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8 07:28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周逸梅 張靈
漫天下/供圖 上周末,北大校長推薦學生的公示期結束,熱議了一個多月的校長推薦制學生名單終于塵埃落定。 北大的校長實名推薦制度,是一種自主招生的改革試點,但它并不是最早的先行者,更不是這條道路上的獨行者。4年前,上海交大就已經在自主招生的“預錄取”中采用了學校推薦的“直推生”制度,而上海大學也早一年實行了校長推薦。繼北大之后,同濟大學也宣布在2010年自主招生中推行“直薦生”政策。雖然有著不同的名字,但是卻有類似的操作方式。 ■對話專家 校長推薦局限學生選擇權 熊丙奇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記者:為什么上海進行了多年類似的推薦制度,而遭受大范圍關注和社會責罵的反而是北大? 熊丙奇:因為上海之前的直推政策,是一項以中學為主體進行的推薦政策。而北大的校長實名推薦,讓校長個人成為責任主體,于是社會就會關注到校長個人在其中到底有多大作用、校長本身的聲譽等。 而實際上,在社會大規模關注下,北大的校長實名推薦,也并不是校長一個人說了算,基本上也是全校的一個推薦行為。另外,上海多年都是在上海本地試點推行,北大第一年試點就在全國13個地區進行,所以引起的反應比較大,涉及很多關于教育公平等方面的爭論。 記者:社會上有一種聲音,很擔心推薦制會破壞了教育的公平性,滋生腐敗。從上海幾年的試點來看,有沒有類似的事情? 熊丙奇:在之前復旦、交大的直推制實行中,大多數的中學校長還是有很明確的排名標準,比如成績權重、競賽權重等,再加上有公示監督,公眾的質疑比較少。 記者:從這個制度實行的效果來看,為什么還是招收不到“偏才”? 熊丙奇:現在的高中都要先經過中考,能考到重點高中的,本身學習能力都有保證。其中本來就缺乏個性發展的學生,不管招生制度怎么變,基礎教育的體系并沒有變,所以缺乏新的土壤,沒有“偏才”又怎么能招到“偏才”? 記者:從政策上來看,上海的優惠幅度更高,甚至可以突破高考一本線的限制,是不是意味上海的制度更先進,對高考制度的突破更多? 熊丙奇:其實這些制度不管優惠有多少,并沒有哪種比哪種更科學、更先進之說。更好的政策是應該讓考生有更多的選擇權,而這些政策往往都限定考生只能報考該校,局限了考生的選擇權,這反而讓很多優秀的學生感到為難。所以,對學生來說,這樣的政策并不是改革。制度本身也沒有撼動高考的唯一性。 記者:校長推薦自從推出后,一直被社會輿論質疑,為什么還有那么多學校前赴后繼要實行? 熊丙奇:很明顯,是為了生源搶奪,也就是“掐尖”。為了贏取招生勝利,把競爭提前到自主招生階段,通過制度的“排他性”,提前預定了優秀生源。由于國內高校具有壟斷好處,所以讓高校自發改革,重新分配權利,給學生更多選擇權,是很難的。 記者:校長推薦制度具備推廣可能嗎? 熊丙奇:我認為總體來說,這樣的政策是不會長久的,而且局限的選擇權,只能在一流大學可能實行。 記者:如果這是個失敗的改革,那改革的關鍵應該在什么地方? 熊丙奇:把改革動力放在高校上是不現實的,而中學為了保證升學率,也不會拒絕這樣的政策。還是需要改變現有的高考政策,建立并引入令人信服的綜合評價體系。 上海大學 ★開始實行時間:2009年 ★名額:100名左右,推薦 學校為25所 ★面向地區:上海 免除筆試和面試 操作辦法:校長推薦學生照單全收 上海大學公布的自主招生政策最為“純粹”,完全信賴中學校長,只要中學校長推薦的學生照單全收,而且沒有文化考試,也沒有面試,只進行面談,面談結果不影響學生的最終錄取。只要最后高考成績達到一本線要求就可以“照單全收”。 和其他院校政策的“排他性”相比,上大還給報考者提供更多優惠政策:無論在平行志愿的“A”還是“B”項填報上海大學,只要高考成績達到上海市第一批本科錄取資格線,學校就按考生志愿直接錄取。校方表示,這樣既給了考生一次填報其他高校的機會,又讓考生有機會享受上大按志愿直接錄取的優惠政策。 實行效果:秋季自主招生錄取24人 上海大學是全國高校中率先啟動由中學校長推薦、學生免試的自主招生改革的學校。今年3月,作為首批獲準自主招生的地方“211工程”高校,上海大學在上海的25所中學預招收100名學生。由于除了校長推薦,還有成績達到一本線才能錄取的要求,最終在今年秋季通過自主招生錄取了24人。本報記者周逸梅 復旦、上海交大 ★開始實行時間: 上海交大(2006年)復旦大學(2008年) ★名額:復旦300名 上海交大100多名 ★面向地區:上海 可突破一本線 操作辦法:獲得直薦資格學生可直接進入面試 作為兩校自主招生“預錄取”政策的一部分,獲得中學直薦資格的學生免去自主招生筆試直接面試。在面試階段,這些同學將和其他通過自主招生筆試的同學一起爭取500名左右的最后“預錄取”資格。即使沒有被“預錄取”,還可能獲得普通自主招生的資格。 優惠幅度:只需達到上海一本分數線即可錄取 一旦獲得“預錄取”資格,只需達到上海的一本分數線就可以錄取。即使沒有達到一本錄取線,學校也將再對這些沒到線的同學進行集體面試破格錄取。 實行效果:直推生質量過硬高中操作比較規范 根據統計,預錄取學生的實際考分比其他集中錄取考生的考分還要高,每年破格降到一本線下錄取的學生只在個位數。可見大部分被中學推薦的學生都是本身成績優秀學生,少見“偏才”。 上海交大招辦主任陶正蘇說,直推政策實行幾年來效果很好,直推生的質量過硬,各個高中的操作也比較規范,還沒有發現中學有作弊的情況,在上海地區可以繼續推行。本報記者周逸梅 同濟大學 ★開始實行時間:2010年 ★名額:“一本”招生數5% ★面向地區:上海 上一本線就投檔 操作辦法:80所示范性實驗中學校長可直薦滬上80所示范性實驗中學的校長,可直接向同濟大學推薦學習成績優異、或在市級以上各類競賽獲獎或在科技創新等其他方面有突出特長和潛能的優秀應屆高中畢業生;直薦生名單將首先在所在中學進行公示,隨后由同濟大學專家對直薦生材料進行審核,并組織專家前往中學與學生面談,然后將合格名單在同濟大學進行公示;最終被確定為自主招生對象的這部分考生,在第一批本科批次以平行志愿A位置報考同濟大學前提下,投檔成績達到上海市第一批本科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即可投檔同濟大學。
來源:新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