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11 10:22:00 來源: 揚州晚報(揚州)
近日,揚州中學美國高中課程實驗班開始報名,許多家長躍躍欲試,希望把孩子送到國外去讀大學。
孩子的學應該怎么上?這一直是個困擾廣大家長的難題。據統計,去年中國約有25萬人出國留學,同比增長三成;在所有出國留學人員當中,高中生、初中生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趨勢。上個世紀90年代直到本世紀初,碩士生、博士生是留學的主力軍;近兩年,留學低齡化卻格外引人注目。這背后,有著怎樣的動因?有著怎樣的觀念革新?對一個孩子而言,低齡出國留學真的就是福音嗎?
疑問,多大的孩子出國比較好?
美國威斯敏斯特學院招生主任Patkirby——
最好讀完高中再出國
何為“低齡留學”?“低”到底低到什么程度?國外的高中、大學對中國孩子的印象如何?出國留學要通過哪些渠道?昨天,本報記者連線美國威斯敏斯特學院招生主任Patkirby,請其作出解答。
記者:何為低齡留學?
Patkirby:從常規意義上講,是指大學本科以前出國。我個人認為,這個“齡”是指心理年齡,說白了就是一個孩子的心智是否成熟。我就遇到一個中國孩子,13歲,他的獨立能力,思維能力絕對是比一個成年人還要出色的。
記者:對中國留學生的印象如何?
Patkirby:聰明、好學、數學非常棒!我從事招生工作已有7年,每年都會來中國招考一批高中生,大多是高三的,高一的也有。與其他地區孩子相比,中國孩子的學習能力是非常棒的!對他們來說,似乎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在我們的教授眼中,中國孩子都是少年老成的。
記者:美國的大學與中國的大學教育相比,有哪些不同?或者說優勢在哪兒?
Patkirby:客觀上講,分不出好壞,各有千秋。中國的大學更注重基礎理論的培養,而美國的大學更注重對一個人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我們很喜歡中國學生,一個高中生的理論功底甚至堪比我們的教授。
記者:您認為孩子在哪個年齡段出國,比較合適?
Patkirby:這要因人而異。不過,對中國孩子來講,最好還是在國內讀完高中。盡管中國的教育體制對人有所限制,但我們也很佩服你們的系統理論學習。在中國掌握了系統的理論,再來美國,只要語言過關,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出類拔萃。
記者:是否通過上國際班,或者通過留學中介,出國留學會容易一些?
Patkirby:這是個誤區,我個人更喜歡學生自己申請國外的學校,按照招生簡章準備材料。其實,全美大多數大學,都有一定的國際生比例,學生完全可以依照招生簡章,自己申請,只要材料齊全,根本就沒有問題。可能通過國際班、留學中介,會提供一些便利。但是,這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他應該有獨立決定、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來中國招生幾年了,總是遇到家長陪同孩子前來,甚至申請材料也是家長四處托人,幫孩子弄好,我覺得你們中國的家長很累,孩子在這種過分的庇護下,沒有好處。
疑問,什么樣的孩子適合出國?
王修文認為,高中生出國是必然趨勢——
有的放矢,才能學有所成
王修文,北京新東方揚州外國語學校校長,曾是改革開放后中國第一代留美學者。昨天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表示:“我支持中國孩子到國外去上大學,高中生出國是必然趨勢。”
出國讀大學有三好處
“人一生要成功,必須把自己置于世界大平臺上;在國外讀大學,會經歷一個不斷自我否定、自我成長的過程;孩子的語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溝通能力等等,都會有很大提升。這些能力,對一個人的發展至關重要!”王修文細數出國讀大學的三大好處。
“在封閉的環境里,你看天,永遠只是井口大的一點兒!”王修文指出,一個人要成功,必須不斷突破、接受新的東西,“包括新的教育”。
孩子要有強烈的愿望
“很多孩子出國,都是家長意愿的強加。”王修文表示,“現在家庭經濟條件好了,把孩子送出國外接受教育,是常有的事兒。對于一個尚不成熟的孩子來說,出國留學往往是家長決定的。一些家長還有種虛榮心,覺得自己孩子出國,就是件很有面子的事。”
“是否要出國讀書,必須結合孩子個人意愿考慮,不能只是家長一廂情愿。”王修文建議,有強烈出國動力的孩子,還應該考慮自己的特長、愛好。“比如說,你擅長體育、愛好藝術,可以學習與之相關的專業。與此同時,要給自己作個比較具體的職業規劃。有的放矢,才能學有所成。”
最好孩子獨立來申請
“盡管新東方也有自己的留學機構,但我個人還是鼓勵孩子獨立申請出國留學,這是一個很好的鍛煉!”低齡化留學的趨勢下,留學市場成為各大大小小留學中介逐利的“大蛋糕”。一方面,家長對國外大學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很多家長圖省事,就把留學的事項“放心地”交給留學中介。
那么,留學中介是不是很可靠的?王修文透露,“現在各類留學中介很多,魚龍混雜。有些中介常常會列出畢業生就讀大學名單,其中不乏美國名校;還有一些中介甚至宣稱跟美國前多少名的大學有合作,畢業直接可以到這些大學就讀。其實,美國前30名的大學根本就沒有聯合辦學這一說法。”
留學低齡化有利有弊
“出國讀大學,不是難事。”王修文介紹說,現在美國政府要求,除了經濟原因,簽證機關一般不以其他理由拒簽中國高中生讀美國大學。“過去周恩來、鄧小平十幾歲就到法國留學,但時代變了,現在這種成功的概率減少了很多。不過總體來說,年輕時留學,能開闊視野,獲得更豐富的人生閱歷。一個成功人士,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經萬般磨難,交萬個朋友。”
“雖然留學低齡化的好處明顯,但其中潛藏的風險也不容低估。”王修文表示,小孩子的心智是否成熟,是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我們也遇到一些年齡很小的小孩,出國后,不僅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反而受到不好風氣的影響。所以給家長的建議是,不要盲目跟風。畢竟,留學有利有弊,因人而異。”
他建議,打算出國留學的學生,得先在國內作好各種準備,努力提高語言、溝通、寫作、獨立生活還有基礎課學習的能力。
學生生活
“進美國班,需要挑戰”
學生、老師、學校談揚中高中美國班——
課堂笑聲多,學習壓力大
“我的目標是麻省理工!”站在學校走廊上,揚州中學美國班高一學生許章(化名)望著遠方,滿懷希望地說。生于1994年的許章,去年9月進入揚州中學美國高中課程實驗班學習。一晃半年多過去了,談到在美國班的點點滴滴,這位頗具紳士風度的學生娓娓道來。
面試自由也與眾不同
許章初中就讀于樹人中學。母親是教師,父親是經理。他們都希望孩子早日到國外深造,接受異域文化的熏陶。去年中考結束后,他參加了揚中舉行的美國高中課程實驗班筆試。“筆試比中考題難!”只考兩科,英語和數學。許章感受最深的是,英語中閱讀的比例相當大,而且生詞較多;數學的題目則更加靈活,多思維性、發散性題目。這讓他首次從內心受到沖擊:“進美國班,需要挑戰!”一周多后,許章順利地接到面試通知。
“面試很自由,但也與眾不同。”許章記得,當時,面試老師首先讓他簡要地自我介紹;介紹還沒完全結束,老師就從自我介紹中抽出問題,反復詢問。許章的對答如流以及機智靈活,最終讓他如愿進入了揚中首屆美國班。
英語是必過的第一關
開學第一天,第一堂課的自我介紹,完全用英語。這讓許章明白,英語是必須過的第一關。為此,許章總要抽出課后時間,看美國原版電影、聽正宗美國歌曲、閱讀英語小說等課外書。一次假期,許章去山東表哥家度假,除了晚上抽出時間閱讀英語小說外,還和上大學的表哥一同參加英語角。
正式上課開始了。許章要學習的課程有12門之多,僅僅英語課一周就有21節。此外,數學、物理等課程都是美國版,全英文。每天晚上回家,做完作業后,許章還要背20個單詞。
課堂內外總歡聲笑語
不過,喜愛英語的許章并沒因此而煩惱。“同學們都很主動,經常主動與老師進行互動。”許章說,課堂內外,總是充滿歡聲笑語。
許章說,來自美國的綜合英語老師常常在課堂上做輕松活潑的游戲。“有一次游戲,是真心話與大冒險。”老師讓同學們找生詞,然后背誦,看誰背得又快又多;最后互相問記下的單詞意思。“有的同學說不出來,就把自己小時候怎么調皮、暗戀過某某的真心話都說了出來!”
經常就熱點進行辯論
此外,老師們還帶著學生排練、表演話劇;經常的辯論,也讓許章頗為興奮。“半年多來,已辯論過10多次了,每次辯論班上每個同學都要參加。”辯論的題目也非常接近社會熱點。比如,“怎樣看待安樂死”“支持移民國外還是反對”等等。
“對于移民美國,我不支持。無論我以后在哪里學習、工作過,我都要回歸祖國,為祖國作貢獻!”許章當時的回答,贏得了班上同學們的熱烈掌聲。許章認為,眾多辯論賽,鍛煉了他的團隊合作與分工的意識,開闊了視野,還從中享受到了巨大樂趣。
學習過程中,許章和英美文學老師Thomas成了好朋友。Thomas會9門語言,這讓許章欽佩不已。他們偶爾會到揚中對面的餐館吃飯。在這期間,Thomas會和許章談談美國、談談人生哲理。“我們也談淮揚菜,對每道菜進行評價。”許章說,外教們很幽默、風趣,上課愛開玩笑,這也是美國班快樂的源泉之一。
教師感受
不僅送出去,還要適應好
美國班英語老師劉人杰感嘆:“當了美國班老師后,壓力更大,休息時間更少了!”以往任教普通班時,劉人杰的時間要寬裕得多,每天都有時間回家和兩歲的孩子共享天倫之樂;而現在,“時間太少,晚上回去,孩子都睡著了,和孩子玩玩的時間都沒有”!
最大不同在于教育體制
“美國班一共26名同學,由于出國投入較大,他們多來自中產階級以上的家庭。”劉人杰認為,美國班和其他班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美國教育體制和中國教育體制的結合。劉人杰告訴記者,教學所使用的,都是美國原版教材。“高一時用雙語教學;高二全英語教學。”
采用美國式教育體系,學生參加托福培訓,然后參加SAT;而學生要參加的AP課程班(大學課程預修),這在國內也是極少的。“這對他們以后申請留學有極大的好處。”劉老師介紹,美國班除了開設傳統的美國數、理、化課程外,還有適合個性發展的英美文學、經濟學、美國歷史等,通過選修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美國大學寬進嚴出。我們通過綜合素質的提升,不僅把學生送出去,還要讓他們以后更好地適應,適應美國的教學體系。”
一切課程都為出國留學
揚中美國班具體的課程設置如何?劉老師介紹說,高一共12門課,綜合英語、高中英語、口語、英美概況、英語文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中國文化、計算機、音樂、體育等。其中,英語為主,每周多達21節課,便于以后通過托福考試。
高二學AP課程,文學、微積分、經濟學、物理、生物、歷史等。當然,英語仍要繼續學習。高二暑期,學生都將參加托福考試;高三將參加SAT1考試等,高三下學期學生申請美國高校,5月份將收到來自美國高校的offer。
更加注重學生實踐能力
除了課程不同外,美國班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特長,多參加社會公益事業。“主要是因為美國高校更看重學生的領導才能。”為此,劉老師常常組織學生參加社團活動,去福利院、特殊學校,并參加上海外國語大學的讀書競賽。
美國班作業的形式也不同。“國內的作業形式多以習題為主,而美國班除了練習外,還有許多團隊作業,比如做一個項目、開一場辯論等。而且,我們更加注重學生的批判能力的鍛煉,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劉老師強調,中國的教育在某一專業領域研究較深,而美國班的教育面廣、貼切生活實際。“我曾要求學生做旅游廣告,介紹旅游景點,怎樣把游客吸引過來。”
學生們也有壓抑的地方
劉老師坦言,美國班的學生并不輕松。“學生們有壓抑的地方。”選擇美國班,自然斷掉了參加國內高考的途徑;語言關、知識關,也是學生們必須具備的基礎條件。“但在美國班的學生們表演天賦都很高,他們的精神面貌樂觀向上。”
“美國班的考核機制也與高中普通班不一樣。”劉老師說,學生們期末要參加江蘇省有此項目的六所高中的美國班聯考。考試后,成績分A、B、C、D等級,然后折算成學分,得出總平均分,叫做GPA。“這樣的評分方式,更能全面科學地反映學生的能力。”
校方聲音
美國班并非有錢就能上
徐勤紅,揚州中學國際部主任。針對揚中美國班開辦前后的情況,徐勤紅近日接受了記者采訪。
開設國際班為與時俱進
記者:當初你們設置這個班的初衷如何?
徐勤紅:2009年9月,首屆揚中美國班開班。而在此之前,我們發現揚州越來越走向世界,許多家長對孩子高中出國留學的需求要更加迫切。揚中作為揚州最好的中學,如果我們不想到開設國際班這個問題,就太不與時俱進了。
對孩子和家長都有要求
記者:上美國班,學生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徐勤紅:美國班,并非家庭富裕就能上;學生本身的素質,也要與揚中的整體水平相匹配。起初,報名的人數很多,但學生素質不高,就停止招生。直到去年9月份,才開設第一屆。要上美國班,至少要滿足3個基本條件。
第一,家庭經濟要有較強后盾。現在在揚州,收入上百萬的家庭較多,這個市場需求存在。
第二,家長對孩子出國要有很新的理念。現在對于孩子出國,很多家長認為可出可不出,甚至錯誤地認為,考不上國內一流大學后再選國外大學。他們不知道,三年高中美國班的學習與普通班的區別有多大。
第三,孩子的成績要好。中考分數一道門檻,文化測試、面試對他們的綜合能力要求都很高。
孩子們的表現相當不錯
記者:從目前看,首屆國際班是否已經達到目的?
徐勤紅:運行狀況蠻好,在同類學校統考中,揚中美國班都是名列前茅。而在其他方面,我們的學生還參加美國青年大使等國際活動,他們的參與熱情很高,表現相當不錯。
記者:學費怎樣核定?
徐勤紅:學費參照江蘇省其他同類學校和班級確定。其中,外教的報酬占去很大一部分;還有,為學生們購置的圖書、影像資料,都是原版,價值不菲。
記者:今年如何招生?具體有無調整?
徐勤紅:與去年招生方式沒有變化,考生必須參加中考,依據中考成績劃定錄取資格線。對于報名且通過資格線的考生,學校將統一組織入學考試(包括筆試和面試)。通過考試的學生將被正式錄取。
留學生活
委屈小姐
在別人羨慕中掉淚
“現在回去,對不起爸媽。”21歲的王露瑤(化名)很矛盾:留在美國,除了混日子,什么也學不到;回國吧,又怕父母無法接受。
王露瑤初中畢業就去了美國,就讀于美國加州的一所高中。因為英語能力較差,聽不懂別人講話。“人家都說,在英語國家,一個月就能說流利的英語;我都來快5年了,還是感覺力不從心。”父母總是會說:“我們花這么多錢送你出國,你適應適應就好了,加把勁兒!”
當年,露瑤并不想出國;父母覺得,應該讓她接受世界上最好的教育,花了很大代價,把她弄出國。在別人羨慕的眼神里,她一次又一次地掉淚:“我真的很想念中國的學校、中國的老師。”
在國外,只有她一個人,沒有真心的朋友,什么都要靠她自己完成。好不容易申請了大學,卻修不夠每學期必修的12個學分,讓她擔憂不已。“盡管教授一再地說‘王,你很棒!’,我還是覺得自己糟透了!”一次又一次,露瑤在日記里發出疑問:“美國,何時才能有我的天空?”
有奇跡,有淚水
本科生出國已經不流行了。當社會上開始大炒中學生出國熱、小學生出國熱,甚至幼兒園出國熱的時候,“留學低齡化”已經成為一個很“潮”的詞。眾人熱議的“低齡留學生”,在國外的生活苦中有樂。
自主型男
18歲“空手”買房開店
“收獲了在國內不可能得到的東西。”現年22歲的揚州男孩葛一凡,是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的大二生,主修心理學和經濟學。他的獨立自主,令許多同齡人,甚至家長大跌眼鏡。
葛一凡15歲時,隨同揚州中學樹人學校組織的夏令營去了趟英國;回國后,發誓要出國讀書。幾經輾轉,到了新西蘭奧克蘭國際高中。盡管他的英語成績不錯,綜合能力也較強;然而,到了一個純英語的國家,起初他還是不能適應。
國外全新的教學模式、全新的生活方式,對他來說都是挑戰。“全班就我一個亞洲人,任何問題都要自己解決”。盡管遇到了很多困難,一凡從來都是跟媽媽“報喜不報憂”。
他18歲那年,沒有一丁點積蓄,卻在新西蘭買了一套房子,被熟識的人奉為“傳奇”——他憑借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請一個當地的朋友為擔保,從銀行貸款,又與房地產公司的老板軟磨硬泡,以公司內部員工價買了一套房子;然后,將房子租給了別人,用每月收來的房租還房貸。“還掉房貸,我還能賺80澳元呢!”他“空手套白狼”得來的每月80澳元,積累起來,又與朋友合開了一家中式餐廳,“效益很不錯”。
盡管在國外的學習生活很辛苦,葛一凡卻表示,“不后悔當年的決定”。“如果在國內,按照大多數人的路子去走,我30歲也未必能擁有這么多資產。”
“我是要去美國讀研的。”在他心目中,美國的研究生教育,是世界上最強的。他認為,在國外的6年,學到了“在國內學不到的東西,培養了在國內不可能具備的能力”。“比如,自我生存的能力、危機公關的能力等等。”
普通高中班學得更扎實
揚城留學者七八成是高中生
3月份以來,我市不斷有在校高中生收到國外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以往,高中生多自行聯系國外大學;最近,更多的是通過留學中介從中“斡旋”,解決出國留學前的各種繁雜事項。
什么年齡適合出國留學?記者采訪了某國際教育交流公司揚州辦事處資深咨詢顧問焦凌。
能力強的可早點出國
記者:我們知道,有些學生出國留學后發現,生活學習很不適應,然后又被遣回國了。那么,什么樣的學生出國留學比較合適?
焦凌:確實有這種留學不適應的例子。這往往是在國內沒有做好各方面準備,就匆匆出國的,比如英語、基礎課程不怎么好。
我們建議,出國留學的學生,首先要是好學生,至少成績中上,托福,雅思得過關。學生只有具備了基本的語言能力,出國后才不至于在生活上出現溝通困難。當然,學生的家庭也要有一定的支付能力,光申請留學就得有100萬的銀行存款證明。出不出國,得看個人情況。我建議學生能力強的,可以考慮早點出國接受國外的教育,開拓視野。
七八成高中畢業出國
記者:您所說的早點出國,具體是什么階段?高中生、初中生,還是大學生?
焦凌:初中或高中畢業后,都可以的,這也因人而異。有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國外去讀高中,讓他們一邊學語言,一邊學正常課程。這得考慮到孩子的獨立能力有多強。不過,70%—80%的學生是高中畢業后出去的,這些人絕大多數是高考落榜生或者高考后覺得上“一本”沒戲,索性到國外念一所差不多的大學。現在大學生自費出國讀研的形勢并不好。一方面,美國削減了給本科生讀研究生的名額,越來越多地把專業留給本國各州的高中生;另外,國內考試的競爭太激烈了,以前托福、GRE高分的現在都不算高分了,水漲船高,想拿到國外大學獎學金的概率就小。
過早出國對成長不利
記者:到你們這兒咨詢的,年齡最小的多大?
焦凌:有孩子還在讀小學的家長來咨詢,但這種情況很少。國外只有新加坡準許學校接收小學生,要求有家長或監護人。今天早上還來了個家長,他孩子讀初一,我們建議他先準備著,加強英語學習,等到孩子初中畢業再送出國。畢竟學生太小,青春期最好和家人生活在一起。過早出國,對孩子的成長有些不利。年齡太小,孩子的自理能力還達不到讓我們家長放心的地步,要抵抗身在異地的孤獨以及作為外國人而受到的歧視。還是等長大一點,經歷過一些之后再出國,避免走一些彎路。
高中國際班不如普通班
記者:現在有好多學校,特別是高中設立了國際班,你對國際班的看法怎樣?
焦凌:我不覺得上高中國際班是個很好的選擇。雖然高中國際班開設了一些與國外教育對接的課程,像英語、跨文化課程。但還不如直接到國外上高中,國內的畢竟是個模擬環境。還不如上國內普通高中班,扎扎實實地學習語數外基礎課程。出國留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更好地完善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不能追求單純地學語言。其實,在國外住三兩年,語言會大有改進的。
好孩子更適合出國讀書
記者:您認為哪類孩子適合出國讀書?
焦凌:好孩子出國更適合,換句話說,也就是語言能力較好,有獨立的人格,自我管理能力、約束能力較強的孩子比較適合出國讀書。
升學壓力迫使學生出國
記者:是什么驅使廣大家長送孩子出國留學?
焦凌:學生選擇出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目前國內沉重的升學壓力。2009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約為1020萬人,本專科招生計劃安排657萬人,其中本科生339萬。在這種形勢下,“跨越高考,留學國外”成了廣大學生逃避升學壓力的很好途徑。去年,全中國已有6000名高中畢業生出國讀大學。這在大城市很流行。
另外,由于中國很多大學的教育不能讓百姓滿意,加上經濟上能承受的、到國外上大學的中國人越來越多,相信未來出國上大學的中國學生人數,還會迅速增長。
還有就是中國的高校不斷擴招,廣大家長對國內大學的教育質量產生了不信任。
不同觀點
專家預測
高中畢業留學是新趨勢
市教育局相關人士表示,隨著中國更快地融入全球經濟,中國也變得更加國際化、全球化,能否跟得上這個新時代的需求,成為能否成就未來的重要標準!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中畢業生更愿意將出國留學,作為他們放飛夢想的起點,這是一種越來越流行的趨勢。而此前,南京、蘇州等一些蘇南城市都開設了國際班,且運行效果都不錯。“國際班的開設,讓學生和家長的選擇更加多元化,也讓學生能夠多樣化發展。”
名詞解釋
SAT考試
SAT是ScholasticAptitudeTest,是美國高中生的所謂“高考”,但能否讀四年制大學并不取決于一個SAT分數。SAT由美國的CollegeBoard舉辦,在美國領土上每年舉辦7次,其他地方每年6次。考試用英語。
SAT包括三種測試:1.閱讀,2.數學,3.寫作。
來源:網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