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8 10:50:46 中國教育報2009年10月27日
●在學校管理中,教師和學生同樣重要,師生是平等的主體,只是在教學活動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擔不同的任務,任何個體都沒有被偏袒的理論基礎。
來源:教育新聞網
●為新教師提供“引路子”、“壓擔子”、“出點子”的舞臺,為中年教師提供“挑大梁”、“辦大場”的舞臺,為老教師提供“老樹發新芽”的舞臺,為名教師提供“發揮影響”的舞臺。
在學校的管理中,教師和學生到底誰更重要呢?有人要問:誰是學校的主人,被問者可能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學生。應該說這樣的觀念從學生成長的層面來講是比較有利的,但不能一味地推崇“學生至上”的觀念,將教師放到次要的位置上。特別是在師生發生矛盾或學生出現問題時,輿論傾向往往站在學生的立場上,進而影響到學校的評判。如果不分青紅皂白對教師進行批評和問責,這就可能會影響教師的育人熱情,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
筆者在近20年的教育工作中深刻地認識到,在學校管理中,過分地推崇“學生至上”,可能會把師生關系對立起來,不能很好地實現教育目標。在學校管理中,教師和學生同樣重要,師生是平等的主體,只是在教學活動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擔不同的任務,任何個體都沒有被偏袒的理論基礎。筆者認為,一所好的學校,一個成功的校長,在做到“學生至上”的同時,也應當把教師擺到與學生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做到“教師第一”。
在師生發生矛盾時,應該秉持不偏袒、不受社會影響的態度,既要照顧到教師的利益,又要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舉個例子,平時我在走廊巡視教學活動時,偶爾會遇到受到罰站處罰的學生。這些學生非常禮貌地走到我面前說:“校長,給我說個情,我特別想回教室,特別想看書學習。”學生給我出了個難題:我要是立即把他送回教室,教師教育學生的效果可能就喪失了;如果不讓他回教室,分明是看見教師體罰學生也不管。我一般都通過第三者把這事辦好,既保留教師的面子,注意教育效果,又要教育教師不能體罰學生。
當然,更重要的是要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足夠的機會、廣闊的空間。學生的學業成績是教育質量好壞最顯著的標志,是教育管理者和廣大教師共同追求的顯性目標。在實際操作中,為了學生的學業進步,學校采取各種措施要求教師必須把全部身心都無私地放在學生身上,要因材施教,注重細節,要下大氣力提高學生學業成績。久而久之,容易忽視甚至輕視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這樣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不利的,教師會出現越來越顯著的職業倦怠,學生會厭倦學習,甚至喪失求知欲,更會出現教師埋怨、學生不滿意的尷尬局面。
我曾經在學校范圍內作過關于讀書的調查,結果不容樂觀,當我問及教師們為什么不讀書時,他們的回答更令我驚訝:“因為整個社會都不讀書”、“沒有時間去讀書”。如果教師都不能或者沒有條件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讀書,學生還會讀書嗎?
其實,教師們缺乏的不是專業成長意識,而是讀書的環境和條件,學校和社會額外給教師強加的一系列桎梏令他們受到了巨大的束縛,讓他們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學校管理中,要真正做到“教師第一”,就要為他們個人專業化發展創造條件。具體而言,首先,要減輕優秀教師的工作負擔,讓他們發揮更多的指導作用。對于骨干教師、學科組長、班主任可以少安排課,讓他們發揮指導作用,讓他們的教育資源能被更多的學生享用。
其次,要關注不同層面教師個性化的提高教育,為新教師提供“引路子”、“壓擔子”、“出點子”的舞臺,為中年教師提供“挑大梁”、“辦大場”的舞臺,為老教師提供“老樹發新芽”的舞臺,為名教師提供“揚名立萬”、“發揮影響”的舞臺。
再其次,就是要舍得投入,為教師外出學習、外出比賽、外出講學創造機會。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我校為教師創造了很多學習提高的機會,截至目前,有35%的教師上過省級優秀課,65%的教師上過市級優秀課,5%的教師已獲教育碩士學位。只要肯搭建舞臺,教師的專業沖動就會產生,教師工作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凝聚力都會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