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中國大學為何缺乏“認同”?
2010-01-12

2010-01-12 08:54   南方都市報

作者:成慶

最近,一位畢業自耶魯大學管理學院的學生張磊宣布,將會向該學院捐一個十足的“中國式財富文化意味”的數目———8888888美元。這則新聞在國內卻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這位張磊畢竟曾是炎黃子孫,不回來報答“黃土地”,反而將大筆錢捐給呆過四年的美國大學,說得好聽點是“忘本”,說得難聽點那就是“數典忘祖”。

張磊捐給耶魯大學的原因,他未詳說,卻有一番公開告白,“耶魯改變了我一生”。既然他本人并未進一步闡述,我們也不好妄加揣度耶魯如何改變人生。但從一般美國大學的理念來看,大學乃是一鼓勵自由發展,崇尚個人成長的“教育共同體”,而不僅僅是一個“前門收錢,后門蓋章”的文憑流水線,它是一個將每位學生視為有個人尊嚴,有個體價值,并且值得為其花費心力栽培的共同體,這一點耶魯大學當然更是個中翹楚。

在這樣的共同體里面,學生與學生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校方與學生之間,固然存在繳費上學之類的現代市場化的利益關系,但更為重要的,它至少還是承襲了西方大學的主流價值傳統,在觀念上會賦予這些關系一種“真實的溫情感”。也就是說,教育是一項面對“人之靈魂”的事業,大學應該充分地去理解各個成員,尊重他們的選擇,表面上大家就算特立獨行,但是有一種共同的“大學價值觀”團結彼此,凝聚人心,這就是“共同體的認同”。

這種認同對于外人而言,可以通過一些細節看出端倪,比如筆者曾在波士頓學院(BC)訪問,此校雖為天主教學校,但是除了神學系這些比較特別的院系外,其他與普通院校別無二致。對于BC而言,鷹是學校的圖騰與標記,無論是校服還是學校各種體育比賽,你都可以看到無數的“鷹”在翱翔,有如一片磚紅色的海洋,這種集體認同感,通過體育活動等集體性的儀式得以充分表達,更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認同的根基,實際上存在于日常學習生活的點滴之間。

筆者所訪問的政治科學系,是個規模較小的系科,它的某些專業領域每年招收博士不過兩三人,教授也只有六七名。這一方面是因為經費有限,無力承擔博士的獎學金;另一方面,博士階段的教育更需精心設計,學生一多,教授無暇照顧,反而是耽擱學生。所以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雖然導師沒帶幾個學生,卻總是忙忙碌碌。盡管美國人不會喜歡刨根問底地打聽學生的家庭底細,但是他們在教育方面,卻是充分地給予學生以自由與選擇的機會,當你有問題的時候,可以得到老師的解疑,當你有心自由發展的時候,學校也會給你足夠的寬容空間。在這樣的環境下,如果能善用資源,主動融入校園,不僅眼界容易打開,而且也能獲得學校敞開給學生的所有可能資源,既公平,也夠大方。有人說張磊不愛鄉土,不愛母校人民大學,甚至不愛“母國”,面對這樣的評論,我們或許要套用一句名言,“不要問你為母校做過什么,要問問母校為你做過什么”。生于何地,長于何地,是上天造物安排的宿命,但是認同何地,卻是要靠“文化”與“價值”的魅力。

張磊認同耶魯大學,絕不僅僅是依靠它的金字招牌覓得金飯碗,他如此大手筆地反哺母校,一定是因為這樣一種充分尊重個人、公平且自由的“教育共同體文化”,讓其感受到某些不同于國內大學的地方,而這才是為什么我們的大學絞盡腦汁,也無法具備“認同魅力”的根源所在。

來源:南方報業網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