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1月25日 17:25:14 來源:新華網山西頻道
新華網太原1月25日專電題:幼兒教育“小學化”:在罵聲中不斷蔓延
新華社記者劉云伶
盡管近年來屢遭詬病,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卻似乎愈演愈烈。
從私立到公立,由城市至農村,這種被多數幼兒園和家長譽為“早期開發”的教育方式,在越來越多幼兒園普及開來,小學的算術、拼音、英語等課程被下移至大班甚至中班,令幼小身軀負擔陡增。
隨著較早接受超前教育的幼兒陸續入讀小學,其身上過早“開發”的弊端也逐漸凸顯。如何使幼兒教育消除“小學化”,成為當下教育部門亟待解決的難題。
離譜:天真幼兒“重任”在肩
每天寫100個字、上數節課、必須完成作業……如此繁重的任務,竟落在天真爛漫的孩童身上,堪稱“離譜”。
然而記者在太原市教育局日前就幼兒教育“小學化”展開的研討會上得知,這在很多幼兒園已屢見不鮮。
在教學目標上,一些幼兒園強調“幼小銜接”作為學前教育的基本培養目標,不恰當地提出入小學前要學會千以內的加減法、認識1000個漢字、背誦幾百個英語單詞。
在教學內容上,很多幼兒園將學習領域學科化,《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所規定的“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5個領域”,被瘋狂地演繹為5個學科,按照學科知識體系設計幼兒園課程。
不僅如此,小學評價標準也被部分幼兒園依樣學來。有的幼兒園和教師對幼兒的作業、制作、圖畫等評定等級,對幼兒的寫字、算術作業打分,有的還進行期末考試,將成績通知幼兒家長。
在山西一家媒體工作的小田說,她親戚的孩子一段時間內去幼兒園前總要問“我還不會‘20’內的減法怎么辦”“‘大’字我還沒有寫好怎么辦”。
擔憂:超前教育“誤”人不倦
“幼兒園教小學課程,危害并不僅在于拔苗助長。現在明顯出現兩大問題,一來不得法,使孩子學習誤入“歧途”;二則不必要,簡單內容不斷重復,導致一些孩子出現厭學等不良心理。”
在太原市教育局幼兒教育“小學化”研討會上,不少小學負責人和教師直指其弊,并對這種教育給幼兒身心造成的傷害表示深切擔憂。
“有個上過學前班的孩子,剛開始表現還比較突出,但到了二年級,就出現了厭學情緒。”太原師范學院第二附小教師李寶花是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堅決反對者,她惋惜地舉了個例子。
從事語文教學20余載的李寶花說,整個小學一年級都在進行拼音教學,從認識、讀、鞏固、運用,整整一個學期,只有課本的最后兩篇課文才沒有了拼音。整個過程都在學拼音,很少存在學生跟不上的問題。如果學前班就開始拼音教學,到小學二年級還在進行重復的學習,學生難免會產生厭學情緒。
一個小學教師說,小學課程看似簡單,卻是至關重要的奠基階段,自有其教授方法。提前教幼兒固然可暫時收效,卻可能由于教授方法不當,使其養成錯誤習慣。
她舉例說,如一些幼兒園教孩子寫字,幼兒園只懂得教認知,卻不系統地叫孩子書寫比劃,形成了不好的書寫習慣,很難糾正。“據我所知,有的學生小學好幾年都改不了。”
苦衷:趕忙開課拉攏生源
面對來自小學的指責,幼兒園相關負責人及教師坦言“自有苦衷”。多數幼兒園代表表示,自己是為了拉攏或留住生源,才在無奈中添加小學課程等“小學化”因素。
“沒加拼音課前,我們幼兒園的中班有5個班,可升到大班的時就剩兩個班了。”太原市育星幼兒園園長伊建麗說。
伊建麗說,由于育星幼兒園沒有開設拼音課,很多家長怕孩子升入一年級后跟不上學習進度,升大班的時候有三個班的學生選擇去了其他幼兒園。剩余兩個班孩子的家長中,很多還在猶豫。“沒辦法,我們只有增加拼音教學,慢慢地又增加了簡單的算術。”
“大班正是我們幼兒園教學出成果的時候,我們很想挽留孩子們。”公立幼兒園中口碑頗好的山西省軍區幼兒園,也遭遇了同樣的問題。
于是,盡管喊打聲不絕于耳,在生源壓力和家長呼吁雙重“催化”下,“小學化”教育迅速在各地幼兒園中遍地開花。
一些家長仍不滿足于此,給孩子選報了閱讀班、趣味數學班等各種輔導班。太原市一所小學教師石蕊說,據她所知,所謂的趣味數學班實際上和奧數班很相似,“我不敢想象,把一個不到六歲的孩子送到這樣的輔導班里,能學到些什么。”
建議:根除“病灶”須兩手抓
為避免幼兒教育“小學化”繼續蔓延,山東、安徽等地教育部門已開始采取停止招收學前班、嚴禁幼兒園使用幼兒課本等類變相教材等措施。太原市召開研討會也旨在對此有所舉措。
然而有教育界人士同時提出,幼兒園和家長對幼兒園超前教育趨之若鶩的背后,是很多小學屢禁不止、暗中進行的選拔考試。萬柏林區一個農村幼兒園園長說,大班的孩子想上市區的小學,可很多小學悄悄組織的考試都要考拼音和20以內的加減法。幼兒園沒教這些,學生就沒考上。有的家長找回來埋怨幼兒園。因為擔心生源流失,園里才逐步開了這些課。因此,教育部門應對幼兒園教學和小學錄取“兩手抓”,才能根除“病灶”。
一些教育界人士提出,與此同時,若不根除錄取監管之弊,不斬斷盤根錯節的利益鏈條,是很難遏制幼兒教育的“小學化”。不少教師表示,教育部門若只對幼兒園發禁令,家長便會轉向民辦培訓機構等其他途徑,而各種各樣的培訓班也會應運而生,從而同樣“發揮”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功能。
北京創藝寶貝創意思維教育中心負責人張婕接受電話采訪時說:“幼兒教育應該側重發揮孩子的想象力,啟發孩子的創造力,引導孩子在玩中去學。”我國《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幼兒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游戲。如何還幼兒教育“游戲”本色,正逐步被列入各地教育部門議事日程。
太原市教育局副局長王樹紅表示,市教育部門針對幼兒園“小學化”的傾向將采取系列措施,加大對幼兒園在課程設置等方面指導、監督、管理的力度,并調整對幼兒園的評價標準。
王樹紅說,太原市還將開展一場學前教育“小學化”大討論,讓全社會充分認識學前教育的宗旨、意義和目的,糾正家長讓孩子過早過度學習的錯誤認識,以調整家長和社會對幼兒園的評價標準。(完)
來源: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