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校長要大興學習之風
來源:公益中國網 作者:潘軍強
學校是學習教育的場所,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領軍人物,他理所當然做好學習榜樣,大興學習之風,積極營造學習氛圍。只有具有學習型的校長才能打造學習型校園團隊并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加強學習,抑制浮躁,把教育工作者的一顆顆心沉下來已成為當務之急。
一要做到學有眼界。眼界,是指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程度與廣度;從某種意義上說,眼界決定境界。靜態的看,“眼界”是校長素質金子塔的頂端;動態的看,“眼界”相當于冰山現象中的山峰。
我認為,校長的眼界,重點體現在有思想、有覺悟。當今管理學上有三句話:第一句是“智力比知識重要”;第二句是“素質比智力重要”,第三句是“覺悟比素質更重要”。
我覺得講得很有道理,可供我們學習借鑒。我認為人有三種:第一種有知識,第二種有能力,第三種有覺悟。第一種人可以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第二種人可以帶領一幫人做好工作,第三種人可以干出一番事業。
有的校長有知識、有能力,也有著良好的素質,卻由于不具備應有的覺悟而看不到事物發展的規律,抓不住機會,被表象所迷惑,被周圍的人所同化,這些都是沒有真正覺悟、沒有眼界的表現。
當前,學校越來越大,事情越來越多,情況越來越復雜,作為一校之長,一定加強學習、提升開闊視野、提升眼界,在具體的工作中眼光放遠一點,心胸放寬一點,魄力放大一點,把握機遇,創新發展。
二要做到學有境界。境界,是指人們觀察客觀事物的深度與高度。“境界”是校長素質金子塔的投影,相當于冰山現象中的冰山上下的分界線。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有境界,則自成高格。”我相信,只要每一位校長和他所帶領的教育團隊都具有一種向上的信念、一種向上的力量,在牽引自己不斷向上的同時,牽引著更多的靈魂向上,教育必將“自成高格”。
最高境界的校長,孕育自最高境界的教師。他揮舞一根明亮的指揮捧,宏觀地整理、控制著校園不朽的教育秩序。他身居校園,運思千里。大至世界先進的教育信息,小至地方的經濟、文化、教育和民俗,都系統地進入他思維的鏡頭。他通過最大極值的社會反饋的觀照,用最小極值的精密尺度,檢驗著優秀的教育產品,并穩操勝券投向社會市場。
三要做到學有文化。“文化”是校長素質金子塔的基地。相當于冰山現象中的海水。作為管理和服務教師這個知識分子群體的領導,作為引領學校文化教育發展的領軍人物,校長應當以文化為底色。我想,作為一名校長,通過學習,要掌握三個方面文化素養:
第一個層面是有文化知識。校長是一個文化人,是一名知識分子。學校是文化教育的搖籃,學校的文化底蘊越厚,品位越高,對校長文化底蘊的要求也越高。校長的文化底蘊對辦學的影響是廣泛的、巨大的,甚至可以說是深遠的。只有具有文化底蘊的校長才能使他所帶的團隊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第二個層面是有文化修養。校長因為有文化有知識,自然應該是一個文明人。校長是教師中的杰出代表。教師為人師表,校長為師師表。校長的言行舉止,儀態形象,待人接物,不僅要
第三個層面是有文化魅力。沒有文化品位的教育,是蒼白的教育。同理,校長也應該有文化魅力的,“書卷氣是一個校長最好的氣質,書香氣是一個學校最好的氛圍”。校長的文化魅力集中體現一所學校校園精神與氛圍的,要做到“一個好校長走了還是一所好學校”。校長要運用自己的文化魅力帶動構建管理文化、教師文化、學生文化,讓文化輻射出更加絢麗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