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 (2010-3-10 10:18:13) 來源:長江日報
正在進行的全國“兩會”上,多名代表、委員將矛頭直指高考(論壇)加分政策,稱這是對絕大多數“裸考”學生極大的不公。杜黎明委員直言不諱:應當取消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等加分項目。李鉞鋒委員也建議,應舉行高考加分項目聽證會,清理規范加分項目。(3月5日《河南商報》)
高考加分政策的設計初衷,本是為了引導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方向轉變。然而,在某些地方,高考加分項目竟然成了權勢群體子女的專利,本該公正科學地考查學生特長素質的高考加分政策儼然成了權力尋租、制度走私的道具。
盡管當前高考招生體制已經掣肘了素質教育與不拘一格的選才觀,但是我們也看到,“從高分到低分錄取”仍然是公眾普遍認可的公平競爭規則。在當前的制度語境下,指望權力階層主動放棄既得利益并不現實。越是“一刀切”的政策,權力尋租的空間越小。
我不主張取消所有加分項目,但是嚴格高考加分制度與程序,十分必要。我們一方面要反思當前“以分數論英雄”高考體制的弊端,逐步放開高校自主招生權利,讓更多素質全面,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脫穎而出。另一方面,要加強制度建設,在吸收廣大師生、家長、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對各種高考加分政策與自主招生程序進行全面清理、綜合考量,制定科學全面的人才評價標準。避免地方各自為政、隨意加分。比如,山東省除保留國家級加分政策以外,取消全部省級加分項目,值得肯定。更為重要的是,“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體現”,要把加分程序信息放到陽光下,避免權力之手染指公平的競爭環境。
如果高考改革朝著維護教育公平、利于人才培養的方向發展,給學生評價注入科學內涵;如果高考改革拋棄急功近利思維,循序漸進、謹慎操作,不急于求成;如果包括加分項目在內的程序放到陽光下暴曬,接受公眾監督,高考改革誠信與公正才可能被社會逐步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