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0日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
1998年,李士杰到位于河南深山區(qū)的大峪鎮(zhèn)中心校任校長。當時,轄區(qū)設初中4所,小學生38所,學校偏遠閉塞,學習資源貧乏,教師數(shù)量不足卻素質(zhì)低下。怎樣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辦好教育,李士杰想了很多辦法,在那里工作的6年間,李士杰投入精力最多的就是讓老師和學生讀書,就是要喚醒讀書意識,讓教師自覺讀書成為專業(yè)發(fā)展的有效載體。
要讀書,必須有書能讀
李士杰到任后,深入學校進行調(diào)研,出臺了《大峪鎮(zhèn)學校購買圖書補助方案》,規(guī)定學校購買的圖書中心校補助50%的費用,極大地激發(fā)了各中小學校購買圖書的積極性。同時,李士杰到處爭取資金用于補助學校購買圖書,每年還親自帶領校長和老師們?nèi)ナ〕青嵵莸膱D書城去挑選圖書,幾年來中心校補助學校購買圖書的資金達40多萬。
2002年暑期,李士杰專程從鄭州買來幾本工美和谷物畫的書,送給大峪鎮(zhèn)偏遠的硯瓦河小學一位工美專業(yè)畢業(yè)的代課教師,指導她學教結(jié)合,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美術老師陳海燕結(jié)合當?shù)匚骞入s糧品種多的特點,把美術教室改成了谷物畫創(chuàng)作室,她還編寫了校本美術教材《五谷粘貼畫》,美術課成了孩子們最喜歡的課,他們的作品很快布滿了校園,教室、走廊掛滿了學生的作品。短短半年時間,孩子們就制作了近千幅作品,其中有4幅作品在2003年全國青少年兒童書法藝術教育成果展上獲獎。陳海燕深有感觸地說:“讀書,使我增長了職業(yè)智慧,使我的課堂閃耀著睿智的光彩;讀書,使我充滿了生命的激情和智慧的言語,以最簡潔的線條,拉動著最豐富的信息,成就著孩子們的燦爛。”
針對山區(qū)教育資源匱乏,教師素質(zhì)低下,培訓困難的現(xiàn)狀,李士杰提出了“教師備課資料庫”建設工程,要求老師必須每月讀書一本以上,每天整理與教學相關的資料不少于500字,提倡每一個教師都要有書柜,提倡學校為教師的購書給獎勵和補助,中心校把它作為教師培訓的重中之重來抓,定期檢查評比,學校對教師的獎勵變?yōu)楠剷⒁?guī)定用5年的時間抓出實效。
買書熱、讀書熱與抄書熱
積極的措施帶來了全鎮(zhèn)教師的“三熱”,即買書熱,讀書熱,抄書熱,也產(chǎn)生了每一個教師都珍愛的、為之付出和提升自我的讀書筆記和備課資料。薛龍奎老師是一個由民辦教師轉(zhuǎn)正的普通老師,幾年來他的讀書筆記達10多本,30余萬字,并分為教學、讀書筆記、人生感悟等篇章,2006年他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教師”。他說:“讀書改變了我的教育人生,讀書促進了我的專業(yè)成長。”
讀書活動悄然提升了老師的素質(zhì)和內(nèi)涵,幾年內(nèi)李士杰所在的中心校教育質(zhì)量得到了快速提升,中招成績一度超過市內(nèi)名校。2002年濟源日報在頭版頭條以《花開深山別紅》為題做了大篇幅報道。中央教科所主辦的《教育研究》刊登長篇研究文章對大峪的讀書提升教育質(zhì)量進行深入探討。中國教育電視臺的《關注》欄目用30分鐘對大峪的石板文化和谷物畫進行專題報道。
《大峪鎮(zhèn)中小學生誦讀活動方案》把推動學生讀書做為中心校的重點工作、長期工作,率先在全市明確規(guī)定各年級學生的閱讀量和背誦量,并把學生的閱讀和背誦按30%的比例計入學業(yè)成績。誦讀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了自己的摘抄本和背誦本,也誕生了五彩繽紛的教育奇觀:小學生口頭作文語驚四座,故事、童話續(xù)編紛至沓來,幾十集到一百多集精彩紛呈,校園記者站,校園文集等等。深山區(qū)的孩子們開始不斷地在市、省和國家級頻頻獲獎。
讀書創(chuàng)造了聞名遐邇的“石板文化”:栗園小學座落在黃河岸邊風景秀麗的小山村,村邊小河兩岸石板錯落有致,學生們將詩詞名篇、名言警句、寓言故事等創(chuàng)作在石板上,有彩色粉筆畫的,有彩色顏料畫的,有雕刻的,有書法的,有繪畫的,有西游記系列,三國人物系列,交通規(guī)則,故事新篇等,形形色色,林林總總,在近一公里的小河兩岸童趣、文化、美景交相輝映,美不勝收。
書香校園,詩韻人生
2005年,我在市教育局任辦公室主任期間,積極爭取局領導的支持,充實了圖書室,建成了閱覽室,促成了教育體育局出臺推動局機關讀書的意見,文件規(guī)定:機關工作人員可以在書店或外出時購買自己喜歡的書回來入圖書室報銷,也可以上班時間方便時在閱覽室學習,每周三、五的下午為全局集中學習時間。幾年來,教育局堅持雷打不動,每年都要進行一次讀書活動展評,每年都要評選全局讀書十大標兵等,已成為推動全市中小學師生“讀好書、好讀書”的排頭兵。
2007年,李士杰到位于中心城區(qū)的濟源市高級中學當校長,第一項活動就是“開展快樂閱讀,構(gòu)建書香校園”。學校給每個班級都配備了圖書柜,要求班班建立圖書角,學生每月一書,同時,開展班級之間好書漂流活動,實現(xiàn)好書資源共享。每學年都以“快樂讀書節(jié)”、綜合實踐課系列活動為載體,對師生閱讀活動進行全面展示。
教師“每天讀一小時書、每學期讀二本理論書籍、每學期寫一篇高質(zhì)量的讀書體會或教育教學論文”。學校為教師免費提供《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班主任兵法》、《英才是怎樣造就的》等教育專著,開展全校老師、學生“同讀一本書”活動。
2008年,所在學校被評為河南省文明單位;2009年,濟源市獲得“河南省文明城市”稱號。當年,學校又啟動了“小手拉大手,讀書共文明”工程,倡導學生和家長同讀一本書,成立書香家庭校際聯(lián)誼會,先后開展了邀請學生家長參與的“讀書展示”、“好書推薦會”、 “我讀書,我快樂”演講賽,名篇佳作朗誦會。
【讀書故事】
我是出生在大山里的孩子,靠讀書走出了大山,上師范、當教師、中心校長、市教育局辦公室主任,如今是濟源高級中學的校長。讀書成就了我,也成就了我周圍的人們。一路走來,書香相伴,無論走到哪個崗位,愛讀書的天性始終沒有變,也感染周圍的人愛上閱讀,并從讀書開始改變生命的軌跡。
回想我的讀書生涯,可以說是分為兩個階段。1989年以前,我是率性讀書,中小學階段著迷小人書、連環(huán)畫,高中、師范時期接觸名著、了解名家大家,參加教育工作以后一陣子讀詩歌,一陣子讀哲學,還有散文、流行小說、人物傳記、甚至于民俗術數(shù)、收藏鑒賞,等等。真正有目的的讀書,則是從1989年開始的。當時我被調(diào)到一個深山區(qū)的鄉(xiāng)鎮(zhèn)做教育管理工作,我感到了使命與責任,隨及開始定向閱讀教育類書籍,準確地說,主要是讀與教育教學相關的書,包括教育理論、管理類、方法學、勵志甚至于教科書。我深知,廣收博覽才能信手拈來,應用自如;引經(jīng)據(jù)典,才能妙趣橫生、融會貫通;書破萬卷,才能“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
如今,贈書和薦書幾乎成了我的愛好。每遇好書,我總要多買幾本與朋友分享。我的朋友遇到困難了,我就送他相關的書讓他看,還真的解決了問題;我所在的學校,我所知道的問題學生,有不少在看了我推薦的書之后,慢慢地在改變。
熱愛閱讀,已成為我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