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2月25日 作者:蘇雁 鄭晉鳴 來源:光明日報
來到無錫,記者首先拿到了一本無錫實施素質教育的“地圖”——2009年秋天,《先行者的探求——無錫市中小學素質教育成果集萃》正式出版,書中凝聚了該市一百多所中小學“探路”素質教育的特色和感悟。
素質教育實施20周年之際,無錫市致力于在制度上改革創新,切實解決影響素質教育發展的根源問題,使人才培養
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良性互動,增強了城市綜合競爭力和發展后勁。
高位均衡,奠定素質教育基石
無錫依靠人才戰略支撐,到2020年左右建成“東方硅谷”的跨越發展、轉型之路,成為無錫市教育部門制定教育規劃和政策的重要導向。
無錫市教育局局長陸衛東告訴記者:“科技與人才,有著唇齒相依的關系。城市轉型和發展的態勢,使我們清醒地意識到,迫切需要轉變人才培養模式。我們所培養的人才,應該在知識結構、能力素養、國際視野和身心健康等方面全面發展。而惟有依靠素質教育,才能為學生的終身成長奠定堅實的素質基礎。”
此時的無錫教育,正站在“義務教育向高位均衡攀升”的歷史坐標上。
江蘇省委常委、無錫市委書記楊衛澤作出批示,要求無錫“爭創全國義務教育高位均衡發展示范區,努力實現人人享有良好教育的目標”。無錫市市長毛小平在調研中多次提出:“在無錫實現現代化過程中,教育現代化應該走在前面。”
2007年,無錫及其所轄兩市(縣)7區在江蘇省率先通過區域教育現代化評估驗收,實現了教育基本現代化。
2008年秋季學期,在深入調研、反復醞釀基礎上,無錫市出臺了《關于全面啟動義務教育高位均衡發展示范區創建工作的意見》。意見明確,用2年至3年時間,每年有針對性地重點扶持一批相對薄弱學校,從辦學條件、師資隊伍、管理水平、教育質量等方面達到基本均衡,使全市義務教育進入高水平均衡狀態。
同時,“義務教育高位均衡”目標,也被列入了無錫各市(縣)區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和領導班子工作責任考核范疇。由省內外專家和各市(縣)區教育行政部門共同參與研究制定的義務教育高位均衡的具體標準也初具框架。
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管向群認為,無錫市義務教育逐漸趨向高位均衡,解決了阻礙素質教育深入實施的根本問題,也讓教育服務經濟社會找到了最佳結合點。
創新制度,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無錫市副市長華博雅認為:“實施素質教育是促進教育公平的內在要求。”
在促使義務教育高位均衡發展的同時,無錫推出一系列創新舉措,從體制機制上營造了公平競爭的環境。
2005年底,無錫在社會事業領域實施“政事分開,管辦分離”,教育領域成立了市學校管理中心,負責辦好市屬學校。這使無錫市教育局能夠集中精力按科學發展、人民滿意的要求進行教育制度設計和規劃,而不需要再顧慮“對哪個學校特別關照”。
教育局的“鐵拳出擊”,首先是在全省范圍內率先把公有民辦學校作了徹底清理。“要么恢復公辦,要么變成純民辦,沒有中間道路可走。”陸衛東告訴記者,“2008年秋季開學時,11所學校恢復為公辦學校,10所學校設置為民辦學校,5所學校撤銷停辦,不公平競爭、亂收費等現象得到了遏制。”
公有民辦學校格致中學,恢復公辦性質后,學校所在的濱湖區政府投資7800萬元建設了新校區,學生全部免費就近入學。
初中生“擇校熱”成為每年暑期的“獨特風景”。無錫市教育局從招生制度改革入手,有效緩解了矛盾。
陸衛東向記者介紹:“我們在2009年中考招生政策中,調整了熱點高中的分配生政策。”無錫取消了以往熱點高中招生分配名額需要在第一批統招線下20分內錄取的“門檻”,錄取控制線降為普通高中錄取最低線。“這就意味著,不管你讀哪一所初中,都有機會進入熱點高中就讀。”市區熱點高中的分配指標,將由目前的50%逐漸提高到2012年的60%以上。
同時,到2009年年底,無錫市所有學校建立了理事會。學生家長、社會人士等共同參與的學校管理模式,有效促進了學校拓展資源、優化管理,以及群眾更直接有效的監督。
減負高效,建立可持續發展“生態”
為建立素質教育自律機制,2007年,無錫市60名中小學校長就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向全社會公開作出了“六項承諾”。對于承諾,校長們理解為:“分數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要探索建立‘多元評價機制’,為學生創造更多發展機會。”“‘多元評價’不是放棄分數,而是要遵循教育發展規律、研究孩子成長規律,在有效的時間里獲取好的分數。”
德育成為施展“多元評價”的主陣地。2008年,無錫市279名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能手”和“新秀”被表彰,88個德育工作創新案例被推廣。建立在成長性基礎上的評價機制,使中小學紛紛削減“三好生”比例,增加藝術、體育、書畫之星等單項評比,學生獲獎面擴大至40%以上。
為減輕學生負擔,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把興趣和快樂還給學生,無錫市教育局于2009年3月起,開展了力度空前的“減負”行動。“減負令”發出后,無錫市中小學紛紛取消雙休日、節假日補課。政府投資6000多萬元建設的江蘇省(無錫)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假日新視野”綜合實踐活動,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素質拓展“菜單”。
學生減負,教師就必須“加壓”。無錫市教育部門推出了《關注課堂、聚焦課堂、推進有效教學活動實施方案》,成立了相關的專家指導委員會。教師們長期鉆研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講最精要的話”、讓學生“做最有效的題”。
扎實的推進措施,使素質教育在太湖之濱“生根開花”。江陰市華士實驗中學開展農村娃“愛迪生創新行動”,三年來,學生產生創造發明設想3000多個,申請專利180項;2008年,東北塘中學、東北塘實驗小學代表我國參加“世界學校國際象棋團體錦標賽”,雙雙獲得冠軍。(本報記者 蘇雁 鄭晉鳴)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