得到一部分大眾的認可,并且還有市場,教育部門不該好好反思嗎? (許鴻升)
來源:北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