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教育專刊 2009-10-30
“感恩”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說尤其重要。所以,學校把感恩教育作為德育的重點內容,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舉措。
一、抓典型,營造感恩的氛圍
在一次思想品德課上,我給學生朗讀了“韓國媳婦的感恩教育”。接著又說了一個反面案例:一個家庭貧困的大學生,在讀書期間,因為父母雙亡,面臨輟學的境地。在得知此事后,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無私地資助其讀完了四年大學。然而,這個學生大學畢業后,從未回村子里看望過自己的恩人,甚至連一張賀年卡片都未曾寄過。
兩個案例讀完后,我布置給學生兩個思考的作業:一、哪些事值得我們感恩? 二、怎樣用一顆感恩的心來感謝養育自己的父母?課堂上,學生們踴躍發言。其中最不懂事的趙彬同學的話引起了全班同學的熱烈鼓掌,他說:“我是一個從小多病的孩子,媽媽為了我的身體常常提心吊膽,四處求醫。因此,她的健康狀況遠不如從前了。我要為媽媽做一次全方位的按摩護理,在媽媽的各個穴位上進行揉搓、捏拿、拍打,以促進血液循環,強壯筋骨,提高她的抗病能力。我相信,我一定能堅持下去,以實際行動回報媽媽對我的養育之恩。”是啊,向別人表達真誠的謝意,是尊敬與禮貌最高的表達方式,也是建立與維系人際關系的最佳方法。通過談話,教育學生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間的親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關愛、支持和援助時,給他人以回報,始終將他人的恩惠銘記在心,不要只圖索取和享受。
二、開展活動,讓感恩教育深入人心
通過各種班會課,讓學生感受到感恩不應該只是哪一天的應景之作,而應是每天的必修功課。我的具體要求如下:
1、每天放學回到家,主動向家人道聲好。
2、為父母減負,在家中承擔起力所能及的家務,要求孩子們每星期至少做一次,并且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并在特定的節日里,送上自己真摯的話語。
3、收集溫馨照。孩子們把童年生活中父母、老師對自己關愛的照片收集起來,用文字記錄照片拍攝時間、地點,以及簡要的情節,并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這些定格的溫馨照片,可以使孩子們逐漸明白原來平淡的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愛的哲理。
4、說說感恩故事。通過故事會的形式,在班級中宣揚“感恩”,讓學生從故事中去感知身邊的親人、老師、朋友、陌生人的關愛,由心底發出感慨,由心靈深處產生共鳴,舍棄以自我為中心,試著從他人的角度看待生活的艱辛,體味人生的冷暖,感受濃濃的親情。
5、寫寫“感恩”信。這些“感恩活動”從感性的品評,到理性的思考,再到心靈的碰撞,讓孩子們經歷了深刻的體驗過程,心中不禁蓄滿了深深的感恩情結,釋放出孩子積蓄已久的的感恩之心。
三、讓教師和家長以身作則,成為感恩的榜樣
小學生感恩意識的形成,不可能僅從書本中獲得,必須從師長處去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學為人師、行為示范”,做到以學生為本,既教育引導學生,又幫助愛護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我還在班級中設計了“家校共育感恩心”聯系手冊,把學校開展的感恩教育活動介紹給家長,家長們把孩子在家中的感恩行動記錄下來。學期結束,班級里面評選出最具感恩心的十名同學進行表揚,一下子提高了孩子們的積極性。
四、構建感恩網絡,讓學生在文化中熏陶
學校專門成立了感恩教育小組,邀請心理健康老師在校園網上開展專題講座,深受學生喜愛,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時,學校通過搭建平臺,加強與家庭和社區的聯系,達成共識,形成教育合力。
學校還大力營造感恩文化。我們曾組織孩子們觀看《媽媽再愛我一次》、《漂亮媽媽》、《曖春》等感恩電影,并作觀后交流,孩子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此外,我們還給孩子們誦讀感恩文章、講述感恩故事等。感恩文化成了校園內最亮麗的風景線,成為校園內最和諧的生活篇章。
來源:諸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