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4-26 15:04:54
“平凡中顯現偉大,向這位美麗而善良的老師致敬!”“孩子們能遇到你這樣好的老師,真的很幸運,祝福你們。”“敬佩,感動,很美,令我想起了我的小學老師了”……這些贊美的話語出現在一個近日被廣泛轉載的網帖中,這個名為《走進海南,邂逅最美鄉村老師》的網帖,描述了一位在海南鄉村默默耕耘的80后女老師。
4月15日,記者趕赴樂東黎族自治縣,探訪這位被稱為“海南最美鄉村女老師”的羅翠輕,聽說自己如此被網友熱捧,她感到十分驚訝。
支教志愿者發現“海南最美鄉村女老師”
“海南最美鄉村女老師”羅翠輕
支教志愿者們講授的知識給木棉小學的孩子們打開了通往外界的一扇窗戶,而在短短一周的支教活動中里,在這所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學校的經歷也讓志愿者們難以忘懷。3月23日,一個名為《走進海南,邂逅最美鄉村老師》的帖子出現在天涯社區,作者在帖子中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了這所學校的“小羅老師”:“……木棉小學一位80后女老師讓我們感受到了比木棉花更美的氣質。木棉小學的老師和同學95%以上都是黎族,小羅老師更是繼承了黎族人民特有的美麗、賢淑、溫柔、大方的氣質。
2007年,小羅老師回到了生她養她的樂東縣,選擇留在了木棉小學,成了一名光榮的英語老師,也成了木棉小學12名老師中唯一的女老師,這一唯一就是三個春秋,萬綠叢中一點紅為整個校園增加了亮麗的色彩。
木棉花語有珍惜眼前幸福之意。我想美麗的小羅老師將自己最美好的三年青春留在了木棉小學,肯定堅守著珍惜眼前幸福的信念,學校、老師、同學都是小羅老師眼前的幸福,祝福小羅老師,校園因你而更加亮麗多姿!”
在解釋為什么將小羅老師稱為“海南最美鄉村女老師”時,該帖作者說“我覺得,美不僅僅在外表,還在于內在的精神和思想。”。
校長和孩子們都希望羅老師能夠長久留下來
引來網友一片贊譽祝福
另據該貼作者介紹,鄉村小學師資力量是非常有限的,木棉小學僅有12位老師,而且這三年來都只有小羅老師一位女老師,今年才又剛剛加入一位新的女老師。所以,每位老師都身兼數職,在完成主要課程后,都會代一些其他課,很辛苦,他們讓我們非常敬佩。
記者注意到,瀏覽《走進海南,邂逅最美鄉村老師》這一網帖的網友均對小羅老師贊譽有加,網友“翁英”說,“(小羅老師)外表美,心靈更美。有能力后,能想著回饋家鄉,為農村的孩子盡一份力,就不愧為高尚的情操。中國的鄉村還很多,窮人也很多,學教育的朋友,不要只盯著大城市,不要只想著那高工資,鄉村的孩子對知識的渴求比什么都重要。”
網友“蔣周周”表示,“她身處鄉村,但身上展現出某種讓人喜歡的精神風貌~我喜歡她精心修理過的眉毛,眼睛很有神啊!還喜歡她干凈簡樸的穿衣打扮,喜歡她的笑容~”
網友“janehaiqing”說,“說實話,圖片中的老師并不是那么出眾,但是她身上的那種安逸和靜美確實不可抵擋的,贊一個,向人民教師致敬!”
網友“kokchen”說,小羅老師讓自己想起了很小的時候看過的一部蘇聯電影,片名好像就叫鄉村女教師,真的很感人,記憶很是深刻。網友“ldavidfang”說,“敬佩,感動,很美,令我想起了我的小學老師了。”
更多的網友留下了自己的祝福,網友“手留余香999”則說:“祝福你,美麗的小羅老師!感謝你為孩子們做出的奉獻和努力!向你學習向你致敬!”網友“fzchenl”說,“祝美女老師幸福,貢獻是一種魅力的舉動”。
小羅老師的經歷還引發了同行的共鳴,網友“mybaby3081”說,“看到這位老師,不禁眼里有點潮熱,想著我們也是在鄉里教書,可是卻沒有她的那種坦然自若,沒有她的那種滿足感,我們每天都在抱怨,抱怨被區別對待,抱怨收入太低,報怨條件太差,相比之下,我們真的覺得自愧不如。看到了她,才發現,原來自己的職業也是神圣而偉大的,不應該抱怨,不應該灰心喪氣,努力,就一定會有成果,相信一會耕耘一分收獲。以此共勉!!!”
面對自己的學生,羅翠輕總是充滿激情
對外界評價感覺驚訝
那么,對于這些網友的贊譽,小羅老師本人又是怎么看的呢?
“這些天沒有時間上網,也不知道有人在網上這樣評價我。”當記者將網友的贊譽轉述給小羅老師時,她既驚訝又羞澀。
小羅老師本名羅翠輕,樂東縣抱由鎮人,2006年畢業于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2007年通過教育部門組織的競崗來到木棉小學,由此開始了她在這所鄉村學校的教學生活。
“由于學校里就我一個女老師,也沒有相對封閉的沖涼房,鄉下又天黑的比較早,所以剛來時晚上都不敢一個人去,都是傍晚打水到宿舍里簡單洗一下。”說起自己剛到學校時的不習慣,羅老師還有一些不好意思。
除了生活的不便,還有信息的閉塞,因為學校沒有接入寬帶,也沒有裝有線電視,到了晚上學校老師唯一的娛樂活動就是看那兩個只有兩個頻道的電視,所以這個對于經歷繁華都市生活的女孩來說,這樣日復一日的生活未免有一些單調和枯燥,但在3年的教學生活中,她已經和學校的同事、學生以及家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坦然告訴記者:“并不是沒有想過要離開,可終覺得舍不下這里的環境和孩子們。”
目前,羅老師是木棉小學5個班的英語老師,還是五年級的語文老師和班主任,這意味著,在繁重的教學工作之余,真正屬于她個人的時間是不多的,或許是因為這一原因,她至今還沒有男友:“我只有周末才能回家,而且我們這里離縣城也比較遠,交通不是很方面,到外面的機會不是很多,有機會去也多是為教學方面的事情,這個還沒顧上。”
在木棉小學,記者特意體驗了羅老師的課程。課堂上的羅老師表現得親切而活潑,她通過互動的方式讓孩子們知道,還有這樣一種公語言作為溝通的橋梁,可以將很多不同地域、不同語種、不同民族、不同膚色的人們聯系在一起。
“我很喜歡羅老師。”小林這樣告訴記者。
看得出來,盡管還不知道英語會在自己未來的生活中起到什么樣的作用,但孩子們顯然已經通過這種教學方式體會到了不一樣的課堂生活。
“能夠遇上她是孩子們的幸運”
“我們全鎮13個小學只有3名專業英語老師,能夠遇上她(羅老師)是孩子們的幸運。”木棉小學的容校長告訴記者,木棉小學1950年建校,主要接收周邊2個行政村、4個自然村的孩子入學讀書,但師資力量一直比較薄弱,1990年代最困窘時只有9名老師,卻要教400多個孩子(按照規定,農村小學每22個孩子配備一名老師),當時教育質量在全鎮排名也較落后。最近幾年,隨著羅老師等年輕教師的陸續加入,學校的教育質量逐年提高,目前木棉小學的綜合實力在全鎮的排名已經大大提高,僅次于鎮里的中心小學。
在容校長眼中,羅老師這批年輕人非常不錯,“她們知識全面,視野開闊,又有朝氣,”對于這里的鄉村孩子來說,這些老師能夠讓他們與外面的世界更加親近。
讓孩子們與外面的世界更加親近也是羅翠青老師的心愿。由于經費原因,學校盡管上級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建起了多媒體教室,卻沒有接通寬帶,所以孩子們還無法通過網絡了了解外面的世界,“但愿有人能夠幫助他們實現這一心愿”。