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1
專家認為偏題怪題并不能反映出一個人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建議國家有針對性地進行招考
今年的國考終于結束了。一些怪異的考題卻成了網友們的最大談資。
河南財經學院教授史璞認為偏題怪題并不能反映出一個人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建議國家應該像很多私營企業一樣,有針對性地進行招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就設置什么樣的崗位,以防出現更多啥都會、啥都不會的“萬金油”型“人才”。
-商報記者 李雅靜
【“國考”后傳】
最高、最低、最大湖撂倒考生一片
今年的國考,考生們普遍反映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難度較大,甚至有媒體稱是近年來出題難度最大的一次。總體題量140道題雖然沒有發生變化,但是考題做起來卻更費工夫。
“那些數字填空和圖形題,都讓我快暈了!”已參加過一次國考的王先生說,因為時間緊迫、題目難做,不少人考試結束了題還沒有答完。也有人看到難的就繞過去,隨便蒙個答案湊數。
常識判斷部分,其知識覆蓋面之廣更為近5年來之最。其中,引發大家討論最多的,要屬湖泊問題和武器問題。
湖泊一題是這樣說的:關于我國的湖泊,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海拔最低的湖在四川
B.海拔最高的湖在新疆
C.最大的淡水湖在江西
D.最大的咸水湖在西藏
武器一題的題目為:下列關于武器裝備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核潛艇裝備的主要是核武器
B.“殲十”戰斗機是國產飛機
C.弩是中國最早發明的
D.AK-47是前蘇聯研制的一種自動步槍
女大學生王欣說,看到這兩道題當時我就蒙了。“一個是地理問題,一個關于武器,我全不熟悉啊,什么AK-47,我連聽都沒聽過。真不知道,這跟公務員的素質有何聯系?考得僅僅是知識而已。”“還放到常識類里頭,估計這樣的常識10個人8個都不知道。”
常識判斷類怪題不止一兩個
翻看今年的國考題目,記者發現,怪的還真不是一兩個。商報特別遴選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大家一塊來看看。
常識題:
124.一艘油輪自科威特港駛往大連,其最短航線為:( )
A.波斯灣→紅海→馬六甲海峽→南海→黃海→東海
B.波斯灣→阿拉伯海→馬六甲海峽→南海→東海→黃海
C.紅海→阿拉伯海→孟加拉灣→南海→東海→黃海
D.紅海→孟加拉灣→馬六甲海峽→南海→黃海→東海
127.下列關于現代科技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高溫超導體是指其超導臨界溫度在攝氏零度以上
B.納米材料是指結構單元的尺度達到納米級而原有性能保持不變的材料
C.雜交水稻是通過基因重組改變水稻的基因來提高產量的
D.轉基因食品是指轉移動植物的基因并加以改變,制造出具備新特征的食品
135.下列有關生活常識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空調工作的時候有水流出而冰箱沒有,由此可判斷常見的家用空調和電冰箱的制冷原理不同
B.雞蛋帶殼在微波爐中加熱比較好,這樣受熱更快更均勻
C.液晶電視機與等離子電視機的成像原理相同
D.使用無磷洗衣粉是因為磷易造成環境水體富營養化,破壞水質
【歷年真題】
2008年考題:
99.我國對法律溯及力問題,實行的原則是:(D)
A.法在任何情況下均溯及既往
B.法在任何情況下均不溯及既往
C.法在一般情況下均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D.法在一般情況下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2006年考題:
101.熊在地球上分布極為廣泛,但是南極是沒有熊的。其原因是( C )。
A. 在熊這個物種出現之前,南極洲就與其他大陸板塊脫離
B. 南極洲的氣候條件極為惡劣,熊不能適應,無法生存
C. 南極洲生物構成不能為熊提供足夠的食物,因而熊無法生存
D. 南極洲曾發生過重大的地質變化,造成南極洲熊的滅絕
2004年考題:
44. 父親把所有財物平均分成若干份后全部分給兒子們,其規則是長子拿一份財物和剩下的十分之一,次子拿兩份財物和剩下的十分之一,三兒子拿三份財物和剩下的十分之一,以此類推,結果所有兒子拿到的財物都一樣多,請問父親一共有幾個兒子? (C)
A. 6 B. 8 C. 9 D. 10
- 網友發言
國考考題像IQ測試 思考題卻不給思考時間
因考題太偏,不少考生也在網上議論紛紛。
黑龍江一網友說,題真的很變態,都是必須思考的題卻不給思考的時間!還不如直接猜。真不知道考試的意圖是什么?
廣東的一位網友表示,干嗎不考業務素質?比如招個網絡管理員就考網絡知識,招個文員或者其他就考文秘知識,非得弄一大堆IQ題,腦筋急轉彎題?
強國論壇網友井月之心人說,考公務員的熱潮,已經持續了好幾年,但是,一些報考公務員的大學生,看重的僅是公務員的“硬身份”、“鐵飯碗”,卻對公務員的職業性質、職業精神缺乏了解,在準備公務員考試的過程中,也是死記硬背多、融會理解少。而公務員考試,也是把考試當“門檻”,沒有看到其是讓未來的公務員認識職業性質、培養職業精神的“階梯”。
- 教授觀點
“淡水湖”之類題目有何意義?
建議國家根據崗位設置招考人才
河南財經學院教授史璞說,考試一結束,就聽到不少學生抱怨題沒做完。“像‘淡水湖’這類考題,究竟有什么意義?它能測出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和創造能力嗎?如果是搞地理或者水利的,以后還能用上,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它是沒用的!”
史璞說,不少大學生報考公務員,看上的僅僅就是“金飯碗”。認為公務員工作穩定、社會地位高、灰色收入多,也不見得就是那么回事。“這么多人報考公務員,非常不正常。咱們招考標準到底是什么,我到現在也沒搞明白!”
“是否需要根據不同的崗位設置來招考?筆試、面試的比例又分別占多大?為什么有些人筆試成績很好,面試卻被刷掉了。這個面試的彈性有多大,應該怎么掌控……這里面的問題太多了。”
史璞認為,通過現行考試體制招考公務員,極有可能出現很多“萬金油”式的“人才”。看起來啥都行,其實啥都不行。還是建議國家要像很多私營企業一樣,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就設置什么樣的崗位,然后有針對性地招考。
- 八方點評
國考之熱體現出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
建議設立公務員退出機制
10月24日,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報道了今年公務員報名中的冷熱不均現象。央視特約評論員楊禹隨即發表評論指出,目前的公務員報考熱中充滿了淺層次的實用主義擇業傾向,凸顯出我國社會保障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等多項改革仍急需進一步深入推進。
中新網的評論則認為,國考“高燒不退”的一大動因是公務員職業成為名符其實、令人稱羨的“金飯碗”,而“能進不能出,能上不能下”,更是這一職業高穩定性與低風險性的一大特征。如果公務員的退出也像考進這樣熱鬧起來,那么,可能將逐步改變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國考奇觀”。
來源:華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