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24 09:42 來源:東方網 作者:江曾培
2月19日,溫家寶總理和社會各界人士一起,到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送別享年88歲的小學教師霍懋征。 此事值得深思。按照一般想象,能夠驚動國家總理前來送別的亡者,不是有著高級官員的身份,就是高級別的知識分子,一個小學教師,級別真是夠“小”了,怎么會獲此殊榮呢? 然而,溫總理來了,稱贊霍懋征是“把愛心獻給教育的人”。多年以前,周恩來總理也曾贊揚霍懋征為“國寶教師”。 教師,即使是小學教師,盡管級別不高,并無官位,但是,只要像霍懋征那樣,“把愛心獻給教育”,在教書育人上做出光輝的業績,就是社會所呼喚的與人民大有益的教育家,就是珍貴的“國寶”,就值得國家領導人為其最后送行。這里,人的價值和地位,不再是以庸俗的“官本位”作坐標,而是以其對社會的貢獻進行衡量。 應當大大弘揚這樣的價值觀。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各行各業的“狀元”,各有各的作用,它們難于互代,也難分軒輊。然而,“官本位”消解了這一正確的價值觀,形成了一種為官為大、為官為貴的錯誤意識,各行各業都以官為中心,按官的等級來劃分高低優劣,以至有些人寧愿放棄業務上的追求,也要在行政上謀個一官半職。曾有眾多教授爭聘一個處長官位的事例,是其反映。 霍懋征老師不為“官本位”所動,執著地熱愛教育,倡導和實踐“愛的教育”,六十年堅守教育第一線,甚至是堅守一所小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是我國高學歷人才從事小學教育的先行者。從教期間,多個上級部門和單位要調她,給她“高升”機會,她都一一婉謝,始終沒有離開過她鐘愛的學生和教室。她在小學教育事業上鞠躬盡瘁,獻出畢生精力,成為屈指可數的從小學里走出來的著名教育家。 這當中,展示了一條經驗,就是在各行各業中要成為尖子,成為“狀元”,必須耐得住寂寞,安心工作,進行長期打拼。因為,高價值成果的出現,有賴長期對業務規律的摸索和經驗知識的積累,不可能一蹴而就;蜻蜓點水式的頻繁調動,永運浮在工作的表面,是難于創造好成果的。霍懋征是以其對小學教育的終生堅守,才成就了她的輝煌。從歷史看,那些在教育、文藝、新聞、出版等戰線“狀元”式人物,如蔡元培、魯迅、鄒韜奮、張元濟等,也都是多年堅守在特定的崗位上精心耕耘,才結出豐碩的成果。當下,在官本位的誘惑下,一些從事文教事業的人,不要說缺少終生堅守之志,有時在一個單位蹲二三年,就急不可耐地想“高升”了。他們不是把工作當成為之獻身的事業,而是作為升官的跳板。如此三心二意,心有旁婺,怎能深得事業的三昧,造就出像霍懋征這樣的教育家呢? 由此可以看出,我國文教事業的尖端人才難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受了官本位的害。只有真正服膺“行行出狀元”這一真理,各行各業都不以官為本位,不以官位大小論高低,而以自已行業為本位,努力攀登自已行業的高峰,社會方有全面的進步和繁榮。深圳市最近實行公務員分類管理改革,我欣賞其中一點,是它想打破工資待遇與行政職務級別唯一對應關系,根據權、責、利相適應的原則,實現工資待遇與各類職務序列的合理掛鉤,這有利于人們從官本位桎梏中解放出來,不再為官為大、為官為貴,而是專注于自身的業務工作,即使是“小教師”“小編輯”“小記者”“小演員”,都可努力在自身的“職務序列”上前行,力爭攀上各自行業的高峰,以期達到“狀元”“大師”的頂端,成為霍懋征這樣的國寶。
來源:新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