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03日 13:19:59 來源:工人日報
沒有不行 只有不同 漫畫作者 李法明
據11月30日《人民日報》報道,山東義務教育條例規定學校不得開除“壞學生” 。山東省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日前審議《山東省義務教育條例(草案修改稿)》規定:對違反學校管理制度的學生,學校不得開除或者責令其轉學、退學,否則給予通報批評,責令改正。
法律條例終于為“壞學生”撐腰說話了,這是繼浙江等地“不允許開除學生”之后的又一個“不許開除”的教育規定,非常難得,值得嘉許。
現在教育的“嫌貧愛富”情緒幾乎達到了瘋狂程度,只要學生成績好,重點高中可以免除學費,一些重點大學甚至對狀元考生進行高額的經濟獎勵等等。無論是評價制度、教育觀念、社會文化,將“好學生”奉為上賓,進行不遺余力的挖掘。與之相反的是,那些成績不夠好,性情頑劣的“搗蛋”孩子,多會被學校以這樣那樣的理由邊緣化,甚至“清理出去”。因為“壞學生”總會影響班風學風和升學率。在基礎教育階段,在潛能還未能得到充分張揚和擴展的時候,他們就被清理出了“培養池”。學校和家長用一種急功近利、過于短視的觀念對待這些所謂的“壞學生”,令人遺憾。
有句教育諺語說得好:“淘氣的女孩是巧的,搗蛋的男孩是好的”。這些“壞學生”只是暫時的“搗蛋者”,而絕對不是不可救藥者;只是精神迷路者,而絕非頑固不化者;只是性情過于調皮,而絕非本質惡劣。
想到了某些弱校對“壞學生”的積極態度,因為生源緊張,沒有尖子生,他們倒成了教育規律的忠實信仰者,“讓每個孩子進步,對每個孩子負責”,為差生轉化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而這些所謂的差生經過將近三年的初中生活的磨練摔打,竟然也考上了重點高中。可見,對于“壞學生”,不是教不出成效,而是更需要默默無聞的教育投入和關愛。
在今年的全國主體教育理論與實驗研討會上,500余教育專家和老師呼吁,“把學生當人看”。所以,山東省禁止開除“壞學生”,不僅僅是對傳統教育觀念的顛覆,對孩子人格的真正尊重,更是對“壞學生”發自內心的坦誠保護和制度關心。這些學生的確有很多壞毛病,但這不正是最好的教育轉化機會嗎?不正是驗證教育魅力和能力最寬闊的舞臺嗎?如果所有的孩子都非常優秀,教師的苦口婆心和循循善誘就沒有了施展機會。對“壞學生”的態度如何,才是教育品質的最好證明。
法律就應該理直氣壯地保護“壞學生”:教育行政部門擔當起更多教育監管和引導責任,教師和學校積極為“問題學生”的轉化不遺余力,打破俗套、跳出常規、顛覆傳統、標新立異,將“壞孩子”也當做“教育富礦”,充分引導、賞識和鼓舞喚醒。說不定我們的“壞學生”也能轉化為大師級人物,誰說沒有這個可能呢?(雷泓霈)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