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4月07日 11:41 來源: 中國新聞網
隨著高水平大學自主招生改革不斷推進,參加高校自主選拔錄取已成考生邁入名校的重要途徑。日前發布的《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公開征求意見稿)中,對此有專門闡述:若干高水平大學探索實行“獨立考試、自主招生”的辦法。
部分高校招生負責人認為,《綱要》中這一提法有待商榷。自主招生并不等同于高校獨立考試。高校各自為政進行文化筆試,只會加重考生負擔。專家建議自主招生進入“高考后”時代,即考生在高考后,憑借高考成績,以及綜合表現、特長等,申請高校自主選拔錄取。如此安排,既可讓考生家長免于奔波,更體現自主招生對人才拾遺補缺、搭建“立交橋”的初衷。
目前,本市高校自主招生均獨立安排文化筆試,從公布自主招生計劃到公布面試結果前后持續兩個多月。考生為爭取更多進入名校的機會,只能連場趕考。教育界人士指出,自主招生出發點是打破一考定終身,不僅擴大高校選才權力,更為偏才、怪才打開求學之門,引導中小學素質教育改革。遺憾的是,各自為政的文化考試,反而加重了考生課業負擔和心理壓力,來來回回考很多試,才能獲一校加分或者預錄取,最后還得高考。如此“多考定終身”,令學子被多次考試壓彎了腰。不少教育專家認為,從發達國家高校較為成熟的自主招生經驗來看,以第三方組織的學業水平測試或多校聯考成績為基礎,結合高校的綜合考察對學生進行全方位評價,有利于擴大學生的選擇權,也可減輕學校舉辦考試的負擔。
復旦大學校長助理、招辦主任丁光宏坦言,上海雖自今年起也將進行高中學業水平測試,但規定20%的學生可獲A等成績,區分精度不夠,難以承擔重點大學自主選拔的要求。他舉出數據,較早實行高中學業水平測試的浙江、江蘇,測試分A、B、C、D等第,要求與上海類似,最終獲得6A的考生占10%左右。上海約有8萬考生,若按此比例測算,6A考生將超過8000人。復旦、上海交大今年在滬自主選拔錄取試點過程中,入圍面試的各有1500余人,最終將分別預錄取500人,錄取比例約為3:1,學校在人力投入、資源配備方面已經勉為其難。若以上8000余名6A考生憑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來申請自主選拔錄取面試,顯然將無法負荷。
他建議,高考能否提前至3月,考后高水平大學可獲得充裕時間自主招生,考生可根據不同學校不同的學科要求,遞交高考成績,作為綜合素質的部分參考依據,接受學校考察、評定。這一“提前批”錄取完成后,余下的考生可根據自己的成績以及所處排位填寫志愿,按一般程序錄取。如此,雖仍是高考“一考”,卻不再對“定終身”具有絕對權重。偏科學生可以憑借“蹺腳”的高考成績獲得高校青睞,綜合素質高但總成績平平的學生同樣可以進入名校選才視野。
與此同時,為確保篩選申請者的公平公正公開,學校須列出一張“明細表”,如考生在學校的排名,是否具有特殊才能、在特定競賽中獲獎情況,在學習、生活中有無突出表現、面試表現等等。明確了哪些是自主招生選拔時的加分點,權重比例如何,篩選時打分累加,從高到低排名,流程才算過硬。
不少教育界專家認為,這一自主招生方式兼顧公平考試與靈活選才,也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多校聯考可能帶來的流程繁復、學校組合混亂以及多重考試等亂象,具有可操作性。(記者 彭德倩)
來源:甘肅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