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西部網 時間:2009-12-10 09:29:27
12月9日南方日報報道得知,湖南湘潭湘鄉(xiāng)市私立育才中學發(fā)生一起傷亡慘重的校園踩踏事件,一名學生在下樓梯的過程中跌倒,驟然引發(fā)擁擠踩踏。已造成8人死亡、26人受傷,另有8人在醫(yī)院留觀。
耐人尋味的是,新聞標題卻是《湖南校園踩踏事故發(fā)生前曾有學生淘氣搗蛋》。言下之意,這起校園踩踏事件的責任,是因為學生的惡作劇造成的。
如果說它的直接原因,可以這樣去定性。但是,公眾從校園屢屢發(fā)生踩踏死傷中,希望找到它的終極原因:他們到底是被什么踩死的?
在原教育部發(fā)言人王旭明12月9日的一篇“學生踩踏學校有責”的博文中,我看到別樣的問答式跟貼:有人問:“孩子們,被什么踏死的?”同學答:“是被晚自習踏死的。準確地說應是被分數踏死的,被學校的升學率踏死的,被某些人的利益踏死的,更是被當代的教育體制踏死的!”
本人傾向的答案是:“被分數踩死的”!無論是公辦還是私立學校,為了吸引高質量生源,總是把學校高分狀元的升學率作為命根子。因為,當代的教育體制就是“以分取人”,就是依照升學率論英雄,就是參照升學率去考核、評定學校和老師優(yōu)劣,并與工資待遇直接掛鉤。
為了“以分取人”的升學率,學校把學生、家長把子女當成取得分數的機器。學校每天無限制地延長學習、自休時間,回到家里家長又是加碼布置作業(yè),參加五花八門的興趣班、補習家教班。
比起老一輩人,這一代學生的物質生活是提高了,成為家中的“小皇帝”,有求必應。但是,一旦進入學校讀書,就成了分數的奴隸,他們承擔了超過年齡許可的巨大精神壓力,他們沒有一點快樂。于是,就出現了湖南校園下了晚自休,用淘氣的方法聊以取樂,他們也沒有想到會釀成如此8死、26傷的慘劇。
早先讀到湖南這則新聞時,究其原因,我想了很久。想到學校只有一個保安要增加,想到晚自休沒有老師跟班要加強管理,想到樓梯燈太暗要照亮樓梯。網易網友的跟貼使我眼前一亮,校園踩踏慘劇的罪魁是應試教育,他們是被現有的應試教育踩死的。
作為這起事件,需要處罰教育局、學校、班級相關責任人。但是,更應該反思的是現有的應試教育的制度。這項制度一天不改革,校園慘劇就一天不會絕跡。
按照有立有破的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似乎并沒有想出什么好辦法,改革“以分取人”,并沒有出現破冰之舉。關鍵是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還沒有一個細化的可以衡量的可操作方法。如果,北大的“校長實名推薦制”排除搶優(yōu)質生源的目的,是否可以作為一種方式。從這個角度上,應該鼓勵大家去想、去試、去創(chuàng),那怕不完善也不要緊。
早一天破除“以分取人”的現有應試教育制度,孩子們就早一天得到應該屬于他們享受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