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30 09:22:17 來源:東北新聞網
去年高考發生的重慶狀元民族身份造假事件,引起全國輿論嘩然。近日,教育部發布今年高考招生工作規定,與往年辦法相比,特別添加了在報名提供材料時要簽訂誠信承諾書的內容。(京華時報3月29日)
可以定性地認為,高考制度所保留的誠信度,遠遠高于全社會的誠信水平。教育部努力保持并提高今年高考招生工作的誠信度,值得贊賞。然而,不要把誠信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考生身上。很多破壞誠信的行為不是來自考生,而是來自考生的家長,來自制度的漏洞和政策的弊端。
考試作弊,固然是考生所為,需要考生自己承諾守信,并為破壞誠信的作弊行為付出自己的代價??墒强忌慕^大部分精力和時間畢竟還是花在讀書學習上,淹沒在書山題海里。那些篡改民族身份、篡改身份證號碼、篡改戶籍等等破壞誠信的行為,不是考生們能夠策劃履行的,基本都是考生的家長策劃所為。所以家長們也需要簽訂誠信承諾書。
回顧考生作弊尤其是群體作弊事件,回顧冒名頂替的系列事件,參與策劃的還有老師們,還有教育行政管理者。所以老師們、校長們、教育行政管理的官員們,也要簽訂誠信承諾書。說到這里,那些靈魂工程師們和校長、教育局長們肯定不服氣。那么弄虛作假亂加分,直至加分泛濫成災,加分成為權勢者的俱樂部,老師校長教育管理部門怎么能夠脫得了干系?
為了堅守高考的誠信,作為國家最高行政管理部門,教育部應當立即審視高考加分政策?;仡櫦臃终邔嵤┻^程中的客觀情況,利弊權衡,估量亂加分對于破壞誠信的成本。社會有識之士們目睹加分亂象,整治無效,早就呼吁全面壓縮加分范圍,甚至呼吁徹底取消加分政策。教育部至少應當嚴格統一加分政策,不能再讓各地五花八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