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9 03:09 來源:YNET.com 北青網 北京青年報
“做完題目,我對了對答案,除了第一個選擇題確定可以拿1分外,其余的題目不是沒思路,就是和正確答案對不上號。我的文章成了高考題,而我卻不會做……”
近日,網友周南(化名)的一篇博文引起了網民們的很大興趣,她說自己的文章被2009年的福建高考語文卷選作閱讀題,但15分的題她能穩拿的只有1分。不禁感慨:“出題老師比我更好地理解了我寫的文章的意思,把我寫作時根本沒有想到的內涵都表達出來了。”
■作者:我的文章成了高考題,我卻不會做
10月19日,網友周南發了一篇博客——《我的文章成了高考題,而我卻不會做》,這篇文章迅速被轉到多個論壇,引發網民們的熱烈討論。
“我對了對答案,除了第一個選擇題,我拿了1分外,其余全錯。出題老師比我更好地理解了我寫的文章的意思,把我寫作時根本沒有想到的內涵都表達出來了。”周南在博客上這樣寫道。
《寂靜錢鐘書》倒數第二段寫道:“寂靜,這是錢先生心底所愿。不要奇怪為什么他的離世和10周年紀念都如此寂寥,這正是他一生的格調。”對這一段,福建高考題問:“加點詞語‘格調’的內涵豐富,請簡要分析。”
當作者周南第一次看到這道題時,她一下就傻了:“我沒有想那么多,寫到那里,順手就用了‘格調’一詞,哪有多少豐富的內涵啊?”
“我的文章成了高考題,而我卻不會做……”這位今年剛從北京一著名高校畢業的優秀畢業生,在博客里十分感慨。
2009年福建高考語文改卷領導組成員之一、福建師大附中教研室主任楊建成老師認為,現代文閱讀出現這種情況在所難免。“命題者都從文本出發,只能就文本進行解讀,答案出來也就10天左右,與作者的想法有些出入也是正常的。”
但楊建成認為:“閱讀題總體來講,還是能考查出學生對文章的把握水平,只是在一些小的方面因為沒考慮太周到,而致學生覺得題目太難。”
對此周南有些異議:“可以指責一個答錯題的學生不了解文章,總不能指責一個作者不了解自己寫的文章吧?”
■考生:考的是考試技巧,而不是鑒賞文章的能力
“大家都覺得閱讀題在一定程度上是靠運氣,所以語文老師只叫我們記答題方法,比如‘很多題在文中找答案會比自己論述得分高’、‘答案在問題相關的字眼的那一段找’。”“很多時候閱讀題考查的是運用答題技巧、答題套路的能力,而不是真正去鑒賞文章的能力。”今年剛剛參加了高考的鄭鈺瑩說。
周南也認為,仔細回憶了高考前老師教的方法后,很多題目就不是無從下手了。“大家都在同一套框架里討論問題,出題人根據高考框架出題,考生根據高考框架答題,閱卷老師根據高考框架批改……”“因此拿12分和拿1分差距這么大,不是因為學生個體差異,而是看你在不在高考框架里、用不用高考‘話語體系’說話。”周南說。
■教授:學生終于會做題了,卻不會寫文章了
清華大學中文系曠新年教授認為,受英語“完形填空”等題型的影響,語文閱讀在考查上也越來越注重細節,長時間的閱讀題方法訓練使“學生失去了整體把握的能力”,結果往往是“終于會做題了,卻不會寫文章了”。
■教育廳:婉拒記者采訪
記者就此事致電福建省教育廳,教育廳表示此事歸福建省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辦公室負責。招生辦主任林其天介紹,福建省的高考命題工作是由福建省教育廳學生處負責的。記者聯系到教育廳學生處的處長,對方則婉拒了記者的電話采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