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云南新聞網 編輯:蔣晨 發布時間:2009-12-18
書包不應超過孩子體重的10% 本報記者 周明佳 攝
放學后,一個小男孩乘坐160路公交車回家,在擁擠的車廂內,小男孩身上的大書包很顯眼。瘦小的身軀直抵駕駛室后方廣告牌,抱怨怎么還不到家,催促司機開快點……書包放在地上怕被弄臟,實在背不動了,小男孩哭了起來。今年3月1日起,云南省實施了針對中小學生的減負工作,還切實用一系列的辦法要求將“輕松的書包還給學生”,減負大半年來,昆明中小學生的書包到底輕了沒有。本報記者就此做了一番調查。
■ 聚焦
鏡頭一 ▶ 背不動書包小男孩哭了
12月8日下午5點40分,記者在新聞南路站臺乘坐160路公交車,碰巧是下班高峰時段,小巴內站著的10余人擠滿了整個空間。記者站在駕駛員后排第二個位置旁,一個身軀瘦小、系著紅領巾還背著一個深藍色大書包,大概上小學四年級的男孩,整個身軀倚靠在駕駛員后方的廣告牌上。
當公交車行經在永樂路路段時,男孩開始打瞌睡,由于巴士每停一個站點上車的人多,下車的人少,巴士顯得十分擁擠,男孩被擠得沒有睡意醒來后,書包已垮到手臂上,他試圖將書包往肩上挪,但無濟于事。不巧的是,當天路面私家車多,道路交通擁堵,男孩自言自語地說:“我背不動了,書包太重了,怎么還不到,你開快點嘛……”男孩一臉疲倦和無奈,接著開始哭了起來。
鏡頭二 ▶ 放學后爺爺幫著背書包
12月11日中午11點30分,記者到達西山區丹霞路某小學時,學校門口早已站著許多來接孩子的家長,隨著下課鈴聲響起,從校園內涌出了一個個背著“龜殼書包”的學生們,家住眠山的大爺看到自己8歲的孫女后,第一件事就是接過孫女的書包。老人家說,孫女也曾經問過我,這個書包是不是超重了,所以每次來接孩子放學都要給她背書包。大爺的小孫女則說,還背得動,但臨近考試作業多,就要多背點本子。
■ 調查
稱重 ▶ 最重書包超5公斤
隨后,記者找來一把彈簧秤稱量了8個不同年級段小學生的書包,試圖了解目前孩子的書包到底有多重,里面都裝了什么?在8名受訪的同學中,書包最重的超過5公斤,最輕的也有2.6公斤,里面除了裝有語文、數學、英語等教科書外,還有家長給孩子購買的各種教輔書,另外,還有一個水壺。
念一年級的男孩小羅的書包重3公斤,當記者問及孩子的書包每天都是那么重嗎?小羅的爸爸說,“今天還算輕的,到了每周四,還要多帶一個畫畫用的框。”另外一名同年級的小周同學書包重2.6公斤。對此,小周的爸爸無奈地說沒辦法。而讀3年級的小王同學書包內竟然裝有40多本書,其中一名孩子的書包重量已超過記者彈簧秤所能承受的5公斤底線,打開書包一看,其中還有一本新華字典。
家長 ▶ 書包重有多種原因
周末在南屏步行街新華書店看到,前來買輔教的家長絡繹不絕。來接孩子的劉女士說出家長們的心聲,她認為,孩子的書包重,各方面原因都有,雖然今年3月1日起云南省對中小學生開始“減負”,但作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絲毫都不能掉以輕心,也不敢松懈,畢竟孩子愛玩的天性,讓他們缺少學習的主動性,今后,他們還將面臨嚴酷的社會競爭,所以還要在書店為孩子選購強化訓練的教輔書。再說,孩子每天早上7點起床,由于中午在校吃午餐,所以要將所有的課本及相關的課練帶到學校,當記者問及難道不可以選擇性地攜帶課本嗎?劉女士說,學校有臨時換課、串課的情況,孩子也生怕落下什么,所以就將課本通通帶上。
■ 新聞助讀
學校不再征訂使用輔導材料
為切實把“輕松的書包還給學生”,并減輕學生經濟負擔,在今年3月1日,云南施行的減負制度中,這一辦法規定,全省義務教育的學生,不再統一征訂和使用免費練習冊以外的其他教輔材料;嚴禁學校和教師用教輔材料布置學科作業和變相進行考試;嚴禁以任何方式組織學生統一征訂和使用規定以外的教輔材料和其他學習用品;嚴禁中小學校及教師推薦、征訂、使用非法出版的教輔材料。
書包不應超過學生體重的10%
網上資料顯示,如果書包重量超過背包者體重的10%~15%,對身體的損害將成倍增加,青少年正處于成長期,其脊柱未發育完全,如果長期背負過重的書包,將對脊柱發育造成嚴重影響,可能會引發相應的脊柱畸形,從而影響身高發育,特別是那些平時運動少、缺鈣的孩子,很容易造成胸廓畸形,還可能造成青年性駝背,破壞形體的正常曲線。
在家長為孩子選擇書包時,盡可能地選用肩帶寬、受力面積大,有海綿填充的書包,以均衡孩子雙肩和脊柱所承受的壓力,還應鼓勵孩子每天針對背部做適量運動,以緩解背部肌肉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