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2日 08:04:34 來源:重慶晚報
任潔 制圖
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副司長王定華做客人民網,圍繞“如何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與網友進行了在線交流。王定華的介紹與觀點集中在這樣幾方面。
“亂收費”問題。從2006年到2010年,國家投入1600多億元用于義務教育階段免除學雜費政策。這樣一來,義務教育階段的收費項目很少,而且必須得到有關部門的批準,教育“亂收費”現象已經得到解決。
“優秀教師輪崗流動縮小學校差距”問題,王定華表示,教育部為教師的均衡加大了教師培訓的力度。同時要均衡師資水平,促進教師的流動。要讓教師能流動起來,又得從保證流動教師的收入著手,用工資上浮促進教師校際流動。
“重點班”問題。在學校內部設立重點班和非重點班的行為,都屬于違法的、不規范的辦學行為。
“外地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問題。要以“兩為主”解決,即:一、以公辦學校為主;二、以流入地政府為主。
學雜費免了 亂收費還在
網易黑龍江網友 免除學雜費不等于亂收費已解決。學雜費是免了,但還有那些什么輔導費、補課費、試卷費、提綱費、表格費,資料費、衛生費、服裝費、餐飲費、豆奶費、微機費、空調費、取暖費、班會費、停車費……還亂七八糟的。
網友“俺的江” 前不久央視剛剛曝光教育八大潛規則,其中第二條就是擇校費“被自愿”,名義上已經取消的擇校費變成了捐助費,還不是亂收費的“變種”。
羊城晚報評論 加大教育經費投入是政府的責任,而加強日常管理、優化教育資源、均衡學校發展則是教育部應盡的職責。如果堵塞不住學校管理中的黑洞,無論再多的經費投入也將會流失殆盡,而亂收費的黑手還是會伸向老百姓的口袋。
農村如何吸引城里教師
網友“偉華” 一方面,改變目前農村教師“有志者,誓進城”風潮。另一方面,鼓勵城里師資流向鄉村,特別是鼓勵年輕的大學生自覺自愿地去農村任教;讓農村教師待遇一定不能低于城市學校的教師,不然,農村的教育會像個“沒娘的孩子”。
網友“傳道授業” 到農村教師收入與城里教師持平時,農村教育自然就上來了,不過,這還是個很遙遠的夢。
網友“孩子王” 城里教師到農村去,這里有山清水秀的洗禮,有山里孩子和他們質樸的感情,來吧,為了“一個都不能少”,熱烈歡迎你們。
中國教師網茅衛東 紹興出來了一個城鄉教師收入四統一:基本工資統一;月崗位獎統一;年終獎統一;福利待遇統一。結果,不僅城里教師喜歡往農村調動,甚至“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把你調城里”還成為對農村教師的一種威脅。
能不能實行“教育券”
網友“荊楚雄風” 外地務工人員子女享受免費義務教育,但現在城里一些學校的擇校費還是在換著馬甲收,而且比較煩惱的是,現行政策規定,隨遷子女在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后,必須回原籍升學。但因各地課改程度和教材存在較大差異,在城市所學的內容與原籍教學的內容難以銜接。
網友“舊船票” 擇校費一定要取消,但現在是,名目沒有了,換成了贊助費、教育捐助金,補課費換成輔導費,還有指定購買課外輔導書、收取水電費等。
某民辦學校校長吳霓 流入地公辦學校為主是多形式的為主,不一定把農民工子女全部接入公辦學校就是完全落實了“兩為主”政策。由政府統籌和協調就讀民辦學校,并給予一定的扶持或者補貼,也是“兩為主”政策非常重要的體現。
網友“任人打扮” 我覺得可以實行美國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提出的那種教育券制度——學生憑教育券自由選擇政府所認可的學校就讀,不再受地域的限制,教育券可以沖抵全部或部分學費,學校憑收到的教育券到政府部門兌換教育經費,用于支付辦學經費。
網友“志文” “教育券”有一種紙上談兵式的理想構思,甚至可直接沖擊戶籍壁壘,但不太符合中國國情,真要推行起來,還不具備可操作性。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