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供稿: http://www.sdwcw.com
怎樣知道孩子有沒有學習障礙
孩子記憶力失常、很難保持安靜、書寫錯字連篇……這些行為統稱為學習障礙(簡稱學障),怎么看待這樣的學生,一直以來說法不一。
臺灣對這些特殊孩子的關注起步早,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孟瑛如,是目前研究學障孩子的權威學者,她給論壇帶來了最新的研究信息。
學習障礙的訊號
家長和老師要關注孩子以下幾種表現,很可能是學障反應:
孩子無法很快認字,書寫困難,容易混淆字符,書寫顛倒,數學運算吃力。
有的孩子視力沒問題,但閱讀時,經常揉眼睛或斜視。
對聲音沒多少反應,看電視喜歡把音量加大,說話時聲音不是很大就是很小。
孩子讀書很容易被噪聲干擾,做作業速度慢,過度警覺,容易發怒。
拿到一本書,喜歡看書的頁碼,卻忽略閱讀課文,不能注重重要的部分,反而過分注重細節。
記憶力差,總是忘記哪些作業該做,或者總是忘記東西放在哪里。
經常在熟悉的環境迷路,時常遲到。
面對新環境時常感到不安和激動,喜歡維持老的狀態,不喜歡變動。 zhgax.com
有關學障的7個解釋
調查顯示,有學障的人占人口總數的3%—5%,男女比例則為4∶1。
具體到有學障的孩子,他們不是因為笨或懶惰而導致學習困難,是因為腦神經結構和功能的不同,使他們跟一般人的學習方式不同,必須使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在特別教育情況下,他們很有可能是天才。
有學障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樣聰明,他們只是某一部分的認知有缺陷。
學習障礙并不是因為自閉癥或聽力、視力、人格上的缺陷所造成。
沒有兩個有學障的學生表現出的問題一模一樣,差異性很大。
如果得到適當的幫助或者發揮潛能,有學障的孩子也能獲得成功,愛因斯坦、丘吉爾、李光耀、洛克菲勒、湯姆·克魯斯都曾經是學障者。
學障是終身的障礙,目前無法通過某種療法而痊愈,但是接受特殊教育,并有良好環境的配合,孩子的潛能照樣可以得到開發。
多動癥孩子不會在懲罰中得到教訓
孟瑛如說,學障孩子必須要有不一樣的教育方式,比如多動癥的孩子,他們的快樂是挑戰權威,他們不會在懲罰中得到教訓。
比如孩子不想午睡,家長或老師不要跟他爭辯,可換一種規則應對———“可以不睡覺,那你趴在桌上,不許睜眼睛。”孩子自己會做出選擇。
學數學有障礙的孩子,常規教法一定行不通,有的需要圖文形式,孩子才能領會。
讀寫困難,用“報讀式”的方法,家長或老師報一個字,點出字在哪里,讓孩子跟著認。
記憶力弱的孩子,需要進行記憶策略的訓練,比如諧音法等。
需要創設良好的環境,比如臺灣有無障礙考試,這些孩子中高考能夠加25%的分數,受法律保護,如果孩子考試閱讀困難,就有人讀給他聽,孩子不會寫字,允許他用電腦。孩子是左撇子,不要試圖去改變他,他們的成長需要自己的方式,外界不要阻斷。
文章來源:http://www.sdwcw.com 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