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患病鄉村教師堅守偏遠村小28年
2009-11-10

2009年11月10日02:20  華龍網-重慶晚報

肖老師生病以后,體育課他只能陪著學生在操場上玩耍。

多年兩地分居,肖老師通過打電話與妻子交流感情。

 

  家在主城區,工作在100多公里外的偏遠村小,夫妻分居多年,忍受病痛折磨——

  他在綦江偏遠的村小,妻子在條件良好的主城。多次有機會回城工作,與家人團聚,他拒絕了。

  他有肺氣腫,肺功能只是正常人的18%,隨時有可能離開人世,卻從未請過一天假。妻子說:“家里不缺這幾個錢,求你別干了。”他拒絕了。別人問他為什么,他沉默不語。

  28年,寂寞、病痛,用他的話說,已成習慣。

  昨天,當清晨第一縷陽光伴著清脆的鳥鳴透過樹林,投射到肖大倫寢室的窗臺上時,他已站在空蕩蕩的操場上。

  孩子們還沒來,操場上就他一個人,準確地說,整個小山頭上,就他一個人——即使孩子們來了,也不過多17個人而已。

  56歲的肖大倫咳嗽著,咳嗽帶來的劇烈震動讓他像走了幾十級臺階,有些喘不過氣來。

  天涼了——每年這個時候,他都要懷疑自己是否能撐過冬天。去年,他的肺功能還有正常人的52%,今年,就猛地下降至18%。

  操場邊的月季花和蔥蘭,是17年前他到木瓜村小時帶領孩子們種的?,F在,花還在,昔日輝煌的學校卻已變得如此蕭條,學生人數由300多人減到現在的17人,其中有8人還是學前班的孩子。昔日近20名老師也早轉行,或調到更好的學校——除了肖大倫。

  7年,綦江最偏遠的木瓜村小,他習慣了一個人的堅守

  “我們村又窮又偏,沒老師愿意來。要不是肖老師堅守在這里,可能有些孩子要輟學。”

  永新鎮木瓜村位于綦江縣最北端,木瓜村小是綦江最偏遠的村小。2002年鄉鎮建制調整,教委準備撤銷木瓜村小,鄉親們不同意:“撤了,孩子們上課要多走20公里。”

  木瓜村小保留下來,卻只有一、二年級和學前班。從這年起,自愿留下的肖大倫,成了學校唯一的老師。直到兩年前,中心校才請了一名當地婦女,協助他帶學前班。

  “肖老師生病了,聞到油煙味就喘不過氣,中午再也無法幫助孩子們熱午飯,只好另外找個臨時工。”中心校校長朱朝全告訴記者。

  學校條件極差,操場上一個木制籃板早已腐朽,上面千瘡百孔,磚砌的乒乓臺垮掉半邊,教室地面坑坑洼洼,窗戶上的木楞多數也已被蟲蛀爛。沒玻璃,一下大雨,雨水就會飄進教室。還好學生不多,肖大倫就將課桌集中擺在教室中間。

  今年夏天,學校的水管壞了,喝水要到一公里外的山腳下去挑。每天早上,肖大倫都會發現操場邊有兩桶清澈的泉水,直到水管修好。后來,他才知道,這是附近70歲的村民李代黎和58歲的明宗印得知他生病不能挑水后,輪流為他挑的。

  “我們村又窮又偏,沒老師愿意來。要不是肖老師堅守在這里,可能有些孩子要輟學。”木瓜村支部書記明宗一說:“全村百姓都感謝肖老師。”

  肖大倫要負責一年級9名孩子所有的課程,歷年來,他所教的班級每次考試成績,在全中心校排名都是數一數二。

  28歲的姚玉梅曾是肖大倫的學生:“1993年肖老師接我們班之前幾個月,我們幾乎每周都要換個老師,因為老師們都不愿意留在這里。”姚玉梅清晰地記得16年前,肖老師第一次走進教室時說的話:“孩子們,肖老師永遠不會離開你們,永遠不會。”

  14年,他習慣了肺積水、肺氣腫的折磨,還想挨到退休

  “醫生說,他不能再上課了,因為粉筆灰對肺有刺激,還說他一旦感冒,就會……”

  1995年6月,肖大倫病了,起因不過是場小小的感冒。因他教的班快畢業考試了,持續發燒的肖大倫沒有及時去醫治——去一次縣醫院,得花至少一天時間。

  他就這樣拖著,直到半個月后孩子們考試完畢,沒想到竟拖成肺積水、肺氣腫,從此喪失了勞動能力。

  前些年,肖大倫還不覺得嚴重,可最近10年,他明顯感到不行了,別說爬坡,就連在平路上慢慢多走幾步也累得氣喘吁吁。上課多站一會,就覺得呼吸困難,但他從不肯在講臺邊放一個凳子,實在堅持不了,就到窗邊做幾次深呼吸,再撐在講臺上給孩子們上課。

  “我不能坐,坐著講課,是對孩子們的不尊重。”肖大倫說。

  沒有一個孩子知道老師生病了。“我們都知道肖老師有這習慣,上一會課,就撐在講臺上停下吸一會氣。”6歲的學生王小靜說。

  一次,肖大倫又撐在講臺上,一個孩子將自己的板凳端上講臺,讓老師坐一會。那次,孩子們看見了肖老師的淚水。

  肖老師從沒因此請過一天假,即使上醫院,也是利用節假日。去年暑假,醫生檢查他肺功能只有正常人的52%,前不久,他病情又加重了,多說點話也會覺得接不上氣來,肺功能已降到18%。

  醫生讓他必須每天吃藥、隨時吸氧,彭小玲給丈夫準備了一個氧氣袋,可氧氣袋沒加壓,密封效果不好,充一次只能管一天。

  中心校領導也讓他休息,肖大倫也覺得是該治病了,可當他回到學??吹侥切┖⒆?,他再也無法說服自己離開他們:“班上的孩子除了肖鵬有媽媽在身邊,其他全是留守兒童,有的冬天還打著光腳板,我走了,沒老師愿意來,他們去哪里讀書?”

  本月初,新橋醫院愿免費給他治療,肖老師高興了一陣子,可條件是要隨叫隨到。肖大倫馬上決定不治了:“我的學生比我的病更重要!這病,我已經習慣了,要我離開學生,我不習慣。”

  “醫生說,他不能再上課了,因為粉筆灰對肺有刺激,還說他一旦感冒,就會引起突發性休克死亡。”14年來,妻子彭小玲什么話都說盡了,丈夫就是不肯丟下孩子安心治療。

  “家里不差你這兩三千塊錢,求你別干了,身體要緊。”彭小玲是渝中區某建筑公司主管會計,兒子也大學畢業工作了,家境一直比較殷實,但她知道,丈夫這么賣命,為的不是錢,而是有精神支柱——對教育工作的執著,對學生的愛。“我能接受和他28年兩地分居,也有精神支柱,就是我對他的愛。”

  在生命的倒計時中,肖大倫與時間賽跑著,他說,無論如何,也要挨到60歲退休再說。

  28年,他習慣了寂寞,妻子也習慣了他的“不負責任”

  “我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我拿了國家的工資,就得盡到自己的義務。”

  肖大倫一直住在學校,但在100多公里外的重慶主城區,他有一個溫馨的家。但自從結婚后,他一直和妻子過著兩地分居的生活,已整整28年。

  肖大倫是當地人,1975年起在鄰近的埡口村小當老師時,認識了來自重慶主城的知青彭小玲。二人相愛了,1981年,回城后的彭小玲和他組成了家庭。

  1982年,彭小玲給丈夫在主城聯系了一個好單位,可他拒絕了:“我離不開生我養我的土地。”

  1983年,彭小玲當施工員的父親讓女婿跟他學當施工員,肖大倫沒聽岳父的話:“我喜歡當老師。”

  1992年,彭小玲硬生生將丈夫拉進歇臺子小學,上了一節公開課,校長很滿意,決定接收他??僧斕煜挛缣畋頃r,他就瞞著妻子悄悄溜回綦江,彭小玲氣得差點暈倒。

  “主城條件是好些,工資也高很多,可主城已經有那么多好老師,不缺我一個,山村的孩子更需要我。和他們比起來,城里的孩子已很幸福,我兒子已很幸福。”

  1995年,大坪小學也邀肖大倫去,他拒絕了。

  ……

  就這樣,傻傻的肖大倫放棄了一次又一次機會,留在綦江,留在木瓜村小。

  “除了放假,我一個月才回去一次,沒盡到丈夫和父親的責任。”肖大倫低下頭,眼里有了淚水。

  兒子上小學時,被圍墻砸破頭,那時通訊不發達,彭小玲好不容易找人帶信給丈夫,可肖大倫依然等到周末才回家。“看到病床上的兒子,他哭了,可轉個背,他又走了。”彭小玲氣得大罵他沒心沒肺??擅看瘟R過之后,她又選擇了理解與支持,她早已習慣了丈夫這樣的“不負責任”。

  木瓜村小建于上世紀70年代,坐落在一個小山頭上,最近的農舍,都在山腳。放學后,破敗的校舍如同一座陰森的古堡,沒一絲生氣。

  肖大倫的寢室在樓上,穿過沒有路燈的走廊,在兩排廢棄的教室中間。一個電飯鍋,是他唯一的做飯做菜工具。

  從2002年起,住在學校的老師,就只剩他一個。白天,他是老師,放學后,學??帐幨幍?,他是孤獨的守夜人。

  因沒安裝閉路,肖大倫也就沒有電視,整個學校唯一能發聲音的,是一臺老式收音機,接收信號不好。放學后,孤獨的肖大倫就一直讓收音機開著,不敢關掉,盡管里面傳出的噪音比主持人的聲音還響。

  肖大倫記得,1992年剛到木瓜村小時,教室周圍根本沒樹,可現在,窗外茂盛的泡桐樹已比兩層樓的校舍還高。夏天,常常能看到蛇盤在樹枝上打秋千。

  夜晚最難熬,肖大倫就盡量將課留到晚上備,找點事做。實在寂寞了,就給妻子打電話,或聽著窗外的蟲叫,望著窗外的樹林發呆。

  從教34年來,肖大倫教過的學生數以千計,他們有的完成了大學學業,有的發了財,有的有了自己的孩子,但“習慣”了寂寞和病痛的肖大倫依舊在這偏遠的村小,孤獨地堅守著。

  結婚28年,一萬多個想家的日夜,肖大倫說不清自己是怎么過來的,他只說:“我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我拿了國家的工資,就得盡到自己的義務。”

 

肖老師宿舍到處堆放著藥物。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