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8 02:05:00 來源: 華商網-新文化報(吉林)
根據學習成績,學生被分為重點班和平行班;根據難度不同,考試的卷子也分為A卷和B卷。重慶18中的這種做法引起了一些學生和家長的質疑,也引發了教育界及各方人士的爭議(據12月17日《重慶晚報》)。 所謂“重點班”和“平行班”,其實就是“快班”和“慢班”的別稱。由于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曾明令禁止學校分快慢班,所以出現了這種變通的說法——換了個“馬甲”而已。教育部門為什么要禁止快慢班?當然是認為這種做法不利于學生素質的培養,實際上它的出現就是為了學生能在應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而重慶18中則更進了一步,它不僅分了“快慢班”,而且還實行“AB卷”,真可謂“一個年級,兩種制度”了。 如此“一級兩制”是“因材施教”嗎?這種說法是很不靠譜的,因為考試是一種測試手段,而不是一種教學手段——既然不是“教”,談何因材施“教”?應該承認,“快慢班”與“因材施教”是有一定關系的,因為它的實質就是根據學生程度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至少這種區別教育是有利于應試的。而“AB卷”不僅與“因材施教”不沾邊,而且也不利于學生應試,因為高考等升學考試都是“一張卷子”,也就是說,“一級兩卷”與現行的升學制度是不接軌的。 “AB卷”可以激發學習積極性嗎?對“快班”的學生可能會有激勵的效果,因為他們獲得了“上等學生”的榮譽;而對“慢班”的學生就完全不同了,因為他們被貼上了“下等學生”的標簽。“慢班”的學生即使考的分數再高,他們也是低人一等的,因為考試的標準已經分出等級了。難度系數低,當然容易考出高分,學校顯然就是想用高分來發揮激勵作用,但“慢班”的學生們不可能不明白,他們考出的高分是“低標準”的結果,“含金量”是不足的。在同一試卷的情況下,“慢班”的學生還可以通過努力用高于“快班”部分學生的分數來證明自己;而實行“AB卷”之后,“慢班”學生連證明的機會都沒有了,因為兩種試卷的分數是不可比的。 “快慢班”不利于素質教育但可能有利于應試,“AB卷”不僅遠離了素質教育而且不利于應對統一的考試;“快慢班”只是將部分學生打入了“另冊”,而“AB卷”既強化了等級差別還堵塞了上升的通道。因此,“AB卷”對學生的傷害比“快慢班”更大。
來源:網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