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07日09:36 浙江在線
課堂45分鐘,每分鐘都很寶貴,不少老師都在想方設法地用足這每一分鐘,爭取能夠多講一些多教一些,期望這樣學生就能夠多學一些。 而朝暉中學卻“反其道而行之”!從這學期開始,學校在初一年級試行了一次“課堂變革”:規定課堂45分鐘內,老師講課部分只能占前30分鐘,后10分鐘要留給學生做作業,最后5分鐘進行作業講評。半個多學期下來,老師和學生反響都挺好:課堂做作業,有問題當場解決,效率高了,課后負擔也輕了。 時間短了,效率反而提高了 從45分鐘縮短為30分鐘,教學任務能完成嗎?教學進度能趕上嗎?半個多學期下來,對這一疑問初一年級的幾位老師回答得很干脆:能!“時間短了沒關系,關鍵是把效率提高,有部分內容可以進行濃縮概要,有部分放到作業中去體現,有部分幾個章節可以進行整合。”數學老師馬士榮說。 盡管這樣的改變,老師得投入很大的精力,光是備課就得重新花一番功夫。但幾個星期下來,老師體會出來了,再辛苦都值得。“原先一堂課講完,問學生懂了嗎,他們都點點頭,但課后作業一交上來,其實沒懂。而現在把作業放進課堂,通過當場練習,不懂的問題當場解決,一堂課下來,學生是真正懂了。”教科學的張海慧老師深有感觸。 張老師說,學生在做作業的10分鐘時間,她就在旁“觀察”他們做作業:哪道題錯誤率,哪道題花的時間長,哪些學生已輕松過關,哪些學生還得點撥點撥。為此在5分鐘講評作業時,她就會針對這些問題一一“對癥下藥”。 “有時候我們去聽課,45分鐘聽下來,我們大人也會覺得很累,更何況是學生,到后面10來分鐘注意力不集中,課堂效果其實就很差了。而變換一種形式,插入做作業這個環節,讓學生張弛有度,收獲更大。”許多老師感受很深。據了解,目前這項“課堂變革”在初一年級五個班中試行,今后將在全校逐步進行推廣。 講的少了,做的作業更多了 把作業從課外搬到課內,可不是簡單的一“搬”而已:作業不是以往的“老”作業,而是全新設計的新作業。朝暉中學用一年多時間以教研組為單位開發了一批“新概念作業”,課堂作業是其中的一部分,另外還有課前作業和課后作業。目前數學和科學學科已經設計完成。每堂課的課內作業主要為基礎、鞏固、拓展三個層次的作業,逐步遞進。 這一改動到底怎么樣?最有發言權的當然是學生。“如果這些作業讓我回家或自修課上做,可能要花上一個小時時間,在課堂上做效率高。”“做錯的題目,老師馬上講解掉,把我們的疑問在課堂上就解決了,不會留到課后。”“用作業當場進行檢測,讓我知道一堂課下來,哪些地方我聽進去了,哪些地方沒聽全,下一堂課我就會注意了。”初一年級的一些學生在接受采訪時說。 課堂精煉了,課后內容豐富了 課堂用來做作業,那課后空出來的時間干什么?“做好玩的事情。”學生們得意地說。在老師設計的新概念作業本中,專門準備了課后作業。但這部分,不是重復操練的枯燥題目,更像是一些探究性的小活動,尤其是周末的作業更明顯。“經常會有一些家庭小實驗,讓學生在實踐中應用知識發展能力,學生做起來輕松好玩,但對他們能力的培養很有好處。”學校教學處主任夏老師介紹說。 相關新聞 天津:每堂課授課不超過20分鐘 據天津日報報道:該市河西區制定《小學高效課堂教學標準實施細則》,規定:“每堂課教師授課時間不超過20分鐘,學生課堂練習時間不少于15分鐘。”一位校長說,這個規定要求老師“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和具體情況對教學環節和教學時間進行合理安排,體現精講多練。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課上就可以‘消化’所學知識,做到當堂學、當堂會。” 放學回家后各學科大量的作業也是困擾小學生的問題。為了讓小學生從作業中找到興趣、體驗樂趣,河西區要求每位教師設計作業時,使學生從機械性、重復性作業中解脫出來。此外,教師還要創新多種形式,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內容、形式,包括作業量等。目前,在河西區小學課堂上,以贊賞、幫助和引導學生為前提的啟發式教學越來越多;而在老師的指導下,實踐型作業,觀察型作業、調查研究型作業、動手操作型作業已經逐步取代傳統習題類作業,成為小學生課后作業的主體。 義烏:大力倡導“半小時課堂”教學模式 據浙中新報報道:本學期,義烏教育部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小學課堂教學改革構建輕負高效課堂的意見》,以文件的形式大力倡導讓學生學會學習的“半小時課堂”教學模式。 “我們在聽課調研中發現,課堂教學環節松散、教學內容隨意、教學語言不簡練,教學重點不突出,是導致很多老師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要在短期內提高所有教師的教學水平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們想通過壓縮教師的教學時間,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義烏市教育研修院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半小時課堂”中“半小時”是一個虛指的概念,既是一種教學模式,也是一種教學策略,更是一種教學理念。一位小學校長說,“半小時課堂”的理念與問導式教學理念在推行有效課堂方面是相吻合的,兩者都是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把課堂學習的時間更多地還給學生,通過學習習慣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來源: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