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高考獨木橋如何變為多條橋
2010-01-14

2010年01月14日04:09  大洋網-廣州日報

  高考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向來是公眾關注的焦點。教育部原新聞發言人王旭明近日在媒體發言,“期望2020年的時候,能夠取消全國統一高考。”這究竟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望,還是高考改革的時間表?高考改革的癥結何在?高橋“獨木橋”的出路何在?本報特約專家撰文,以饗讀者。——編者按

  高考“獨木橋”如何變為多條橋

  張鳴

  王旭明先生是個可人。從前做教育部發言人的時候,有權發言,卻不想發言,一發言就不靠譜。眼下做了語文出版社的社長,沒權發言了,卻總是發言,一發言就靠譜。眼下,他又發言了,力推高考改革,認為高考改革的關鍵,是改掉統一考試的獨木橋。希望能在2020年,取消統一高考。

  現在的統一高考制度,是1952年以后確立的。當初在某種意義上,具有科舉的意味。考生只要通過高考,進入大中專學校,畢業就是國家干部。因此,這樣的高考,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不僅有選才,還具有社會穩定的功能。“文革”結束后恢復高考,一下子就把社會從“文革”那種混亂的局面中穩定下來,其政治價值要更大一些。然而,高考的弊端恰好也在于此,這個制度,是國家行政的產物,政治價值高于教育價值。在計劃經濟時代也許是合適的,但卻很難適于市場化國家。

  自從大學不再包分配,畢業生實行雙向選擇,實際上是將他們推向市場之后,統一的高考制度更加暴露出其難以適應時代的弊端。高考指揮棒的存在,使得中小學教育的素質教育改革根本推不動,無論怎么改,最終還是回到應試上來。高考制度也做了一些改革的嘗試,比如考試科目的改革,考試內容的變動,一些省市自主考試,以及近來一些重點大學小比例的自主招生改革等等。的確,如王旭明先生所言,這樣的改革,無非是在試圖把“獨木橋”變成“獨金橋”或者“獨銀橋”,但一橋的性質沒有變。大學招生錄取考試制度,還是行政主導,而非大學主導。事實上,只要統一的高考不變,中國教育那種“標準答案”模式就無法改變,教出來的學生,就難以有創造性,難以適應當今變化莫測的世界,更不消說有競爭力了。

  顯然,鑒于中國具有1700多年考試歷史的獨特國情,大學錄取的考試是不能輕言取消的。現在各級的考試機構應該保留,但是要變成獨立于教育行政當局的獨立機構。每年設置一到兩個高考時段,每個時段一到兩個月。考試的試題,由大學自己出,判卷也由大學自己來操辦。考題考前統一發給各地考試機構,由這些機構組織考試。一些性質和檔次相近的學校,可以聯合統一出題,統一判卷。在高考期內,學生可以在本地考試機構參加高考,隨便你考幾場。這樣,獨木橋就變成了許多個橋。關鍵是,大學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喜好來出題考試和錄取,喜好文的,就偏文,喜歡理的,就偏理。如果喜歡有各種的特長,就可以出特長的題。于是,中學教育就是想跟,也沒法跟,想揣摩出題的思路,也無從揣摩,應試教育自然瓦解。

  顯然,這樣的改革,前提是大學需要自治,真正具有自主性。唯一的難點是增加了大學的工作量,需要出題和判卷。其實這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難事,但是可以預計,這樣的改革,推行起來依然有很大難度。最大的困難在于,相關部門是否樂意放權讓利。因為,現在這種統一高考制度,是最容易實現部門權力和利益最大化的。這一制度的改變,會令許許多多附麗于其上的機構,喪失了存在的意義。改革改到今天,最難改動的就是利益集團,凡是涉及利益集團的事,無論大小,都難以推動,更何況這樣一件牽動全局的大事?

  所以,盡管王旭明先生熱切渴望統一的高考能早日廢除,但對這一改革,我想屈原的詩句最應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擴權比取消統考更關鍵

  熊丙奇

  教育部原新聞發言人王旭明近日在媒體上發言,“期望2020年的時候,能夠取消全國統一高考,代之以更加多樣化的、更加便于人們選擇的各種類型考試。”(1月12日《中國經濟周刊》)

  王旭明先生為取消統一高考設定了10年期限,但并沒有描述“取消”的路徑。而取消統一高考,難不在“取消”,恰恰在于有無各項配套措施,可分析一下取消高考所需要的配套措施,設立的難度一點也不亞于高考改革本身。

  從2003年開始啟動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被認為是打破統一高考格局、為取消統一高考做準備的積極探索,至今已實踐8個年頭,參與試點的高校已經擴大到80所。過去8年間,獲得試點權的高校確實在不斷探索新模式,比如去年清華大學、上海交大等五校推出自主招生聯考,北京大學推出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但是這些改革,卻未得到廣泛認同,甚至有輿論呼吁,放緩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步伐。——如果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步伐放慢,那就意味著打破統一高考格局遙遙無期,取消統一高考更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原因何在?就在于自主招生改革,只有高校的自主招生權一定程度擴大,卻沒有配套改革。具體包括:高校內部管理制度改革,由行政主導的管理模式轉變為教育為本、學術為本的管理,沒有這樣的配套改革,教育與學術的行政化很可能滋生自主招生腐敗;招生錄取方式的改革,由集中錄取轉變為各校自主錄取,由現在每個學生在高校錄取過程中,只能獲得一張錄取通知書,轉變為同時可以獲得多張錄取通知書,沒有這樣的改革,考生其實沒有對大學的選擇權,從而大學也無競爭的壓力。事實上,由于沒有上述兩方面的配套改革,我國高校的自主招生,一方面增加考生的負擔,另一方面公信力飽受質疑。

  但推行這兩方面改革,難度何其之大!前者,要求高校建立現代大學制度,實行學術自治、教授治校,這本就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話題;后者要求“教招考”分離,大學自主根據社會化評價考試、中學教學錄取學生,這要求政府部門交出辦學權、考試權,回歸自身的管理本位。

  那么,是不是如此一來,高考改革就陷入僵局呢?以筆者之見,只要擴大考生的選擇權,甚至不用取消統一高考,這一僵局就將得以破局。簡單地說,就是借鑒目前香港地區高校在內地的自主招生模式,用現在的高考成績作為學生申請高校自主招生的依據,高校結合考生的成績、中學表現、大學面試考察結果自主錄取學生,每個學生可獲得多張錄取通知書。如此,高校將面臨被學生選擇的局面,推行內部管理改革、重視教育質量,就成為迫不得已的選擇。而當這種招生模式成熟,就可進一步改革高考考試內容、考試形式,用學業水平測試替代。

  去年6月,21世紀教育研究院曾發布民間版高考改革方案,規劃了2010年到2020年的高考改革路徑,其目標恰好是2020年取消統一高考,用“學業水平測試 自主招生”模式替代。實行這一改革愿景,必須以擴大考生的選擇權為基本出發點。而做到這一點,難題只有一個,高校愿意不愿意失去自己選擇學生的權力,而變為被學生選擇?在這種模式下,意味著包括北大在內的名校,發出100張錄取通知書,可能只有五六十人最終選擇確認。就如在美國,最好的大學,如耶魯大學,報到率也不到70%,自由選擇、多次考試、多次招生、多次錄取,充分競爭成就了世界一流大學,也成就了有個性與創造力的學生。(作者是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來源:新浪網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