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7日22:30
2009年11月16日
今天,沐川整日陰雨,即便穿著毛衣加羽絨服,人還是會突然的打個冷顫。
“五天里,你們能帶給他們什么?”這次行動的最初,我們曾對自己拋出這樣的問題。既不是長達一兩年的扎根式支教,又非“多背一公斤”式的輕松公益,支教一周,究竟是做秀更多,幻想更多,還是會意義重大?答案要在現實中尋找。
于是,在這個“凍人”的清晨,我們早早起床,踩著四川的晨雨,身背厚厚的備課材料、送給學生們的禮物、自己的手提電腦、音箱,開始尋找答案。
“凱德沐川綠色希望小學”的高校長特地為遠道而來的支教老師準備了一間舒適的教室做臨時辦公室。踏進“辦公室”的那刻,很多志愿者深吸一口氣,心情有點緊張——或者說非常緊張。
來自英特爾的Poet同學(應該叫老師了),為了抓緊備課,前一晚幾乎是熬夜沒睡過覺。第二節就要開課的冰彬,看上去就像再次面臨大考的學生,亢奮而焦躁。上課的前一秒,她還趴在桌上不斷修改教案。這樣的場景,幾乎出現在所有支教志愿者的身上。
緊張是因為非常在乎。雖然支教老師每天只要上一至兩節課,但所有的志愿者,沒課時也沒歇著,而是穿梭于一樓二樓的各間教室,聽其他“老師”上課,立即修正自己的教學方法和內容。這種投入,讓旁觀者都有點感動。
中午,志愿者和全校師生同吃食堂。大家帶上自己的碗筷(為環保,杜絕一次性),站在學生和學校老師的隊伍后面,一同分享那些只有零星葷腥、但炒得香香的大鍋菜。哈里同學還本著“爭取最后一個打飯”的目標,一再謙讓。
第一天,經過橫跨七個年級、共34堂課的實踐,暴露出的問題也不少。很多人是第一次上講臺,所以表現得不夠專業:講課聲音太輕、板書格式大大出錯、忘了與小朋友互動,或者一不留神,就把小學生當大學生來教……在總結會上,學校老師一口氣點評了許多。高校長也在最后,用婉轉的語氣提醒:那些“榮譽班主任”還沒搞清自己班級的課表,學生做眼保健操的時候不在,衛生包干也沒安排……另外,“希望大家明天開始,不要只讓小朋友覺得好玩,而是確實學到知識”。
校長的這句話,恰恰點出了我們此前的疑問,“能為他們帶來什么?”
支教首日,雖然忙碌中有小的混亂,但年輕的志愿者們還是很有自信,畢竟這只是第一天呢。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