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3月04日09:49 星辰在線-長沙晚報
孩子的快樂是家長最關心的一件大事。均為賀文兵攝
未來十年 我們期待
不用再四處托人送孩子上公立幼兒園,并納入義務教育范疇,讓孩子們能真正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家長何芳
“進不了好小學就進不了好中學;進不了好中學就進不了好大學;進不了好大學這輩子就完了。”希望這句臺詞能夠永遠消失。——20年教齡的劉老師
一年多次高考能像托福雅思一樣,讓我們有多次機會參加,然后選擇最好的成績去申請大學。——高三學生趙玲
高職院校進入“終身教育”體系,把“象牙塔”的傳統校園變成開放式的社會大學。——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王章華
2月的最后一天,2.7萬字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綱要》)公布于眾。作為21世紀我國首個教育規劃綱要,它描繪了未來十年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藍圖。而與你我有關的是,我們的孩子將在這樣的一個框架下成長成才。
1 公辦幼兒園多點再多點
《綱要》提示:到2020年,全面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學前兩年教育,有條件的地區普及學前三年教育。
【本土落子】
到2009年底,長沙市登記在冊的幼兒園有651所,其中公立園所占比例不足10%。為盡快實現“人人有幼兒園上,人人上得起幼兒園”的目標,市教育局每年拿出200萬元獎勵新建的公辦幼兒園,采取以獎代撥的方式,用于公辦幼兒園尤其是農村鄉鎮中心幼兒園的建設和發展。此外還推進農村學前三年教育的發展,在四縣(市)農村地區、人口相對比較集中的地區,鼓勵舉辦中心幼兒園;在相距較遠、人口和幼兒較少的村,則舉辦簡易幼兒園,加快農村幼兒園的建設進程。
【民間期待】
長沙市馬王堆社區兩歲孩子的家長何芳,準備明年將孩子送讀幼兒園了,并且已經考察周邊的近十所幼兒園。荷花園一帶公立園集中,一去打聽,今年秋季報名的人數已滿,提早一年報名還不見得能夠擠得進去。公立幼兒園較大的班額和接送的不方便,讓她的選擇像是穿著不合腳的鞋一樣,總不能那樣稱心如意。讀私立園,費用高的自己承受不起,費用低的又不放心。“希望政府能普及公立幼兒園,合理布局幼兒園,讓孩子們能真正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何芳這樣說道。
【記者旁白】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家長們希望《綱要》能解決學前教育的兩個問題,一是能讓孩子們有機會上公立幼兒園,二是讓孩子們能讀得起民辦幼兒園。民辦園占據學前教育的九分天下;提前一年預約還未見能擠占一個公立園的學位。一名李姓家長說,孩子讀幼兒園不是問題,但能擠進公立園則是難題。讀個幼兒園比讀大學還要貴,私立園的園費在近兩年水漲船高,最貴的幼兒園月托費高達3200元已不是稀罕事。相比高昂的價格,私立園良莠不齊的教學質量更讓家長們擔心,教學小學化和教學無序化的現象突出,家長們期望學前教育早日納入義務教育的范疇。
2 學校更均衡擇校風不再刮
《綱要》提示:切實縮小校際差距,著力解決擇校問題。加快薄弱學校改造,著力提高師資水平。實行縣(區)市域內教師和校長交流制度。義務教育階段不得設置重點學校和重點班。
【本土落子】
《義務教育法》實施以來,長沙市取消了初中升學考試,學生就近入學;從2005年開始,我市對農村貧困學生、城市低保戶子女和接受特殊教育的學生實施了“兩免一補”;2006年對農村貧困學生、城市低保戶子女和接受特殊教育的學生“一費制”全免,對所有農村學生免雜費;2007年,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全部實行“一費制”全免。
【民間期待】
“進不了好小學,就進不了好中學;進不了好中學,就進不了好大學;進不了好大學,孩子這輩子就完了。”這句來自電視劇的臺詞,表現了現階段中國家長望子成龍的心聲,也折射出了擇校家庭的現實心態。
“擇校”已不僅僅是盯住幾所名校,而是形成了擇校梯度,最優、次優、中等……層層擇。城市居民家庭獨生子女比重上升,幾乎所有家庭為了孩子都舍得花錢。每學期5000~6000元的擇校費,仍擋不住家長為子女擇校的腳步。
“我們辛辛苦苦搞了這么多年的教育,為什么政府花了這么多的錢,下了這么大的功夫和力氣,老百姓還不是十分滿意?”不滿意的根子在哪里呢?一位市內從教初中語文20多年的劉老師認為,“擇校”問題的核心是基礎教育的發展不均衡。“我希望擇校風不再刮,那句臺詞能夠永遠消失。”
【記者旁白】
長沙市教育行政部門為追求教育公平,實現教育均衡發展,最大程度地減少“擇校”行為,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學校硬件建設、對口支援、師資均衡、學校招生與宣傳等方面的政策,也起到一定效果,但要真正做到學校的均衡發展,杜絕“擇校”現象,絕非短期內能實現。擇校實質上是經濟、社會發展在教育中的綜合反映,要徹底改變,絕非僅僅是教育行政部門的事,而是我們整個社會的責任。
3 90后技工將成中國最大推力
《綱要》提示:把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職業教育投入機制,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支持、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建立健全職業教育課程銜接體系,拓寬畢業生繼續學習通道。
【本土落子】
湖南共有70余所高職院校,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有5所,在全國高職教育里位居前列。湖南高度工業化發展需要更多更高素質的現代技工。目前,湖南職業教育為湖南發展輸送的人才遠遠不夠。
然而,湖南高職教育目前存在的問題也不少。比如有的高職院校專業結構布局設置不甚合理;院校對提高學生培養質量沒上升到自覺高度,學校里有什么師資就開什么課……業內人士表示,現在湖南高職布局和規模已完成,進一步要做的就是規范辦學、提升質量。
【民間期待】
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王章華表示,看到國家出臺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非常振奮。他表示,怎樣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提高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工資收入和發展空間;怎樣增強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能力,融入產業鏈,與企業形成穩固的“互利共贏”模式;怎樣讓高職院校進入“終身教育”體系,把“象牙塔”的傳統校園變成開放式的社會大學,是下一個十年,職業教育的一個努力方向。
28歲的鄧林是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路橋工程系的教師。去年上半年及整個暑假,他被學院派往浙江,參與九龍湖滬通高架橋墩下移動支架設計與施工項目,該項目為企業節省經費達700萬元,鄧林也在這段實踐活動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搜集了大量的生動案例。
校方表示,今年學校還將加大教師下企業力度,把企業一線技術骨干聘進來當老師,真正解決《規劃綱要》中提出的雙師型教師缺乏問題。
【記者旁白】
記者走進高職院校招聘會場,聽到企業最多的感嘆是,“90后”技工“都很精”:除了對薪酬要求更高外,對工作環境和發展前景也有了更加明確的要求,在應聘時頻頻提出“上班時間超不超過8小時”、“企業給買社會保險”等——從記者的角度來看,這是進步。尊重技工的技術含量,才會讓這類工作變得更有尊嚴和價值,才能吸引更多有才能的年輕人,中國的富強指數才會更快上漲。
4 破除高考“一考定終身”
《綱要》提示: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試的辦法,探索實行社會化考試。建立健全有利于專門人才、創新人才選拔的多元錄取機制。多元錄取可以分為擇優、自主、推薦、定向、破格五種。逐步實施高等學校分類入學考試。高等學校普通本科入學考試由全國統一組織;高等職業教育入學考試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組織。探索實行高水平大學聯考。
【本土落子】
湖南2009年的高考錄取率達到67%,應屆高中生上大學的心態也提前分層:成績好的學生趕考名校自主招生;為了減輕學生趕考壓力,名校聯考也出現在2010年的自主招生戰場上,先是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攜手“五校聯考”,隨后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香港大學3所高校在自主招生中聯手。成績中等的學生以正常的心態備戰高考;成績偏下的學生忙于高職院校的自主招生。
【民間期待】
潘軍(化名)是一名成績優秀的長沙高中生,但他卻因為高考前身體不適,無奈成為了復讀生。他之前模擬考試的成績都在600分左右,雄心壯志希望能考上重點大學。可是不巧因為心理緊張等原因,考試前一天發起了低燒,直接影響了高考兩天的發揮,成績下來才剛剛到了一本線。雖然他也不想花一年的時間重復復習高中的內容,但是去年高考的不順讓他無法甘心。“我真是羨慕美國一年7次高考,如果高校錄取能看看我以前考試的成績該有多好。”
采訪中,眾多的高校教師和高中生說,“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試的辦法,探索實行社會化考試”這一創新可以讓考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真實實力,避免“一考定終身”。破格錄取在實踐崗位作出突出貢獻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能夠挖掘在某一領域極有天賦的人才。
高三學生趙玲期待,多次考試能不能像國外實行的托福、雅思考試一樣,讓學生有多次機會參加,選擇最好的成績去申請大學,這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高考的公平、公正。學生肯定會很歡迎多次考試這種做法。
【記者旁白】
一考定終身的高考制度催生了龐大復讀軍。每到高考發榜時,也是各類復讀機構最活躍的時期。雖然有關部門建議學生不要復讀,但是每年依然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前仆后繼進入復讀班。
來源: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