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年04月27日 21時37分 來源:中工網
![](http://old.pubchn.com/imgs/article/2026_1272438994.JPG)
代課教師李茲喜(右二)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勞動模范座談會上發言。中工網記者 潘惠虹攝
中工網北京4月27日電(記者潘惠虹 吳昀)他是一名只有初中學歷的農村代課教師,一個人撐起了一所有30多個孩子的學校;他一年的工資是村民們湊的365斤苞谷籽,一拿就連續拿了11年;他在大山深處的學校升起了五星紅旗,并把每一次升旗儀式都看作對自己的一次激勵……
他叫李茲喜,今年35歲,是貴州省羅甸縣班仁鄉金祥村油落小學唯一的代課教師。在“五一”國際勞動節到來之際,他被評選為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他說,這是他第一次來到首都北京,第一次走進人民大會堂,第一次見到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等國家領導人。
4月27日下午,中華全國總工會舉行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勞動模范座談會。部分全國勞動模范參加了座談會,有八位勞模代表在會上發言。其中,李茲喜用樸實的語言和感人的事跡打動人心,引起了強烈反響。
為了輟學兒童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1995年,跟大部分農村孩子一樣,李茲喜初中畢業后因為家里窮,無法繼續上學;輟學后,他跟大部分農村青年一樣,決定外出打工賺錢養家。就在準備好行裝的時候,李茲喜得知離他們村10多公里的金祥村小學因為沒有老師,30多個孩子輟學在家。李茲喜猶豫了,他深知,上學是邊遠山區孩子們改變命運的唯一希望,決不能讓孩子們成為文盲。于是,李茲喜做出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抉擇,毅然放棄了外出打工,主動要求到金祥村教書。
365斤苞谷籽的“年薪”
在李茲喜教書之初,他一分錢也不收,而是自帶伙食免費支教。也許是李茲喜的舉動感動了村民,一個月后村民們找到了他,說大家沒有錢給他開工資,只能每戶湊幾斤苞谷給他,每天一斤。“就這365斤苞谷已經使這個貧困山村傾其所有,我還能要求什么呢?”李茲喜滿足的說。就這樣,李茲喜一個人撐起了一個學校,這365斤苞谷籽的“年薪”,他拿了整整11年。
把自己家的豬殺了給學生買課本
由于教學條件艱苦,公辦老師不愿意來,李茲喜一直是學校唯一的老師。在貧窮的山村里,有時孩子們的學費交不上來,沒有工資的李茲喜就把自己家的豬殺了,賣錢給孩子們買課本。
在學校,李茲喜既當校長,又是老師,還是后勤主任兼炊事員,每天忙得團團轉。山區缺水,他堅持每天在天蒙蒙亮的時候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到山腳下背幾十斤的水給孩子喝。他樸實地說:“有時候我也覺得累,但看到孩子們的笑臉,看到孩子們能有學上,自己辛苦點,心里也甜。”
“孩子們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孩子們”
李茲喜也曾經動搖過。他的弟弟勸他不要再傻乎乎地當這種倒貼本的代課教師了,到外面打工一年至少可以賺好幾千塊錢。李茲喜心動了,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打算離開學校。當李茲喜走到山埡上,突然聽到好幾個人叫他。原來是幾個學生的家長氣喘吁吁的追來勸他不要走。看著學生家長期盼的眼神,李茲喜一下子心軟了。回到學校,走進教室,孩子們齊刷刷的看著他,整齊地說“老師好!”李茲喜幾天來努力積攢的決心頓時被擠得粉碎,他忍不住哭出了聲,教室里頓時哭聲一片。李茲喜明白了,孩子們離不開他,他也離不開孩子們。
44.8萬代課教師今年將被清退
李茲喜的事跡是代課教師的一個縮影。據報道,西部地區代課教師約占教師總數的20%。教育部宣布,2010年將清退目前仍然存在的44.8萬中小學代課教師。而目前不少貧困地區因為財政困難仍然招不到公辦教師或者公辦教師不愿意去。
中工網記者就此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主席王曉龍。他表示,工會對代課教師的現狀一直進行關注,并且多次與教育行政部門進行交流,呼吁正確解決代課教師的問題。他認為,目前教育存在的基本矛盾是,教育機構能提供的教育機會和廣大學生希望接受教育的需求之間的矛盾,尤其在邊遠貧困地區,矛盾更加凸顯。很多老師不愿意到貧困地區教書,當地的孩子面臨著沒有老師的難題。而當地代課教師愿意從事當地的教育,卻面臨著被“清退”的困境。
李茲喜也說,農村的條件比較艱苦,在城市成長的教師去農村教書很難堅持下去,“只有農村長大的才能在農村呆得住。”
“代課教師的問題不能‘一退了之’”
如何妥善解決代課教師的問題?王曉龍說,“代課教師的問題不能‘一退了之’”,教育行政部門首先應該承認代課教師在農村教育事業的地位,肯定代課老師在農村教育事業中所作出的貢獻。他認為,應該對一部分代課教師進行培訓,通過考試的代課教師可以轉為正式教師,一部分資質太低的代課教師無法通過考試的可以轉到學校后勤部從事后勤工作,對于不得不清退的代課教師必須給予必要的補償。同時,對于使用少數民族語言“雙語”教學的邊遠少數民族地區,應該留有原有的代課教師,教育行政部門與其簽訂正式合同,確定最低工資標準。
李茲喜的事跡也感動了參加勞模大會的全國勞模。貴州省總工會副主席李佳麟說,貴州省的勞模在了解李茲喜的事跡后紛紛表示關心,就在昨天,有部分企業家勞模已經明確提出將對李茲喜的學校進行資助,設立教學資金,解決那里農村孩子買不起書本等教育難題。
“國家對山村教育是關心的”,李茲喜說,自從他的事跡被媒體報道后,在當地有關部門的幫助下,學校的條件已經有了改善。2005年后,當地政府解決了李茲喜的工資,李茲有了每月600元的工資。他希望學校的教學條件,學生的學習條件能夠進一步得到必要的改善。
李茲喜說:“我已經很滿足了。我想得最多的是,山里的窮孩子需要知識,我要為他們點燃希望。看到孩子們快樂學習,茁壯成長,我感到值!扎根邊遠山區,我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