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1 09:18:14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您在談到女大學生“傍大款”時,說大學要有點理想主義,說并不認為中外的教育差距非常大,倒是社會差距比較大。從您任大學校長和教育部副部長的經歷來看,怎么解決大學理想主義欠缺的問題?
吳啟迪:我覺得這個問題要說得大一點的話,是整個中國的社會問題。整個社會在誠信、信仰、道德素養方面,是有缺失的。但我感覺,這也是一個階段性的問題。
比如一些老板開始的時候拼命賺錢,一旦好到某種程度,他就想回饋社會。很多事情就是這樣慢慢變化的。生活水平高到一定程度以后,理想主義就會產生。年輕人就會感到,成天吃吃喝喝沒什么意思,還得做點什么事。所以,我覺得有些事情會與時俱進,我們也不可以太著急。
但是從局部來講,從教育部門來講,也應該搞點活動來鼓勵同學們的這種理想主義。我跟美國一些大學的校長接觸,我覺得他們很理想主義。上次斯坦福大學的校長在北大演講,一上來就說,他們學校的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非常優秀的公民。我一直覺得,不要認為“公民”是個很簡單的詞,它說明一個人要承擔社會責任。我認為這些我們的學校還是可以做的。
其實任何人回想起來,大學這段經歷都是非常美好的,是激動人心的,想起來都會很懷念,那為什么不讓這段時光變得更美好呢?所以,我覺得大學里面應該創造一種校園文化,來構建理想主義的東西。有人說,你這個說法不太現實,社會太現實。我說那不要緊,你就在自己周圍營造一點,也是好的。有些人說,把大學生搞得理想主義,到了社會上不能適應。我想不會的,他照樣能適應。但是至少他有個崇高的起點,他要做個崇高的人。我覺得這很重要。
中國青年報:最近,武漢大學常務副校長陳昭方、黨委常務副書記龍小樂因涉嫌在基建工程中巨額受賄被捕,大學不再是凈土。您怎么看大學里的腐敗現象?您認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杜絕?
吳啟迪:大學里出現這種事情,是一種悲哀,是很丟人的。有好多腐敗現象出現在基本建設方面,因為經費數量很大,社會關系很復雜,有各種各樣的陷阱、圈套,道德上、素養上稍微欠缺的人,就容易陷進去。對此當然要嚴打,有多少抓多少,我們不能讓這些人毀了大學的名聲。
中國青年報:除了經濟腐敗,學術腐敗也在大學盛行,本報就曾報道過多起發生在知名大學的剽竊、抄襲等學術腐敗事件。您認為滋生學術腐敗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消除這一丑惡現象?
吳啟迪:這個我們一直在說,現在整個學術界太浮躁,太急功近利。在大學里出現這樣的事情,是違反教育規律的,給學生造成很壞的影響。我們一定要嚴肅對待這些事。
中國青年報:教育部有具體的解決辦法嗎?
吳啟迪:已經有了,最近搞了幾個文件。包括科學院、工程院,也發生了這樣的事,他們也會出臺文件。我覺得這還是個道德教育的問題。而且我說不要老提諾貝爾獎的事,越提越浮躁。其實,我覺得有些東西你不提,反而自然而然出來了。關鍵是怎么培育創新的健康的土壤。 (記者 楊亮慶 實習生 李偉峰)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