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高校的“被”尷尬了誰
2010-03-06

2010年03月04日 14:40:22  來源:長沙晚報

    2009年,“被”字當選國內年度漢字。我們走入“被式語言”的時代,用“被××”來調侃社會現象成為一種濃郁黑色幽默的時髦:“被自殺”、“被網絡”、“被自愿”、“被和諧”、 “被捐款”、“被評估”……作為社會最活躍組織之一的大學校園一時間眾“被”紛紜。近日,記者在省會大學生中進行一次隨機調查,搜集一份長沙高校常見“被”字榜單,榜單中“被就業”以34.8%的投票率高居榜首,“被學分”和“被證書”緊隨其后,分別占到20.3%和11.6%。可見,就業和學習壓力令當代大學生怎一個“被”字了得。

    被就業 我的工作誰做主

    學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順利”簽到工作,或是因為畢業證的扣留而“被迫”就業……就業率的美好與畢業生就業尷尬之間的“曖昧”,因為一張帖子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去年7月,某政法大學畢業生趙冬冬在天涯社區上發帖稱,在自己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學校就替他與西安一家公司簽訂了就業協議書,他“太興奮了”,發帖慶祝自己“被就業”。一時間,“被就業”這一詞匯躥紅網絡,矛頭直指虛高的高校就業率。時隔半年,在記者對本省高校“被”字榜的調查中,“被就業”的得票率仍然高居榜首。

    “被就業”現象并不是近一兩年才出現的。據了解,像趙冬冬那樣“被瞞著就業”的案例雖不多見,“被要求就業”卻早已有之。張達是河西某重點大學理科專業的畢業生,他說:“我們專業也有一些同學沒找到工作,為了提高就業率,畢業前,學校實驗室就會增設實驗室助理的崗位,老師要求沒找到工作的同學與實驗室簽協議,但是由于工資過低等問題,這些同學一般都不會真的去工作。這在學校里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教育專家熊丙奇認為,只有當就業率不再作為政府部門確定高校撥款、招生計劃的硬武器,而是作為公開信息提供給受教育者和用人單位時,“被就業”現象才能消除。

 

  被學分 為畢業的無奈選擇

    如今的大學里,在看似有選擇權實則根本無法選擇或選擇不多的選課體系中,多數學生根本無法決定自己所學的專業和課程。課程內容陳舊、老師講課枯燥,甚至有學生感到某些課程意義不大,這些都是教學中被指責的現象。結果,一些大學出現學生平時不好好上課,甚至逃課,但為能獲得學分、順利畢業又不得不疲于應付的現象,有人稱此為“被學分”。

    李力,長沙某高校大三的學生。李力現在還清晰地記得大一選課時的興奮,“我當時硬是花了大半個鐘頭,仔仔細細地把所有課程看了一遍,最后選中了影視賞析這門課”。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在選課當天,李力才發現大部分課已滿,自己基本上已經沒有什么選擇余地,只好隨便選了個有空額的課。李力說,因為感覺課程用處不大,最后還是選擇了逃課,可是這一逃也逃出了煩惱,“這科期末考筆記,問題是抄了筆記的也沒幾個人”。好不容易輾轉多人復印到筆記,熬了個通宵,直到順利過關,李力的心才落地。

    有報道曾把這種現象形象地比喻為“擠在學與逃的夾縫之中”,由于種種原因,看似選擇權甚大的學習,最后卻演變成無奈的應付。學自動化專業的大二陳同學說:“其實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認真聽課唄,把‘被學分’變成主動‘拿學分’。”也有教育專家指出,這里面固然有學生自己學習態度的問題,但一個巴掌拍不響,在學生端正自身態度的同時,學校若能及時調整相關課程設置、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這也是對“被學分”現象的積極回應。

    被證書 課余時間忙于考證

    大學生僅為增加就業機會而非興趣愛好,盲目加入考證大軍,這種為考證而考證的現象稱為“被證書”。

    在大學校園里,各種資格證書考試信息隨處可見,網上論壇也有大量介紹考證經驗的帖子。如今,大學生除了完成規定課程學習外,還要考慮如何增加自身的就業籌碼,各色證書就是其中之一。但證書究竟對大學生前途有多大作用,他們不得而知。

    “我的課余時間幾乎都用在考證上了!”李勇坦言。李勇是河西某大學商務英語專業的一名畢業生,大學四年,他共考了11個證書。“當時在我們學校,只要是個證就有人考,各種各樣的考證培訓班期期爆滿。最瘋狂的時候,我上午參加普通話等級證的培訓,下午上會計證輔導班,晚上還要復習備考英語。忙活了一學期,證是拿到了幾個,專業課倒差點沒及格。”李勇露出一絲苦笑,“后來到了找工作的時候才發現以前辛辛苦苦考的那些證用人單位根本不屑一顧。我現在找的工作是銷售工作,以前考的那些證都只能當做收藏品了。”

    對于大學生的考證熱潮,用人單位并不看好。許多公司的人力資源主管表示,大學生應該調整對職業和未來的心態,不應把自己的前途寄托在一張證書上,他們更看重應聘者的工作能力。關于考證,有教育專家建議,除了學生要理性應對外,高校也應負起直接的引導責任。

 

  被消費 打腫臉充胖子

    大學生一次次身不由己地消費,有的礙于人情顏面,有的迫于某種壓力,這些大多是校園環境影響下的超承受力消費,有人稱此為“被消費”。

    河西某高校大四學生鄭峰就曾經為戀愛中的糊涂賬傷透了腦筋。提起大三時的經歷,鄭峰仍然覺得不可思議:“才5個月就花掉了差不多2萬元,我都沒搞清這2萬元是怎么花出來的。”回憶起已分手的女友,鄭峰清楚地記得,她喜歡翻時尚雜志,一碰到合心意的時裝款式就會馬上把它剪下來,交給自己去買,而自己也覺得理所當然。鄭峰有些自豪地說,自己平時會利用業余時間在校外做兼職,算下來一學期能賺8000元,這樣生活費基本可以靠自己解決。說到這里,鄭峰苦笑了一下,“不過那時賺的錢全花上了都不夠,最后還是找爸媽拿的錢。”

    談到戀愛消費,長沙理工大學的梁寒說,自己倒是沒有這方面的煩惱,女友和自己都比較節儉。逢年過節,時尚、貴重并不是送禮的首選,他們更看重的是里面的一片心意。眼下讓梁寒感到頭痛的是人情往來上的被動消費。眼看就要畢業了,同學聚餐是扎堆來報到。同寢室的兄弟小孟剛剛簽到了工作,馬上就要趕赴外地,大家為他送行,共同送了份大禮;好友小錢順利收到了國外大學的OFFER,幾個朋友湊錢準備了份“大餐”為他好好慶賀一番;高中同學聚會,依舊是聚餐加唱歌,收到通知的自己也少不得去湊上一份子……梁寒的荷包眼瞅著一天天地癟了下去。“開銷是大,但這些往來也是不能少的啊!”梁寒聳聳肩,對記者說。

    專家指出,無計劃不合理的消費與大學生所處的環境有很大關系,周圍富裕同學的消費容易形成暗示壓力,結果迫使大學生的花費超出自身承受能力。從傳統上來說,中國是個人情社會,人情消費對于大學生來說是不可避免的,但這并不是盲目消費的借口。大學生普遍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如果盲目消費、打腫臉充胖子,原本正常的人際往來就會變成一種嚴重的經濟負擔。

    高校“被”字榜

    名 稱 百分比

    被就業 34.8%

    被學分 20.3%

    被證書 11.6%

    被社會 8.7%

    被消費 7.3%

    被自愿 5.8%

    被作弊 4.3%

    被留學 2.9%

    被網絡 2.9%

    被招生 1.4%

    注:總調查人群: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長沙理工大學、長沙學院、湖南商學院、湖南農業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

來源:新華網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