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永楨 2010年01月06日08:29 來源:《新京報》
窮人和富人能否享受同等教育?應該享有,但不可能。說這話的是黃石九中的校長。該校實驗班的黑板要換高檔“電子白板”,要求學生交2000元錢。(1月5日《楚天都市報》)
校長說,交錢的僅限于4個實驗班的學生,其他5個普通班并不打算更換黑板,因為“普通班學生成績較差,能把課本上的東西搞明白就不容易了”;校長還說,電子白板可通過電腦操作實現多種功能,方便老師與學生交流,“誰投資,誰受益”,每名實驗班的學生受益期可達3年。
這是個會算經濟賬的校長,“誰投資,誰受益”,多么符合市場經濟規律。但有沒有想過,2000元對于一個中等城市家庭來說,并不是每個學生家長都能承受。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天底下也不可能有免費的投資。學校建房,找學生“贊助”;增加福利,以莫須有的名頭迫使學生“投資”,誰投資多,就讓他進實驗班,享受豪華教育;誰投資少甚至不投資,對不起,就在普通班吃粉筆灰。這樣的思維邏輯下,學生有了三六九等之分,教育資源開始三六九等進行分配,教課教師理所當然也“被三六九等”了。
校長還透露了一個細節,上得起實驗班的,都是經濟條件較好的;上普通班的,家庭條件并不好。這真的是一個“創舉”,在筆者上高中時,實驗班多以成績好壞為依據,很少聽說是以家庭條件為標準。與時俱進的高中教育,看來不僅僅向分數看齊,已經大跨步向錢看齊了。不知誰給了校長這樣的權力,將學生窮富之分,替富人安排優勢教育資源?
我們常說,要保證每位學生公平受教育的權利。我們還說,師者,應以教書育人為己任;治校者,應以為師者提供公平育人環境為己任,用道德感化人,用學識教育人,用一個公允、博大的胸懷包容人。如果治校者都沒有教育公平的理念,又何以要求他人去實踐教育公平?當三令五申禁止開辦實驗班不能奏效,當禁止亂收費成為一紙空文,市場依舊浸淫著某些校長們的頭腦,我們不得不反思,這到底是“教育公平”理念的乏力,還是主管部門的無為?(轉自新京報,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