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07日21:48 來源:人民網
山路彎彎,果樹飄香。
今年教師節前夕,在青島平度市最偏僻的山區小學--祝溝鎮沙埠小學里教了28年書的丁萬壽老師有了人生中最甜美的收獲。
從這山路出發,他一路走上了北京人民大會堂領獎臺,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他被授予"全國模范教師"和"全國德育先進工作者"兩項崇高榮譽。
像一盞燈,似一支燭,從做代課老師的那天起,他給大山的孩子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
28年來,無論經歷多少困難挫折,他都沒有后悔過自己的選擇,都時刻不忘給自己不斷充電,不忘改進教學教育方法,不忘以德育人。他說:"為了孩子們走出愚昧,走出大山,我必須把這份事業干好不可。"
"金錢是很重要,但是對于我來說,山里的孩子們更重要,教育是我終生的選擇,我無怨后悔"。
1962年,丁萬壽出生在平度城區東北方向一座叫敖萊山下的不足百戶的水磨澗村里。村子所屬的祝溝鎮,是著名的抗日根據地和革命老區,平度市第一次黨代會就是在這里召開。
紅色的土壤孕育了革命的種子。從小聽著英雄故事長大的丁萬壽,血液里流淌著一種為國家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理想,而身為老黨員和村支書的父親,在他的人生之路的選擇上,也起到了積極的引導和推動作用。
在父親的鼓勵和支持下,1981年,19歲的丁萬壽高中畢業后,懷著當一名好老師的愿望,踏上了三尺講臺。在28年的教學生涯中,他教遍了除英語以外小學的全部課程。從代課教師、民辦教師,到公辦教師,再到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黨員教師,丁萬壽在平凡的教師崗位上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年華。
面對著經濟快速發展的各種誘惑,他從沒有動搖過、放棄過。
1983年,當時在縣運輸公司當保衛科長的叔叔就勸他學開車,或在運輸公司工作,或從事個體經營。當時他每月工資才45元,但想到那些天真活潑渴求知識的的孩子,還是拒絕了叔叔的好意,毅然決然地回到了孩子們中間。
1993年在平度做礦山機械生意的同學找到他,讓他棄教經商,并且承諾,每年至少能掙3萬元。而當時他還是民辦教師,月工資也只有300元,但他卻對同學說:"金錢是很重要,但是對于我來說,山里的孩子們更重要,教育是我終生的選擇,我無怨后悔"。
丁萬壽的家屬在農村,家中的父母都是八十高齡,父親常年病臥在床,哥嫂在外地工作,妻子患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癥,家中的家務活、農活全壓在他一個人身上,他總是把私活安排在星期天節假日,遇到農忙的時候就找親戚朋友幫忙,或者雇人干。甚至因為無暇顧及,他不得不把自家果園低價轉讓,這讓他每年至少損失兩三萬。一些不好耕作的責任田,他干脆栽上了速生楊,從不因為私活耽誤工作。
2008年夏天,父親在平度住院,當時正值校舍危房改造的關鍵時期,為了不耽誤工作,那段日子,他晚上在醫院陪床,白天趕回學校,忙得焦頭爛額。
今年5月,因腰椎間盤突出癥臥床兩年的妻子,身體剛剛好轉又查出子宮肌瘤,醫生建議立即手術,但他實在太忙了,騰不出時間照顧妻子,只好把手術時間一拖再拖,一直拖到放了暑假。無悔的工作著是極其快樂的,也是無比甘甜的。多年來,他的工作得到了孩子及家長的贊許,也得到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先后被評為"平度市優秀教師"、"青島市優秀教師"和"山東省優秀教師"等多項榮譽。
"來,咱們一塊兒比比看,誰先記住這個知識點"
教育是需要智慧的。別人有抽煙、喝酒的嗜好,丁萬壽卻一概不好,一有時間就和同事們討論研究教育教學的方法,并用節省下來的錢堅持訂閱《人民教育》、《教育研究》、《中小學教學管理》等報刊雜志,每一本報刊雜志,他都認真研究,邊閱讀、邊思考,積累的讀書筆記達40多萬字?,F代教育理念和先進教育經驗使他開闊了視野,更新了教育觀念,教學藝術不斷提高。
28年來,他為了彌補自己知識上的不足,先后通過函授、自學取得了中師、??坪捅究茖W歷,為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插上了奮飛的翅膀。
課堂上,他大膽借鑒運用創新理論成果,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嘗試教育、求異思維等教學方法使學生們獲益匪淺,老師、學生們都喜歡聽他的課。他想法設法把課上得精彩紛呈,寓教于樂,并對枯燥的知識進行巧妙提煉、形象總結,例如,在教授"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小動物"這一部分知識時,他把"細菌"、"藻類"、"原生蟲"、"放線菌"、"真菌"等歸納為"洗(細菌)澡(藻類)、愿(原生蟲)放(放線菌)針(真菌)",叫孩子利用諧音聯想到,"洗澡愿意帶著針--釣魚",枯燥的知識頓時趣味叢生,令孩子們興趣盎然。他經常讓孩子們做小老師,常說:"來,咱們一塊兒比比看,誰先記住這個知識點?"讓學生們考自己,給他提問?;钴S的課堂氣氛,讓他的課妙趣叢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幾年來,在丁萬壽的激勵的輔導下,全校有180多名學生在平度市以上學科知識競賽中獲獎。經他培養指導的學生王建政被輸送到青島體校, 2008年北京奧運會參加了拳擊比賽項目。回憶當年,丁萬壽說,王建政一入學時他就發現這孩子身體健壯,手臂也長,跟同齡人比賽扔石子,他也扔得特別遠。具有敏銳眼光的丁萬壽,覺得這個孩子是體育方面的可塑之才,于是有意加強培養,帶他一起打籃球,練田徑,并針對他的優勢,手把手教他擲標槍。后來,王建政被選撥進入山東省拳擊隊,一舉奪得全國拳擊錦標賽75公斤級冠軍,并成為山東省拳擊隊建立以來,首位獲得代表國家隊參加世錦賽的選手。至今王建政都念念不忘恩師,經常抽空回來看望。
"愛心和耐心是開啟學生心扉的鑰匙"
丁萬壽曾經接手過一個畢業班,紀律渙散,集體觀念差,學習風氣淡薄,學生處處以自我為中心,各項考評成績都是倒數第一。
一次他去上課,發現教室里衛生很差,他馬上拿起笤帚,號召同學們一起將衛生完全徹底的清理了一遍,接著和同學們一起展開了一場"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專題討論,耐心地引導同學們關心集體,熱愛公益,同學們在老師的啟發下都覺得自己錯了。
借此機會,他讓同學們以"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為主題來給老師寫一封信,談談自己的感受和今后打算。他利用校內、班級的每一次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培養同學們的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要求每一位同學都為集體爭光,不為集體摸黑,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漸漸的,班級的衛生整潔了,自行車擺放整齊了,紀律好轉了,學風濃厚了,墻上的獎狀也多了。
率先垂范,身體力行,時時出處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感召學習、影響學生。每天早上,丁萬壽總是第一個踏進校園,和同學們一起清理班級的衛生;晚上,他總是最后一個離校,班級的門窗關好了沒有,學校的物品有沒有落在校院里。他常說:"愛心和耐心是開啟學生心扉的鑰匙"。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為了更準確地讀懂身邊朝氣蓬勃、 有思想、有感情、有個性的孩子,他在給予他們無限的愛心、耐心及有如針般的細心之外,更是經常借閱如于永正、魏書生等教育界的名家名著,并嘗試寫下閱讀后的心得、體會,以此來不斷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所以,他每接到一個新的畢業班的第一天,都會學于永正在學生而前"露一手",為贏得崇拜增加砝碼;當學生進步時他會"豎起大拇指";當學生犯了錯誤,他會"蹲下來看學生" ……這些活學活用的方法收到了預期的效果,促進了學生身心與智力的全面發展。功夫不負有心人。多年來所擔任的畢業班的教學成績和班風班貌一直得到領導的肯定,多次榮獲"優秀班集體"。
"教師就是為學生發展負責,為家長服務的"
沙埠小學地處偏遠,離鎮駐地10多公里,群眾經濟條件相對較差,很多孩子家庭貧困。但28年來,他所任教的沙埠小學沒有一名學生因貧困而輟學。
修曉鳳同學父母離異后,父親整年流浪在外,她和伯父伯母一起生活。特殊的家庭環境使她性格內向,孤癖,到十一歲才上學。站在一年級小同學們隊伍里真有點"鶴立雞群"的感覺,同學們都嘲笑她,上課的時候她連基本的拼音都不會讀,更不用說寫了,上了兩天學就要退學不念了。丁萬壽來到她的家里說服動員她回到了學校,并特意教育同學們和她做朋友,安排同學和她一起玩。上課的時候,他總是用親切的眼光的關注她,課后耐心的輔導,課堂上特意照顧她,多給她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她樹立自信心。
漸漸地她變得活潑了,性格開朗了,學習成績漸漸上升,達到了班級的中游。期間,因為家庭經濟困難,修曉鳳的伯父曾多少次不讓曉風上學,丁萬壽每次都上門做工作,主動承擔她上學費用,使小曉風重返校園,完成了學業。解曉紅是他結對幫扶的又一名貧困生。父母離婚后,曉紅跟姥爺姥姥生活,幾次因家貧幾欲輟學,丁萬壽多次去她家家訪,給她買衣服、學習用品,幫助解決生活上的困難。
28年來,他堅持和同事們一起走進學生家中,和家長、學生談心交流,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專門建立貧困生檔案,對貧困學生實行師生結對幫扶。他先后幫扶貧困學生30余人,資助款項3000余元。他還把家長學校作為家校聯系、家長素質提高工程的重要途徑,每學年舉行4次家長培訓班,親自為家長進行教子知識講座,有效的提高了家長的家教水平,密切了家校之間的聯系,凝聚了教育合力。每年暑假來臨前,他都要頂著炎炎烈日,騎摩托車穿梭于學校周圍十幾個村莊,調查、詢問、查看不安全隱患,隨記隨畫?;匦:螅麑⒄{查結果繪制成"險點分布平面圖",張貼在宣傳欄里,告誡學生提高警惕,遠離危險。
大愛無言,點亮希望。談起幾十年的所得所失,丁萬壽非常平靜。他說:"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勤勤懇懇地教書育人。我28年來所做的,都是一名普通教師應該做的。"?。ㄋ螌W春 孫京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