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6 09:09:36 稿件來源:羊城晚報/人民網
2日,國家總督學顧問、教育家陶西平抨擊中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弊端。他說,現在的中小學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教學生“母親都是善良的”,所以每個孩子都寫了一個虛擬的母親。他認為學校應該在各種活動包括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明辨是非,培養正確的價值觀。(11月3日《長江日報》)
其實,以“作文中母親都是善良的”作為論據,駁斥當前語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不具有特別強的說服力。陶西平提醒我們反思的,似乎是韓寒所說的“人生的第一次撒謊常常是從作文里開始的”這句話。
在我們的教育中,學生學的都是課本知識,而且這些知識幾乎擠占了學生的所有時間和空間,這樣一來,學生的所學無非是從概念到概念,從書本到書本。另一方面,作文只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一種工具,但現在的作文更多地異化為德育目的為主——不是說德育沒有必要,但當德育成為作文的唯一目的后,其語言訓練的意義,就會大打折扣。
語言的表達,以實踐為基礎。如果沒有實踐,再美的語言都會空洞無物。想到了我初中時的一篇作文,名字曰“第一次××”。當時我寫的是“第一次釣魚”,這對于當時從沒有釣過魚我來說,完全是憑想象,或更直接說,就是撒謊。
缺乏實踐,要想作文言之有物,只能憑空想象,而一想象,就離撒謊不遠。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