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3月10日 13時41分00秒 來源:云南網
教育發展也是長期以來在滇全國政協委員在履職中深切關注的問題。幾天來,委員們圍繞如何實現規劃綱要中育人為本,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的核心內容,怎樣打破教育均衡發展的瓶頸談著自己的思考。 實現均衡發展需非均衡的手段 云南教育資源總量小,各階段教育需求大,但資源短缺。2009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18%,比上一年提高了2%,但與全國28%的平均入學率相比,差距還很大;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全國是70%,云南只有50%;普九,云南尚未實現普九的地方占全國總量的53.6%,而學前教育普及率更是居全國倒數的位置。 他認為,教育均衡發展應是社會公平的一個基礎,對當前建設和諧社會具有非常重要意義。但教育均衡發展是個復雜的問題,除了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之外,很重要的一點是,應該有更加均衡的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作為教育均衡發展的一個大的社會背景。 “地處西部的云南農村貧困地區較多,與全國相比,基本公共教育發展不平衡現象比較突出,而且差距正在不斷的拉大,這一問題急待關注”、“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我們將不遺余力地推動均衡發展機制的建立,推動均衡化政策的制定。”羅黎輝說。 將均衡發展向農村延伸 云南教育具有點多、面廣、戰線長,成本高、效益低的特點,一師一校點還有7000多個,多民族、多山區、長邊境線給教育質量的提高帶來很多困難。資源配置不合理,優質教育資源主要集中在城市,農村教育偏弱成為了教育發展的瓶頸。 “政府報告中提到的‘要解放思想、大膽突破、勇于創新、鼓勵試驗。要對辦學體制、教學內容、教育方法、評價制度等進行系統改革’等內容,切中了當前教育發展的一些重要問題。” 結合政府工作報告,倪慧芳委員談到了今年提交的《關于加大力度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建議》提案。 倪慧芳認為,教育均衡是動態均衡和高位均衡統一,應努力在教育改革與發展中不斷提高教育水平,讓更多的家庭和孩子公平地享受優質教育;也應實現義務教育機會均衡與實質均衡相統一,積極為不同的社會需求和學生發展提供多樣化的教育服務。 她在提案中建議,應該將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向農村延伸,努力實現城鄉間的義務教育均衡。加大農村學校的建設力度,將城里的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薄弱學校“雪中送炭”,讓優秀教師、優秀校長真正能流動到新建學校和薄弱學校,并在學習培訓、職稱評聘、工資津貼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從學校校長的配備到農村教師水平的整體提高,逐步實現讓農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享受同樣優質的教育資源。 “教育改革涉及到利益的協調關系,涉及到關系的重新定位,會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也是廣大人民期待的”倪慧芳說。
目前,云南教育同時面臨著機遇與挑戰,任務艱巨,像蘇州市,高考升學率達到97%;上海,高中毛入學率達到90%。這些發達城市基本完成了總量擴張,已經轉向質量提高的階段。而云南到現在連‘普九’都還沒有全面解決。
“應立足于在民族地區范圍內更好地解決教育公平問題,促進民族地區教育水平的整體提高”……面對中央電視臺的采訪,何春委員侃侃而談。
她認為,云南民族眾多,教育發展滯后的情況仍普遍存在,應把民族教育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促進民族地區教育健康、協調發展。
來源:云南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