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05 09:4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蕭國榮
中新網1月5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今日刊文說,用英語教華文要適可而止。文章認為,此舉可能會使講英語家庭的孩子學不成華文,但是用英文教華文也得適可而止,以免剝奪了學生練習聽、講華語的機會。 文章摘錄如下: 新加坡的雙語政策已經實施了很多年,對一些學生來說,同時學習英文和華文可說是苦樂參半。對于華文比較弱的學生,有些老師便用英文來解釋。無論是在哪一個方面,學的是華文華語,要聽得懂,說得流利,讀得順暢,就必須為學生營造有效的學習語言的環境。 目前,用英文來輔助華文的學習,比較有效的是在于學習新詞這方面。生字或新詞的學習得經過教師根據課文做出深入淺出的解釋,學生才能夠掌握。為此,在解釋的時候插入英文的翻譯,能夠起著相當顯著的學習作用。即使是在學習熟語、諺語,只要加上適當的英文翻譯,語文程度較弱的學生也比較能夠理解。 有些方面不利于用英文來輔助教學。例如討論熱門話題或者討論課文,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說流利順暢的華語。訓練學生聽華語,并能舉一反三,可以用華語對答如流、滔滔不絕??墒牵绻^分強調用英語來輔助教學,若在口試時華語英語大摻雜,反而很可能影響學生用華語思考,嚴重影響其表現了。除此之外,考官也不能夠使用英語給予學生任何的提示。因此,在這方面,平時的話題討論或是口試練習必定得盡量限制使用英語。 我覺得,如果說要完全用英文來教華文,比較適合的教學對象是非華族的學生了。我教了幾年的中學華語會話班,發現用這種教學方法在學生的聽和說兩大方面都有顯著的效果。這絕對是令人鼓舞的。 倘若要學生學好語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讀幼兒園時接觸雙語,并且培養用純語言的說話習慣,不用甲語言學習乙語言,避免語言摻雜。我曾聽說,有一些來自講英語家庭的家長將孩子送入“美國式”的幼兒園,接觸的只有英文英語。結果一旦進入小學,他們學習華文就比別的孩子艱難得多了。基于這類經驗,顯然家長也有必要為孩子營造雙語環境。 雖然語文的學習不能夠立竿見影,用華文教華文,可能會使講英語家庭的孩子學不成華文,但是用英文教華文也得適可而止,以免剝奪了學生練習聽、講華語的機會。(蕭國榮)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網)
來源:新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